瓷器是中国的骄傲,它为我们在欧洲带来了一个东方大国的荣耀。中国景德镇的青花瓷和醴陵的釉下五彩瓷成为中外收藏者趋之若骛的藏品,也成就了两地瓷都的美誉。醴陵陶瓷生产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远在东汉时期,这里就有较大规模的作坊,专门从事陶器制作。到清朝雍正七年,醴陵开始烧制粗瓷,也真正开始了具有瓷都意义的瓷器生产。 前些年,醴陵因为一场山火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醴陵沩山村周围的土山一场山火过后,竟然发现整座山都是白花花的瓷片,并且还见到了古代烧制瓷器的古窑,非常壮观。 为了了解古窑的奥秘,我们一行驱车赶往沩山村。沩山村地处醴陵的深山中,是一个偏僻的所在。 车子在山间穿行,我们不时在道路两旁看到当地村民用古老的方式打制瓷土。也许他们是为自己烧制瓷器做准备,也许他们为更大的现代化生产厂家做瓷土加工,这些我们不得而知。但看到他们用原始的工艺进行加工,我就像进入了瓷器的历史博物馆,从中一点一点感受着人的精神和时光的洗练。 同行的湖南省陶瓷协会副会长黄小玲说:“现在的陶瓷生产已经进入现代化的流程,从制坯,到烧制,都已经实行了工业化模式,这些传统的制瓷流程只有在偏僻的乡下还保留着一些。” 时间是改造一切的武器,时间让人不断重新认识自己,让心灵在一次次煅烧中前进。有了黄小玲的介绍,使我对古瓷窑产生了更加强烈的期待。 车子继续前行,25公里的山路,我们整整用了两个小时才到达了沩山村。也许正是由于路途的艰难,这里的古窑才会保存完好;也许历史就是喜欢和人开这种玩笑,只有到了瓷山该出世的时候,才会烧那么一场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