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建设生态文明 撑起人类的保护伞
建设生态文明 撑起人类的保护伞
作者:农夫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6-05 17:03:13 浏览:383
字体:
分享到:

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生态问题总是与文明的进步相伴随,而在文明进步中被牺牲的往往是生态。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国家都曾遭遇过生态危机。公元250年玛雅文明鼎盛,但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公元800年时玛雅文明开始崩溃,其后不到100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同样,由于生态的原因,巴比伦文明毁灭了。古巴比伦人曾发明了楔形文字、汉穆拉比法典、60进制计时法,他们还建造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巴比伦曾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可是后来黄沙漫天,文明消失。

生态系统是我们的家园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温度升高、降水格局变化及其他气候极端事件,已经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影响。2005年5月30日,联合国多个机构共同在全球发布集95个国家1300名科学家之智慧并历时4年完成的《千年生态环境评估报告》。报告中显示:过去50年,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大肆破坏,自然物种的消失速度为单纯自然状态下的100~1000倍,近1/8的鸟类、近1/4的哺乳动物、近1/3的两栖动物正濒临灭绝。目前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正达成共识,“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正在人类的主导下轰轰烈烈地上演。

实践一再告诫人们,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不可超越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阈值,超过了这个阈值就要遭受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在上下约万年的人类文明长河中,一些古老文明国家和地区之所以消亡、衰落,其共同的根源,就是过伐森林、过度放牧、过度垦荒和盲目灌溉等,使广袤的森林、草原植被遭到毁坏,河道淤塞,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盐碱化,肥沃的表土遭到侵蚀、剥离,失去了作物生长所需的大量矿物质营养,于是随着土地生产力的衰竭,它所支持的文明也就必然日渐衰落、消亡。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生态系统不可再造。地球上的资源已呈现过度利用、生态已陷入严重负债的状态,人类需要建立新的理念。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人类文明的发展,历来是在不断应对和克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各种矛盾过程中艰难前进。由于人与自然矛盾激化,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阻碍,促使环境问题认识的觉醒,进而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人们已经认识到,生态文明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最终解决形式,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态文明的基础是建立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前提是树立生态文明的价值观,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是处理好保护改善生态与发展经济的关系,过程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不断转变。树立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生态政绩观、生态消费观,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建设生态良好型国家。社会发展过程的生态化将深刻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实践证明,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无论损害和破坏哪一个系统,都会影响地球的生态平衡,影响地球的健康,危及人类的生存。只有建设和保护好这些生态系统,维护和发展好生物多样性,人类才能永远地在地球这一美丽的共同家园里繁衍生息。

自然护卫着我们的生活

在广袤的大地上,无数的绿色森林使人类居住的地球多情而美丽。森林中,一个个涌动的生命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的勃勃生机。走进森林,我们不仅可以和自然对话,清洗都市的烦躁和不安,还可以和自己的心灵低语。偶尔传来的鸟鸣天籁让我们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家园。

森林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藏。在这里,各种珍奇的动植物资源争奇斗艳,展示着各自的风姿和美丽。它们与姿态各异的奇石、蜿蜒流淌的溪流、珠串垂挂的瀑布等共同组成了大自然的合唱。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而森林就是生物多样性的摇篮。在森林中,不管是参天大树、奇花异草,还是飞舞的鸟类、爬行的昆虫,在它们身上都传承着物种的基因、地球的密码。

森林有着“地球之肺”的美誉,它们静静地站在大地上,却无时无刻不在护卫着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生命。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吸入体内,释放出我们赖以生存的氧气。生命的存续最重要的是阳光、空气和水,而森林给予我们的就有两个。森林涵养水源、清洁空气,它不仅护卫着我们的生命,而且带给我们健康。这也是人类亲近森林,爱护森林的根本原因。

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与人类息息相关,它不仅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而且还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

纵观古今,人类的文明史就是江河的历史。世界上许多河流、平原湿地都为孕育古代文明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栖息地,成为人类古老文明的“摇篮”。历史上,尼罗河造就了光辉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是古巴比伦文明的摇篮,恒河和印度河是孕育印度文明的胎盘,长江与黄河创造了华夏文明。没有湿地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就没有现代人类的文明与文化。

无论是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荒漠总是与荒凉、风沙、贫瘠、干旱等联系在一起,很少能有人联想到绿色和生机。然而,荒漠是全球大量资源的贮藏地,是人类三分之一食物和二分之一牧产品的来源地。荒漠地区蕴藏着天然特有品种和品质的经济植物、动物和药材,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一个独特的子系统,由荒漠地区各类生物和环境构成的陆地荒漠生态系统,在保障着全球41.3%陆地面积和20亿人口生存的同时,还为人类保存了许多特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为人类提供了独有的丰富奇异的自然景观。荒漠生态系统,既是全球生态系统的脆弱带,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生态类型。

生物多样性实际上是一个支撑地球生命的系统,是指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人类的衣、食、住、行没有一项能够脱离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不仅提供了地球生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一种美的存在。“天地有好生之德”,自然界的不同物种差异就是一种美。无论是流水的悦耳之声,还是花朵、蝴蝶的姹紫嫣红都是一种可感知的美。如果这些物种之美遭到破坏,我们的后代子孙将变成孤家寡人,难以在地球上生存。

假设森林植被减少的趋势不能改变,土地沙化加速扩展。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并以每年5万~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人类生存空间将继续缩小,将有更多的人口受到危害。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共有沙化土地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18.1%,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心腹之患。

假设森林锐减和湿地退化,淡水资源不断减少。科学家测算,1万公顷森林可蓄水量相当于1000万立方米的水库库容。尤其是,湿地是淡水的主要载体。我国湿地维持着约2.7万亿吨淡水,占全国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的96%。因为森林和湿地的大量消失,导致了全球60%的陆地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中度或重度缺水环境之中。世界已形成的水荒进一步加剧,很多人因缺水而难以生存,许多动植物因缺水而衰亡。

假设森林的破坏和湿地的减少,伴随而来的是大量物种的消亡。据专家测算,由于森林的大量减少和其他种种因素,现在物种的灭绝速度最高达到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有许多物种在人类还未认识之前,就携带着它们特有的基因从地球上消失了,而它们对人类的价值很可能是难以估量的。否则,当灾难来袭,最后的诺亚方舟是救助不了几个人的。

这些假设或许正在发生、或许正在显示出某种迹象。实践证明,没有湿地的健康,就没有人类的安全;失去生物多样性,就失去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享受到大自然的恩赐时,请不要忘记我们只是生物多样性中的一个环节,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主宰。因为如果失去了众多物种的合唱,这个世界将单调而死寂。

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改变现实和构建未来的基本需求。既然“森林即人类之前途,地球之平衡”,我们首先就要正确对待森林,重建人与森林的关系,使森林充分发挥多种功能,满足平衡地球生态的需要。在重建过程中,回首我们走过的历史,检视曾经被我们忽视但对现实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思想和智慧;积极面对现实,在证实存在问题的理性中,寻求破解困境的合理途径。

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关键是要强基固本,核心是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健康。没有生态系统的精心呵护,难以生长出绚丽多彩的生态文明之花!强基固本,需要保护建设好“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即: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维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在“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中,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起着主导和决定的作用。荒漠化主要是因为森林植被不断遭受破坏而造成的,生物多样性主要是依赖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而存在的。生物地理学家把森林生态系统喻为“地球之肺”,把湿地生态系统喻为“地球之肾”,把荒漠生态系统喻为地球顽疾,把生物多样性喻为“地球的免疫系统”。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是陆地上两大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在调节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地圈动态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能量与物质交换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对保持陆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对生态危机、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课题,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全社会对林业的需求不断增长,林业的功能和内涵不断拓展,人们对林业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林业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林业承担的任务越来越艰巨,林业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大。

总之,“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相互间宛如人的机体,各自功能相对独立又整体统一,系统功能既依赖内部的平衡,又依赖外部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讲,林业所做的工作是护理地球之肺、调理地球之肾、治理地球顽疾、增强地球免疫功能,协调系统内外的关系,可以称为治疗地球疾病的国医大师;绿荒山、增湿地、养物种,尽显地球之美,能够看作美化地球环境的绘画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