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我国民间环保组织力量的不断壮大以及公民环保意识的节节提升,企业大规模污染环境事件屡屡被曝光。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无良的企业各个无所遁形,甚至连苹果、ZARA、肯德基等世界知名品牌也纷纷陷入环境危机的漩涡。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品牌已经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并采取行动力挽狂澜,纷纷将绿色环保概念加入到自己的品牌文化当中,重新期待公众的认可。
苹果着手治理重金属污染
2011年,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环友科技、自然之友等36家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在京举行主题为“拯救‘白雪公主’,为‘苹果’清毒”的新闻发布会,公布了《IT行业重金属污染调研报告(第四期)苹果特刊》,呼吁消费者敦促苹果公司改善其供应商的污染问题。
这份报告曾为在中国拥有众多粉丝的苹果公司蒙上一丝阴霾。
今年1月29日,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自然大学、环友科技和南京绿石等环保组织在京再度齐聚一堂,召开“IT行业重金属污染”新闻发布会,并发布了《IT产业供应链调研报告(第六期)》。
曾经于三年前率众质疑苹果公司重金属污染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20余家IT品牌先后开始回应环保组织的质疑,着手加强对供应商的环境管理。这其中转变最大的当属苹果公司。”
“经过两年多的推动,我们终于看到苹果公司的转变,一些企业的良好实践证明,绿化IT产业的供应链是绝对可行的。”南京绿石总干事李春华说。
自2010年4月起,中国多家环保组织开展的绿色选择IT产业污染调研,曝光苹果、西门子、松下、诺基亚等29家IT企业供应链存在的污染和毒害问题。但在“斗争”初期,苹果是唯一一家不肯做出回应的公司,其理由是供应商名单保密是苹果长期以来的政策。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纠结之后,苹果公司改变了之前的抵触和否认态度,开始与环保组织进行沟通,进而开始全面跟进NGO对其供应链污染提出的质疑。
马军告诉记者,经过环保组织与苹果公司长时间地沟通、争论和磨合,苹果公司自2012年4月开始,尝试使用NGO监督下的第三方审核,推动其供应商整改环境违规问题,并与环保组织逐步就促使高污染的材料供应商实现转变达成了共识。
从整个IT行业来看,其污染排放和水耗、能耗主要集中在原材料生产环节,其中尤以PCB(印刷电路板)企业最为典型。针对环保组织提出的质疑,苹果公司推动三家全球主要PCB供应商接受环保组织监督下的专项审核。
据最新发布的《IT产业供应链调研报告》介绍,我国目前是世界上PCB产量最大的国家,2011年产值达235亿美元。
由于PCB生产过程中结合使用重金属和化学品,产生的工业废水中可能含有一些较难处理的复杂污染物质,如重金属铜、镍、汞、六价铬及锌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一旦这些污染物质未经妥善处理而被释放到环境中,将在环境中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即便在低浓度下亦呈毒性,污染饮用水和土壤,危害水体生物。
如今,苹果已经委托高达公司对PCB生产厂名幸电子(武汉)有限公司进行了环境审核,通过雨水改造工程,禁止潜在的工艺废水排入雨水系统;通过节水措施,减少废水总量。
苹果的绿色转变
最新监测显示,名幸电子建立各类主要污染物实际排放总量的统计和监控系统,包括COD、BOD5、铜、镍等。RO水回用系统已投入使用,可节约生产用水20~30%。在目前产量下(达到设计产能的20~30%),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统计显示可以满足季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标准。
尽管如此,苹果公司的供应链管理仍有待完善。在确认苹果公司供应链环境管理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上述环保组织也指出了其需要继续改进的方面,包括部分供应商整改至今尚未完成,部分当地社区依然投诉受到影响,尚未能及时推动供应商对违规和作出公开说明,尚未能推动供应商公开排放数据等。
“我们还希望苹果公司能够与政府、劳工组织和工人沟通,解决供应链存在的劳工权益和职业伤害问题。”马军说。
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健康项目主任Linda Greer也在此间表示,“苹果在其供应链管理上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改善,如苹果应推动供应商减少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使用、妥善处理其危险废弃物等。”
近年来,环保组织还就供应链环境问题,与HTC、佳能、LG公司进行了沟通,但这三家公司表现“消极”。《IT产业供应链调研报告(第六期)》称,环保组织要求HTC改变其拒绝面对污染质疑的做法,切实承担环境责任,但HTC拒绝回应。
2010年4月15日,34家环保组织联名向佳能公司发出了信件,向其确认污染地图收录的违规企业是否存在环境违规问题,是否还有其他供应商存在环境违规问题,以及是否建立了供应商环境管理体系。但面对环保组织的质疑,佳能公司虽确认了供应商污染问题。但在之后中日环保组织的多次试图与其多次沟通时,佳能公司始终回避。
2010年4月,环保组织也开始发信给LG电子,LG先是对质疑长时间不予回应,后回应否认是其供应商。虽然最终承认是自己搞错企业名称,但其消极姿态一直未能改变。
“苹果公司的转变说明提升供应链透明度对‘绿化’供应链大有裨益。这一经验不仅可用在IT产业,还可以在纺织服装、日用品等其他产业推广。”商道纵横咨询机构创办人郭沛源说。
苹果公司日前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财报(截至2012年12月29日)首次将大中华市场单列,实现营业收入68.3亿美元,同比增长67%,占其总营业收入的12.5%,远远超出其他市场。不过,业内人士预计苹果公司今年在中国市场难持续高增长。
ZARA率先承诺去毒
自IT界掀起轩然大波后,2012年4月,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5家环保组织联合腾讯绿色频道再次肩负了绿色清道夫的责任,发布了名为《为时尚清污——绿色选择纺织品牌供应链污染》的调研报告。
该报告引发了公众关于纺织印染行业对水环境污染问题的热议,一时间纺织印染企业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纺织印染行业的节能减排状况究竟如何?印染行业果真成了造成污染的罪魁祸首?公众的质疑声直指被公开的49家知名服装品牌及其原料供应商,ZARA、H&M、阿玛尼、玛莎百货、迪士尼、CalvinKlein等大牌在内的多家纺织企业的供货商皆榜上有名。染整(印染、整理)供应商的环保危机,将这些大牌拉入了令人尴尬的“污染门”。
绿色和平于2012年11月发布报告《潮流污流:全球时尚品牌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调查》,再次指出ZARA、美特斯邦威、Levi’s、Calvin Klein等20个国际国内知名时尚品牌的服装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并最终将其残留在产品中。在报告发布6天的时间中,全球已经有超过30万人加入了绿色和平的网络签名活动,要求这些大品牌去毒。
为了敦促ZARA尽快做出承诺,绿色和平在全球掀起了“橱窗模特复活”的活动。来自19个国家80个城市的模特聚集在全球的ZARA门店前,打扮成橱窗模特的样子,要求时尚领军品牌ZARA承诺淘汰供应链中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在全球700名志愿者的抗议声中,ZARA终于正式做出承诺。
重重压力下,ZARA率先表态愿意承担责任防治污染。
2012年11月20日绿色和平组织成员戴着防毒面具来到Zara专卖店门口示威
2012年11月29日,世界第一大服装零售品牌ZARA(母公司Inditex)发表公开声明:正式承诺在2020年之前淘汰其供应链和产品中的所有有毒有害物质。
绿色和平污染防治项目主任李一方说,“我们对ZARA能够迅速做出积极回应表示欢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零售品牌,我们希望ZARA可以凭借其全球的影响力引导其他品牌尽快做出改变。我们也希望美特斯邦威、李维斯等其他品牌正视污染问题,不要让消费者失望。”
据悉,ZARA承诺全面禁用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s),并会在2015年前消除如全氟化合物(PFCs)等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此外,ZARA会在2013年3月份之前公开20个供应商(其中包括10个在华供应商)的排污信息,并在2013年底前增至最少100个供应商(其中包括40个在华供应商),让当地居民了解该公司去毒的进展。除上述有毒有害物质外,公开的污染物也包括会分解出致癌物质的偶氮染料等。
李一方说:“信息透明是ZARA能够实现其无毒承诺的关键,消费者有权知道他们所穿着的衣服里含有什么样的有毒有害物质,也有权知道生产地附近的环境受到什么样的污染。绿色和平会继续和全球消费者一起,密切关注并监督ZARA的后续行动,同时督促美特斯邦威、Levi’s等其他品牌紧跟ZARA的步伐,尽快做出承诺。
在绿色和平的推动下,目前全球已经有ZARA、阿迪达斯、耐克、李宁、彪马、H&M、C&A、M&S八家品牌做出承诺在2020年前淘汰在产品和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有毒有害物质。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绿色转变,势在必行。
一个企业价值理论的多样化,使得品牌价值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当下,“绿色、环保"理念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品牌的自我绿色转变,会被赋予环保、健康、有社会责任感的内涵。
品牌的绿色救赎笃信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是源于对健康生活的推崇,源于实现人类品质生活梦想的追求,更源于一个行业领袖品牌所应当担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