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在网上看到一组题为“高铁上的孩子们”的照片,角度独特,生活气息浓厚,画面语言丰富,一看就是高手抓拍。真可谓美轮美奂,养眼又入心。图片说明如此写到:“1月27日,一个孩子在京广高铁上对着镜头做鬼脸。京广高铁刚刚满月就投入到2013年春运当中,相比传统铁路,高铁舒适的环境给“迁徙”的孩子们提供了寻找乐子的场所”。春运中,路上的人们很辛苦,很疲惫,但这些高铁上的孩子们,似乎突然发现了一个移动的乐园。有的在拌鬼脸、有的在写作业、有的在玩电脑游戏、有的在望着窗外遐想,还有个淘气的小朋友,把车厢扶手当栏杆玩起荡秋千??春运,几乎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很累很辛苦的旅程,正是这些在高铁上得到放松惬意的快乐的孩子们,才显得那样有震撼力,矫正和更新着我们对生活的看法。
孩子们不管别的,只负责自己开心。而且,只要环境稍稍允许,他们就会“因地制宜”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看着这些放松又开心的孩子们,我想到了小时候和大人“幸福”的挤火车的经历。七岁那年,我春节前跟母亲去东北三舅家走亲戚(那时还没有春运这个词),好不容易挤上车,周围都是大人的“森林”,让我根本喘不过气来,也跟不上前面拎着几个大包的母亲。巧的是我竟然被挤进了厕所,又阴错阳差别上了门,累得满头大汗的母亲从唐山开车一直找到山海关。那一夜,我就蜷缩在行李架上,母亲害怕我掉下来,索性扯下围巾把我绑在了上面??
看着这些惬意顽皮可爱的小朋友,真的感到生活变了,变得如此惬意与美好。那次我带着女儿回老家,她在高铁上喝奶茶、听音乐、画人物速写,到站竟然舍不得下车。这些,都让我想到 “孩子”和“高铁”这两个词。二者之间,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默契,让人看着在赏心悦目之中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浸润和启迪。的确,高铁,一条浩大的钢轨之河将给无数人带来沁凉与舒畅,慢慢地,更多的人们会发现更多的“高铁表情”,轻快飞跑的动车,莞尔回眸的高铁,像一位新朋友,充满了新气质和诱人的魅力与磁性,它会在与人们相互的熟悉中变得越来越亲切和丰富。
几年来,我们真的发现高铁正在从精神层面俯下身来,贴近了百姓的生活。它不再偏重于追求速度,引领风骚,而是更多地贴近了普通旅客的需求,于是很多人感慨:喜看贵族高铁变成平民高铁。动车组,正在开进更多的人心灵的大地。正如诗人惠特曼、聂鲁达所讴歌的工业文明中的劳动和劳动者——时代前进的火车头总是要带领劳动者和民众共同前行。
高铁如一条低空中的河流。它丰富、立体的具象又抽象的力量、营养、叶绿素,灌溉、刷新、氤氲着版图上的万物,让其焕发出一种崭新的力量、气质和精神。透过闪动的车窗,我和照片上那个小朋友一样,看见这种力量、气质和精神沿着这条河流,沿着每一列动车组的鼻锥从两个方向朝两侧展开辐射的巨翅。而被一再刷新的大地上的事物也应和着一种文明的感召而焕发出新的神采。
我在痴痴地想,孩子们为何如此惬意和放松?可能是因为他们不用像我们——在路上在车上时刻绷紧肌肉,准备迎接与承纳坎坷与颠簸的到来??人类基因中传承数千年的经验和意识在他们身上失效了。在高铁上,坎坷与颠簸被一毫米一毫米地剔除掉了,永远地剔除掉了。
便捷、舒适、畅达,人流、信息流、致富、发展??是的,这些我们都需要,都欢迎。但仅仅是这些吗?还有更宝贵的时间与空间啊——延长与丰富生命的时间与空间啊!最伟大的数学家也计算不清,动车组在一生的旅途中为我们节约多少时间,我们又以这些时间丰富了多少生命的实质与内容?高铁,让生命的版图和视野瞬间扩大了N倍,也让生命的容积和幸福瞬间立体扩大了N倍。
条条高铁,被广大旅客喻为时间的生产线。鲁迅说,节约时间,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就等于延长了人的寿命。提高了速度,节约了时间,延长了生命。这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经典解析,这是高铁时代的“辩证法”,这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感谢这些摄影师,感谢这些生活的画面,感谢这些画面描绘出的美好的未来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