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开启洁净空气的持久战
开启洁净空气的持久战
作者:Virginia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6-05 16:38:18 浏览:429
字体:
分享到:

2013年初,中国北京等城市的连续雾霾天气让PM2.5这个专业术语成为大众热词, 全国多地持续的雾霾天气也引起了国际机构的关注。然而在保护空气质量已经被纳为法律的美国,从1955年的《空气污染控制法》到1990年的《清洁空气法》,美国用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完成对大气环境的联邦立法。第211条C款对燃料供应商做了明确的规制,而K款则规定了改良汽油项目。第113条规定了公民诉讼权利。美国用了几代人的努力,终于换来了今天的蓝天白云。美国和其他欧洲各国那些诸多行之有效的举措和法律条文,自然有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雾霾造就的强制立法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世界著名的公害事件之一,上世纪40年代初期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市。光化学烟雾是大量碳氢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与空气中其他成份起化学作用而产生的。这种烟雾中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剂,滞留市区久久不散。在1952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中,洛杉矶市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1955年9月,由于大气污染和高温,短短两天之内,65岁以上的老人又死亡400余人,许多人出现眼睛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直到20世纪70年代,洛杉矶市还被称为“美国的烟雾城”。

随着石油的发现与开采,洛杉矶开始大力发展飞机制造业、军事工业等现代工业,至上世纪70年代,洛杉矶市仅汽车拥有量就从30年前的250万辆激增到400多万辆。相关报道表明,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剧烈增长,使自1943年以来,洛杉矶每年5月至10月间经常出现连续几日烟雾不散的严重污染现象。这些烟雾,被称作“洛杉矶烟雾”。

1979年9月17日,洛杉矶空气中的臭氧含量超过了0.35ppm(百万分率),临界“危险点”。洛杉矶成为美国最早陷入空气污染的城市之一。 1989年秋天,美国《洛杉矶时报》在头版登载了一幅洛杉矶市郊高楼大厦轮廓线的照片,烟雾笼罩了整个洛杉矶市中心,能见度已降至三个街区。当时的报道说,洛杉矶市一年中的不少时间都被浅黄色的烟雾所笼罩。洛杉矶成为美国最早的“雾都”。 而事实上,二战后,匹兹堡等美国多个城市和工业地区都曾发生过重大空气污染事件,这些事件让公众意识到关于空气污染及其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196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洁净空气法》后的几十年间,又经过了数次修改,其中1970年《洁净空气法》加强了对汽车排放废气的控制,成为美国空气质量管理的基础。美国环保署表示,这项法律在实施后的20年间,使因空气污染造成的死亡事件减少了20万例。

随着科学进步,以及人们对污染源和排放物,以及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和环境影响的认识的增加,美国通过一系列清洁法案,提出了空气污染控制政策,并使美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地控制了空气污染。 据了解,自1980年后,美国经济增长超过两倍,人口增长超过36%,但包括细颗粒在内的6种污染物减少了67%,全美空气质量均有明显提高。

一场净化空气的拉锯战

二战后,美国洛杉矶等多个城市曾相继陷入空气污染中,弥漫在空气中的污染物让美国民众苦不堪言。上世纪50年代后,美国联邦政府针对空气污染问题颁布多项立法和修正案,这是美国控制空气质量过程的基础环节。

1955年,美国出台第一部空气污染治理立法《空气污染控制法》;1965年出台的《机动车空气污染控制法》指出汽车尾气是一个重要的空气污染源。而美国国会在1963年通过的

《洁净空气法》则成为最重要的一部空气污染控制法案,该法案首次指出空气污染是跨地区的全国性问题,美国此后开始根据该法案颁布全国空气质量标准。1990年开始实施的《洁

净空气法》修正案,也规定了更严格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并对189种有毒污染物制定了新的控制标准。

美国环保署新闻发言人介绍说,颗粒污染物(PM)对公众健康影响巨大,从1997年开始,美国将颗粒物细分为细颗粒和粗颗粒分别监测,并设立了一套专门针对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即PM2.5)含量的新标准,因为PM2.5属于可吸入肺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尤其大。

根据《洁净空气法》,环保署须定期审查空气质量监测标准。2006年,美国环保署针对PM2.5标准进行了最新一次修订,规定全美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任一地区、任一24小时周期内PM2.5最高浓度由先前的每立方米65微克降至每立方米35微克,而年平均浓度标

准则是每立方米小于等于15微克。直径在2.5微米到10微米之间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标准为24小时周期内每立方米150微克。

加州理工学院空气污染问题专家迈克尔教授说,在美国空气污染最严重时期,不少没有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都会患上严重肺部疾病,而针对PM2.5等空气污染物的相关研究和标准制定是美国治理空气污染的科学保障。

在此基础上,联邦各州实施各自的治理计划是美国空气污染控制的重要步骤。发言人说,根据环保署制定的多项标准和政策,美国各州必须定期提交空气质量"达标"的详细实施计划。如果没有提交计划,或者没有有效执行计划,环保署将会采取强制性措施,确保达到空气质量标准。联邦政府部门如能源部、环保署等也不断推出各具特色的空气污染治理项目。

但是美国肺健康协会最近发表年度报告称,洛杉矶地区的臭氧水平常年超标,仍是美国最严重的臭氧污染区。该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由于长期呼吸被臭氧污染的空气,洛杉矶地区大约有100万成年人和30万儿童患哮喘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6亿美元。

根据规定,如果美环保署确定洛杉矶的臭氧水平超标,当地政府必须要在1年内提交降低臭氧排放的计划。这意味着洛杉矶地区将实行更严格的环保措施,以限制汽车、轮船和炼油厂等的污染排放。美国肺健康协会发布的年度空气质量报告说,加利福尼亚州仍是美国空气污染最严重地区之一,该州许多城市位于美国空气污染严重城市榜单的前列。报告称,尽管经过多年治理,但美国多个地区的空气污染依然严峻,对公众健康造成威胁。

为洁净空气出新招

美国的空气污染主要由六大因素所致:气态污染物、温室气体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可吸入颗粒物(PM)以及气候影响。

美国环保局等相关机构不仅向公众及时发布易懂的空气污染信息,还提供在空气污染日如何保护健康、平时如何“从我做起”来提高空气质量的小贴士。国家环保局专门设立了一个叫做AIRNow的网站,随时公布全国各地的空气质量,把空气清洁程度分为六个等级,依次是好、一般、对敏感人群不健康、不健康、很不健康以及危险。网民只要在这个网上输入自己住址的邮政编码,就可以查出当地当天的空气质量,并可查询全美各地的动态空气质量指数图、臭氧指数图、PM2.5指数图以及根据各指数列出的全美空气质量最差的5个地点。

根据可吸入颗粒物水平,环保署将各地的空气质量分为三类:未达标、达标或虽然数据不足但可被认为达标。如果某个区域被列为未达标,所在的州和地方政府需要在3年内制定执行计划,列出该地如何减少导致可吸入颗粒物聚集的污染物排放,以达到并保持环保署列出的空气质量标准。

AIRNow网站认为,在户外活动的时间越长、活动得越剧烈,受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影响的机会就越大;在户外空气质量不佳的情况下,要想减少接触可吸入颗粒物,就需要减少户外活动时间或降低活动强度。此外,应该根据当地气象预报,尽量将户外活动安排在可吸入颗粒物水平较低的时段,且不要在交通繁忙的路边等可吸入颗粒物水平相对较高的地点锻炼。

在户外可吸入颗粒物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水平也会相应提高,某些过滤设备和空气净化器有助于降低这类污染物的水平。此外,不在室内吸烟以及减少使用蜡烛、壁炉等也有助于降低可吸入颗粒物水平。

同样的,欧盟国家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也都纷纷出招。

40多年前,穿过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莱茵河曾泛着恶臭,两岸森林遭受酸雨之害。而今天,包括莱茵河流域在内的德国多数地区已实现了青山绿水,空气清新。在此转变过程中,德国的100个“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功不可没。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具体方法无外乎两种。首先是限制释放颗粒物的行为。例如,车辆限行、限速,工业设备限制运转等。第二就是用技术手段减少排放,例如安装颗粒过滤装置。具体到个人,环境专家建议民众出行时长途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短途骑车或步行;在家不要乱烧树叶和木头,选择节能减排的采暖方式,使用节能家电和可再生能源。

为改善空气质量,法国采取应急和长期措施双管齐下的办法防治空气污染。根据空气质量监测协会提供的数据,法国环境与能源管理局每天会在网站上发布当日与次日空气质量指数图。当污染物指数超标时,地方政府会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向公众提供卫生建议。除应急措施外,法国还制定了一些国家或地方层面的长期措施。法国于2010年颁布了空气质量法令,规定了PM2.5和PM10的浓度上限。此外,法国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案,如减排方案、颗粒物方案、碳排放交易体系、地方空气质量方案和大气保护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