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郁倩文和土地站在一起,也期许自己是一片土,而土是温和的,它慢慢馥郁自然缓缓扩散,终有一天会进化成巨大的力量。
从捡起第一枚鸡蛋起,五年了。郁倩文坚持原生态的承诺,说了算数。
“余年还作垅亩民,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今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俗称“一号文件”),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2年聚焦农业。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中央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等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其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加强县乡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落实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知名品牌;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壮大县域经济,带动农民就业致富等指导意见,为农民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最近,笔者结合今年的一号文件精神,对本地一位回乡大学生发展绿色农产品的创业经历进行了采访,她发展绿色品牌农产品的创业过程,可以说完全契合了中央关于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的指导意见。
女硕士的惊人之举
与大多数农村女孩一样,出生在沂蒙老区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一偏僻山村的郁倩文,从小到大身怀成材梦,靠着自己的努力,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然后一路读到了研究生。研究生读的是艺术民俗学。现在非遗很热,按她的学历以及所学的专业,本可以找个不错的工作,然而,今年6月,就在许多人都忙着找工作的时候,同学们意外得知她已经早在两年前就在家乡承包荒山创办了养鸡场。堂堂研究生竟然回乡养鸡,不少同学听到这个消息,在惊讶的同时也有些为她惋惜,他们甚至想动用家里的关系帮她找工作。
在同学们一片意外的目光中,郁倩文却淡然一笑谢绝了同学们的好意:“人各有志,我不喜欢钢筋混凝土建成的高楼大厦,不喜欢朝九晚五的生活,我喜欢农村,一回到农村就感觉很幸福。现在这种状态我很喜欢,很享受,很自由。”其实,她有这个想法不是一天两天了。在她的老家有不少养鸡场,养鸡场里的鸡都是用合成饲料喂养,本来那里山青水秀生态很好,但养鸡场里排出的污水流进附近的水库,使原本清澈的水流变得肮脏而浑浊,严重污染了环境。由于饲料喂养的鸡产的蛋含有激素,不健康,而且口感也不好,郁倩文家从不敢买养鸡场的鸡蛋吃。而超市里所售的各种各样的山鸡蛋、笨鸡蛋,不仅价高,还给人真假难辨的感觉。鸡蛋市场的乱象让郁倩文深感无奈。
无奈之余,郁倩文看到了山鸡蛋中所包含的商机。如今不仅城里人,就是农村人也讲究个食品健康,纯正的山鸡蛋不仅城里有市场,农村也有市场,如果自己回乡自我创业承包荒山创办个养鸡场是不是可行呢?有了这个念头后,研一那年,她就开始进行市场考察,并不停地思考这个计划的可行性。经过一年多的考察和筹备,研二那年,郁倩文终于下了包山养鸡的决心,并回到老家包了200亩山坡,开始了创业之旅。
郁倩文一开始创业便遇到了来自家里人的阻力。当父母得知自己含辛茹苦供出来的研究生女儿要回家乡养鸡,与他们一样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后,淳朴的他们坚决不同意女儿的创业想法,他们认为,女儿的这个想法不仅荒唐还自私,完全不考虑他们的感受。他们为了供女儿读书,不知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将女儿培养成研究生,为的就是她能成为一个城里人,不再让她过父辈们的苦日子,而今好不容易读出来了,女儿却执意要回乡养鸡,这让他们倍感失望。亲戚们也对她充满了质疑,认为她的决定不可思议。但在郁倩文的耐心说服下,她的父母和亲戚、朋友还是同意了,并为她筹集了养鸡的启动资金。郁倩文承包了200亩荒山,30年的期限花了60多万,为了凑齐这笔钱,父母帮她借遍了亲戚朋友。有了家人的支持,没了后顾之忧的郁倩文便甩开膀子干上了。选址,建鸡舍、购置设备等前期投入完成后,她的养鸡场便开张了。
绿色原生态赢得回头客
刚开始包山养鸡时,由于还没毕业,郁倩文经常在济南和临沂之间两地奔波。一开始只有她一个人,每个环节都要亲力亲为。因为技术上的欠缺,她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由于防疫没跟上,鸡苗大部分死亡,好不容易请来专家解决了问题,蛋鸡长大开始产蛋的时候,由于缺乏销售渠道,鸡蛋发生了滞销。没办法,郁倩文只得带着鸡蛋到处去推销,最忙的时候她早晨6点起床送鸡蛋,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只吃一顿简单的午饭。
随着养鸡场的发展,郁倩文感觉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便通过同学介绍联系到5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毕业于山东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其中两名本科生,三名研究生。五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后便风生水起地干了起来。
为了让公司走向良性的发展道路,让大家各尽其责,郁倩文给每个人都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有人负责生产,有人负责疾病控制,有人负责送货,有人负责客服。虽然几个人不常见面,但大家相互配合得很默契,每个人都在为农场努力,因为实行股份制,大家都拥有股份,这样,每个人都会把做大做强农场当成自己的事业与追求。他们给自己的农场取名“诚品”,意即凭良心经营,以诚心赢得顾客。为了追求山鸡蛋的绿色,他们从不给鸡喂合成饲料,而是在山坡林下放养的同时,在山坡上划出一片地种粮喂鸡,以保证鸡蛋的纯绿色是山鸡蛋特有的口感。在蛋鸡的管理上,他们遵从蛋鸡的自然规律,想下蛋就下蛋,想孵小鸡就孵小鸡,从不利用科技手段强制它们产鸡蛋。郁倩文说,除了遵从自然规律,她还严把食物关,郁倩文在山下开了一片地,自己种玉米和黄豆,力求让蛋鸡吃上最纯净的食物,产最绿色的蛋。
很快,第一批鸡产蛋了。看着自己的劳动果实,郁倩文在喜悦的同时,心里却有着隐隐的担忧,因为彼时他们的销售渠道还没打开,好东西鲜有人问津也不行啊。于是为了搞好销售,郁倩文和她的团队只能用上门推销的笨办法到济南一些小区挨家挨户敲门推销,每次给人送上名片时都不忘叮嘱一声:“吃着好再联系我们!”
网络时代,网络营销很重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网络营销这个阵地他们当然不会忽略。他们的事业刚起步,创业资金有限,大部分资金用在了生产上,因此没有能力再开实体店或进超市销售,经过探索,郁倩文打算发展网络营销。为了搞好网络营销,他们把农场的照片、资料传到网上,除了通过论坛、微博、豆瓣网、微信、QQ群进行传播大打原生态牌外,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开了淘宝店进行营销,通过口碑相传发展VIP会员。会员们购买他们的鸡蛋,会提前在他们的网站,或者淘宝店预定,而他们总会用最快捷的方式将最新鲜的鸡蛋配送到会员们手里。靠着优质而过硬的原生态产品和优质而用心的服务,他们赢得了会员的心,通过会员们的口口相传,他们的会员一日比一日发展壮大。在他们的顾客群里百分之八十都是回头客,因为原生态的东西,口感就是好,消费者吃过一次就会再来消费。
用诚心做产品 靠诚信成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这种农村养鸡城市发展会员的“私人订制”模式,他们的销售渠道终于打开了。网络销售局面打开了,线下销售也得双管齐下,为了搞好线下销售,郁倩文长住济南负责在济南市区域内配送鸡蛋。目前,济南供货最多,东营、石家庄、上海也有人下订单购买。每天,郁倩文都是早晨6点多钟起床,先看会员订单,逐个包装好,再联系快递发货,到下午5点左右到物流中心接货,一直忙到晚上10点左右。
经过几年的发展,郁倩文的养鸡场终于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他们从单纯的养殖,发展到养殖和种植相结合的生态立体种植,再到产品的深加工。几年的时间,她的诚品农场从200亩扩大到了500亩,除了散养山鸡,还种了花生、玉米、小麦、黄豆,产品除了鸡蛋,又增加了土法压榨花生油、石磨全麦面粉、冷鲜鸡等纯绿色纯天然产品。山上散养的鸡群已发展到5000只,每天能产1000多只蛋。
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发展壮大自己的事业,今年郁倩文和她的团队又承包了一片400亩的青山,她说:“扩大承包规模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维持农场的生态平衡,原来的山坡养了两年鸡后,生态不如以前好了,我想两个基地轮换使用,这样能维持两边的生态平衡,不至于过度使用,导致山林荒秃。”
谈到农场的名字的由来,郁倩文说之所以要把自己的农场命名为“诚品”,就是为了体现自己的经营思路和经营风格。一直以来她都推崇诚实守信的品质,而食品行业更是个良心行业,要凭着良心去做才能做大做强。所以为自己的农场取名“诚品”,一是作为自己的经营名片,二是为了鞭策自己做最好的企业,生产最优质最让消费者放心的产品。
“每个人成功的标准不一样。养殖这行投资大,周期长,未来的事情不好说,现走现看吧。干自己喜欢的事,为别人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这是我的理想。至于能不能做大做强,得看自己是否能坚持下去。我想,只要方向正确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我们农场现在有固定会员6000多人,会员配送都是固定时间固定产品数量。有了这些会员,我们的产品就不愁销路了。”谈到未来公司的发展规划,郁倩文说:“未来的日子在经营思路上一方面会逐步增多产品品种,用品种的多样化来消减市场风险,另一方面会进一步扩大销售区域,因为电商的配套服务越来越健全,即使生鲜食品受地域的限制也会越来越小。这样的电商销售环境,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我想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努力发展,假以时日,‘诚品’会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