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在木雕和竹编中寻时光的记忆
在木雕和竹编中寻时光的记忆
作者:胡三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6-01 16:47:25 浏览:412
字体:
分享到:


        浙江东阳是一个小地方,四面环山,竹影婆娑,属于典型的江南小城。就是在这样一个非常普通的地方,却有两样震惊中国乃至世界的手工艺品,一件是东阳木雕,一件是东阳竹编。 中国是一个崇尚木质工艺雕刻的国家,在品种繁多,流派纷呈的数以百余种民间雕刻工艺中,历经千年锤练的浙江东阳木雕,是各流派中影响最大最负盛名的一种。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品类,生动的神韵,精美的雕饰,精湛的技艺和广泛的表现内容而蜚声海内外。东阳木雕因产于浙江东阳而得名,它与“青田石雕”、“黄杨木雕”并称“浙江三雕”。相传早在一千多年前,东阳人就开始其木雕的历史,他们世代相传,创造了众多的千古佳作,造就了上千的木雕艺人,从而成为著名的“雕花之乡”。东阳木雕约始于唐盛于明清,自宋代起已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至明清两代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装饰手法。辛亥革命以后,东阳木雕转向商品性,产品远销香港、美国、南洋等地,形成东阳木雕产品的盛期。东阳竹编与东阳木雕并称为东阳工艺美术界的两朵奇葩,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在宋代以编织元宵节的龙灯、花灯、走马灯而著名,到了明清时期,东阳竹编已有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史书记载:“笙竹质软可作细篾器,旧以充贡。”可见东阳竹编在清朝以前就被选为贡品。到了清末,东阳竹编进入全盛时期。东阳竹编工艺历经千余年的洗炼,其作品已达美轮美奂境地。早在1915年东阳竹纺工艺就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赛会上获奖。1984年创作完成的大型竹编屏风《九龙壁》,以其高超的编织技艺,获得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并被列为国家工艺美术珍品而永久保存。今天的木雕和竹编,在继承与创新中,已经发展到了几千个花色品种。东阳木雕逐渐形成建筑雕饰和家居装潢木雕、家具和日用品雕饰木雕、陈设欣赏品木雕、宗教用品木雕四大品类。东阳竹编更以其成品的精巧和编织的复杂得到了众多海内外人士的青睐。在东阳的卢宅可以欣赏到很多古老的木雕,它们来自千年的传承,具有精湛的工艺和动人的故事。在当地有一种说法“北有故宫,南有卢宅”,当然这种说法有些言过其实,卢宅的规模和华丽自然无法和皇宫相比,但单凭木雕一项卢宅的工艺却丝毫不逊于故宫。在这里时光将木质打磨成灰色,在内敛的年轮中展现着古朴的美丽。在全国工艺美术大师何福礼的工作室内,我看到了很多深厚功底和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竹编作品,不管是《牧归图》,还是《渔翁》、《大象》,都以其完美的造型展示着创作者的独具匠心。现在,东阳木雕和竹编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形势下,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这两种历经千年的手工技艺像春天的花朵也必将在民间艺术的枝头上灿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