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阳光水滴”沙漠中的一抹绿
“阳光水滴”沙漠中的一抹绿
作者:Ivy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6-01 16:45:52 浏览:409
字体:
分享到:

Sundrop卡塔尔实验农场

你可曾想过在浩瀚的沙漠之中,用海水浇灌种植蔬菜水果?澳大利亚“阳光水滴”温室农场就是那沙漠中奇迹般的一抹鲜绿,农场依靠海水与阳光,每年生产数以吨计的优质蔬果。而这一奇迹的缔造者是一位银行家——前高盛银行基金经理萨姆韦伯。

在澳大利亚南部,离阿德莱德市三小时车程的奥古斯塔港外,沙漠连绵,灌木丛生。不远处,小股咸水从海洋渗入干土,滋养着一丛丛的滨藜。沙地上,蛇和蜘蛛间或出没,苍蝇时刻盘旋,偶尔还有袋鼠和鸸鹋。当本地人有机会卖掉自己的地块时,哪怕价格很低,也十分踊跃。这里是旅游手册上看不到的荒野,在这里,唯一的自然资源就是阳光。

但就是在这么个地方,一群来自欧洲、亚洲和北美的年轻人却建造了一个实验温室,在里面种起了蔬菜。他们的带头人名叫菲力普·萨姆韦伯,今年 33 岁,曾是高盛银行基金经理。而给他启发的,则是一个名叫查理·佩顿的英国照明师。

萨姆韦伯和他的年轻同事将温室农场起名为“阳光水滴”,除了澳大利亚南部,在卡塔尔也已开始经营。Sundrop农场已经超出实验性阶段。他们似乎已经实现了农业的终极目标———无中生有,利用太阳能淡化海水,用于灌溉,并给温室加热、降温,从而以较低成本种植出高质量、无虫害、全年皆可种植的蔬果,并且可以实现商业化生产。

在沙漠中搞农业,尤其是现在这种持续干旱的时代,是一种有违直觉的设想。
 

走进“阳光水滴”,仿佛走进了一部科幻电影:茫茫大漠,一座温室孤零零地立在风中。温室外的沙地中摆放着一列太阳能凹镜,能够全天跟踪日光,它们将太阳的热量聚集到一根管道上。管道里封着一段油,加热后的油再将热量传到附近的几个水罐上。水罐里装着海水,热油将海水加热到 160 ℃,产生的蒸汽推动叶片转动发电。热海水被分成两份,一份在沙漠的寒夜里为温室保温,另一份则流入一座脱盐站,每天产生一万升淡水,这些淡水在加入营养剂后用来灌溉作物。用这种方式得到的淡水十分纯净,可根据需要添加各种营养成分。温室里保持着湿润凉爽的感觉,水从蜂窝结构的板墙流下,风扇不断把水气输送进来。
 

萨姆韦伯在Sundrop收获蔬果

温室内空气温暖潮湿,和温室外荒芜的景象、40 ℃高温形成鲜明对比。温室的一面墙壁是硬纸板做成的蒸发板,墙面不断滴水,以保证室内湿润凉爽。这整套系统都由高科技支持,温室虽然建在荒漠,但作物的生长环境,却由一位来自加拿大的青年用一个 iPhone 程序在城里遥控,设定和管理温室的种种参数。

如今,温室里已经种出成吨西红柿、辣椒和黄瓜。“阳光水滴”CEO 萨姆韦伯表示,这种技术还可以扩展到许多其他作物,甚至可以用来生产鱼肉、鸡肉之类的蛋白质食品,而这一切都无需额外耗费淡水,也几乎不用化石燃料。温室里用到的海水是完全免费的,且储量充足。
 

这可能就是乐观的未来学家曾经设想过的21世纪吧。穿过外围的沙漠,经过一排排反射镜时,你会觉得自己来到了明日世界。温暖湿润的空气中飘荡着正在成熟的西红柿的气息,跟外面荒凉的景色形成鲜明对比。自然和经济学得到了调和。给几十亿人提供健康、便宜的食物,同时挣大钱?完全可能。

但是,世界上唯一有资格享受这种成就感的人、这项技术的发明者、前面所说的照明师查理·帕顿谈起Sundrop农场取得的成就时,却感觉十分复杂。他现居伦敦东部,在那里建了一个实验性温室。

帕顿是环保世界标杆企业海水温室公司的创始人,该公司首开先河提出只用阳光和海水种植农作物。今年年初,帕顿获得英国皇家园艺协会颁发的皇家工业设计师头衔。如果Sundrop农场走向世界,查理·帕顿可能会获得爵士头衔,甚至可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帕顿和家人参与创建了Sundrop农场,如今该农场却几乎放弃了帕顿的技术。帕顿家用木板自制的太阳能设备依然在运作,但正在分崩离析。其他太阳能板几乎都被高科技设备取代,这让帕顿颇为不耻。对于Sundrop从德国新购的价值16万英镑的反射镜,他颇瞧不上,并批评那套瑞士造的海水淡化和热交换设备是吸引投资者的花哨摆设。他谴责Sundrop因为商业上的贪婪,放弃了可持续性追求。令他特别悲哀的是,Sundrop还有备用的汽油锅炉,以便阴天时保证作物的生长。

当年萨姆韦伯离开高盛,加入了自己家族开办的农业投资公司。对农业有所了解之后,他意识到农业的本质就是“把柴油变成食物、再加上水”。他并不喜欢这个模式,在他看来,现有的农业生产太耗费淡水,而淡水是珍贵资源,海水却取之不尽,因此盐碱农业应当大有可为。“我在图书馆里花了许多时间研究这个问题,文献中频频出现查理·佩顿的名字。我去找他,我们的事业就这么开始了。”萨姆韦伯认为,查理对盐碱农业研究得早,人也聪明,但他的做法是手工作坊式的,因此之前的计划没有一个成功。不过,他的构想是有前途的,不能就此放弃。

就这样,“阳光水滴”和“海水温室”开始了合作。但由于双方理念不同,萨姆韦伯和佩顿最终分道扬镳。眼下,佩顿已回到伦敦,正在他自己的实验温室中忙碌。说起 1000 英里之外的那座温室,他的言语中不乏骄傲,却也相当苦涩。在他看来,萨姆韦伯是个典型的商人,想早早盈利,因此做什么都很匆忙。

如今佩顿仍在推广他的手工作坊式“海水温室”方法,这种方法不用脱盐站,没有太阳能凹镜,也很少用电。温室中的一切都是低科技的,价格便宜,方便上手,依靠的是海水和风之间的互动:海水在风的作用下蒸发凝结,化作淡水;风有时是自然风,有时则由太阳能驱动的风扇提供。佩顿认为,收成可以少点,但“零排放”的原则一定要坚持,这样种出的作物虽然模样不好看,但完全健康,一样可以食用。

然而,佩顿所倡导的自然模式毕竟与商业化脱节,故而势单力薄。目前,农业学家、政治家和环保积极分子都对萨姆韦伯的事业表示支持。已有投资人准备出资 800 万英镑,再造一座温室,比原来的那座大上 40 倍。一旦落成,它每年将生产 280 万公斤西红柿和 120 万公斤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