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空气污染何时休
作者:张志涛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6-01 16:41:44 浏览:414
字体:
分享到:

工业革命以来,尽管工业化大生产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但是工业文明对利润无止境地追求,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轻视,造成了环境被严重破坏,发达国家普遍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在西方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等公害事件频发,民众遭受了污染带来的惨痛教训。我国工业化过程,要充分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来治理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与工业化

    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以后,当你漫步在伦敦街头,满眼是绿意融融,呼吸的是清新的空气,泰晤士河流淌的是清洁的河水。可是当历史的车轮返回到18~19世纪,伦敦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根根烟囱排放的黑烟直冲云霄,泰晤士河的鱼类已经绝迹。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上,英国绅士向我们再现了英国的工业文明发展历程,也展示了工业化过程带来的种种生态灾难。

(一)历史上英国的空气污染

举世闻名的“雾都”伦敦之得名­,除了英国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外,与18~19 世纪的工业化密不可分。英国每到秋冬季节,从海洋吹来的大量暖空气与岛屿上空较冷的气团相遇,北大西洋较暖的水流与不列颠群岛区域较冷的水流接触,形成浓厚的海雾,笼罩在英国上空­,首都伦敦尤为严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各类工程和家庭炉灶以煤为燃料,烟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等有害气体是英国主要的空气污染源。当时伦敦的工厂如雨后春笋,高大的烟囱林立­,加上无数传统的壁炉­,处处浓烟滚滚。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的开篇就细致描述了伦敦的雾,“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可见,当时伦敦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在19世纪的英国­ “滚滚浓烟”绝非伦敦所独有­,而是大城市的通病。
 

19世纪英国的城市环境之所以呈病态与那个年代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关系密切。当时人们追求的还是生活必需的物资,这一时期英国社会形成了追求财富的洪流。在这种风气影响下­,全社会的目标主要集中在经济效益方面­ “从个人到企业­,从地方到中央­,都主要是以经济效益高低论成败、定政绩。因此,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往往被忽视­,甚至以牺牲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来谋求经济效益。”19世纪英国工业化最迅速的时期,社会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公共环境意识的薄弱,再加上环境保护法制的滞后,造成了多起严重的公共健康事件。寒冷的季节,大多数家庭都靠烧煤来取暖,烟尘的排放比平时要高很多。没风的天气浓雾会弥漫整个天空长达几天而不散,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和死亡人数明显升高。1873年12月7日~13日,一场大雾笼罩伦敦,造成近千人死亡,这是有史记载的第一桩与烟雾有关的大规模死亡事件。而此时,工业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1875年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对污染、职业病等问题开始系统管理并在各城市设立公共卫生观察员。但这些举措并未阻止杀伤力极强的大雾在1880年、1882年、1891年、1892年重现。

当历史进入20世纪50年代,1952年12月一场“雾都劫难”,让伦敦人再次看到了大雾的恐怖。当时,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被浓雾笼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在大雾期间以及雾散后的两个月间,12000余人因毒雾患病死去,这场灾难后来被列入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

(二)英国治理空气污染的行动
 

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伦敦市严重的空气污染引起英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英国开始重点治理煤烟对大气污染造成的危害,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采取了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加强立法。英国于1956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清洁空气法》,1958年又加以修订补充。1995年英国通过《环境法》。该法要求制定一个治理污染的全国战略根据国内、欧盟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必须在2005年前实现污染控制目标。要求工业部门、交通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减少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颗粒物、臭氧、苯等常见污染物的排放。

二是控制机动车污染,发展公共交通系统。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汽车尾气排放的措施,如:推广使用无铅汽油;在车辆年检中,严格检测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等的排放是否达标;在英国出售的新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器以减少氮氧化物污染。伦敦市规定对进入市中心的私家车征收“买路费”,由此获取的收入完全用于改善伦敦公交系统。减少私家车进入市区,有利于解决市区交通拥堵问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三是加强城市绿化,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伦敦市在城市外围建有大型环形绿带,至20世纪80年代该绿带面积达4434 km2,与城市面积(1580 km2)之比达到2.82:1。远期绿带规划面积可达5791 km2,与城市面积之比可达3.67:1。伦敦绿带的建设在置换城市空气,保持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环境,控制城市向外扩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空气污染形势严峻
 

国家环境保护部近年开展的公众对城市环境满意度电话入户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空气质量的满意率仅为55.2%,是城市所有环境问题中满意度最低的。灰霾天气、PM2.5等词汇频频见诸报端,成为群众热议的话题。这反映了公众对生活环境和健康的关注,环境意识提升,同时也对政府加强空气污染的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危害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以烟煤型为主,部分大中城市出现烟煤和机动车尾气混合污染。根据环保部公布的《2012年上半年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显示,在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有1 个城市(海口)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占0.9%;79个城市达到二级标准,占69.9%;33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占29.2%,其中1个城市(乌鲁木齐)空气质量级别为劣三级。

以近年来空气污染的新情况灰霾为例,灰霾的本质是细粒子气溶胶污染。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大气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出现日数在大城市区域达到100~200天以上,强度也大大增加,能见度可以恶劣到1~2km,灰霾天气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2012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显示,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灰霾天气也和肺癌密切相关,例如从柴油发动机释放的粒子含有诱导有机体突变和致癌的物质。分析广州1954~2005年根据城市观测站大气能见度资料得到的气溶胶光学消光系数与肺癌死亡率的关系,发现灰霾天气增加后7~8年,肺癌死亡率明显增加。 总而言之,统计结果有力地证明了在高污染大城市中,如华南的广州,灰霾天气增加和肺癌造成的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二)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难度加大,历史欠账增多,加之长期形成的粗放式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一次能源消费量增长迅速,产生大量新增污染物排放。同时,产业结构调整缓慢进一步加大了大气主要污染物削减难度,致使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和粉尘等煤烟型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成为产生大气污染问题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细颗粒物、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新污染物危害日益凸现,可吸入颗粒物已经成为城市空气最主要的污染物。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造成巨大压力,大气污染出现区域恶化趋势,城市集群现象加剧了污染物在不同城市间扩散,导致污染区域逐步扩大。2013年1月底出现的雾霾天气覆盖范围超过100万平方公里。当前,酸雨、臭氧污染和细颗粒污染突出表现为区域性大气污染。2008年,珠三角地区平均灰霾天气在100天以上。在煤烟型污染得到初步控制的情况下,机动车污染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更加突出。2011年与 1980年相比,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了30 倍,达到 20754.6 万辆,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增长迅速。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气体形成的光化学烟雾日益严重。
 

实现天蓝水净满足社会共同的期待

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经历的惨痛教训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代价太大,我们不能重蹈覆辙。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实现天蓝、地绿、水净成为全社会的迫切期盼。在末端的污染防治和管理上,政府要发挥领导者的作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实现区域联防机制等等。在减少源头污染排放上,政府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采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提高燃油质量等措施。作为每一个公民要积极实践绿色出行、低碳出行、合理消费。客观、公开和透明的空气质量监测评价体系急需建立,让公众充分享有空气质量的知情权,增强公众对政府的监督。社会各界必须尽快采取行动,让雾霾远离城市,让人们在清新的空气中可以自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