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岁月的流逝,一些生活中的环保理念也被人们悄然忘却了,玻璃回收就是其中之一。儿时的我们还依稀记得拎着各种玻璃瓶子去小卖部换啤酒、换汽水,站在冷饮车旁喝完酸奶或饮料要把瓶子还回去,订购的牛奶、酸奶喝完之后要把瓶子洗干净放回收奶箱中。
如今,塑料制品已经大规模地替代了许多玻璃器皿,但是目前市面上仍旧流通着一些玻璃瓶罐和其他玻璃制品,完成使命之后的它们去哪了呢?
玻璃重放璀璨光彩
在东非国家肯尼亚,凯特盖拉作坊(Kitengela Hot Glass)争取让每块废玻璃都变废为宝。那些在别人看来毫无价值的废旧玻璃,在作坊老板艾思文·科鲁兹的奇思妙想和工人的巧手中变为一件件的工艺品,重放光彩。经过再加工后的玻璃制品呈现出独特的魅力,令来此淘宝的游客爱不释手。而废玻璃回收再利用的环保理念也从这里逐渐走入肯尼亚人的心中。
美国加利佛尼亚州一位名字叫做特蕾萨·普瑞斯布蕾(Tressa Prisbrey)的老太太花了25年的时间建立了一座“瓶子村庄”。在1956年到1982年期间,她用从当地垃圾箱中回收来的废弃玻璃瓶建造了13座完整的建筑,包括人行道、教堂等等。这座“瓶子村庄”可以算是废弃玻璃瓶回收利用的前辈了。
发达国家都将废玻璃回收再利用视为重要工程之一。在德国,如果在超市购买用玻璃瓶罐装的东西,比如酒、果酱、果汁,但价格中没有包括玻璃瓶罐的处理费或者押金,那么这些玻璃瓶罐就要扔到指定的玻璃回收箱中。玻璃回收箱有多种颜色,不同的城市设置会有不同,有的城市会在每个居民小区或者公共场所摆放白、棕、绿3种颜色,有的就只放白色和绿色两种,因此在扔的时候还要依玻璃瓶的颜色扔到相应的玻璃瓶回收箱里。目前,世界废玻璃回收利用率平均水平已接近50%。
回归绿色建筑
废弃玻璃垃圾的再利用曾给苏州市政府带来很大的难题。苏州每年大概会产生近3万吨左右的玻璃垃圾,约占全部生活垃圾的2%。从前,由于没有对口的回收再利用单位,这些废弃玻璃只能与普通生活垃圾一同焚烧,而焚烧过后的玻璃垃圾保持原形态、填埋后占去了大量土地。
如今,这一情况终于得到了改善。近日,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进行了苏州市区废玻璃的运输与回收利用服务竞争性谈判招投标,中标企业将全权接手今后苏州市的废弃玻璃制品的处理问题。
据悉,该企业将在苏州展开基地选址,引入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环保轻石制造技术,将废玻璃磨粉后制成一种可被广泛应用于绿化、道路建设等领域环保材料。
在香港也有专门针对玻璃瓶的回收办法。“酒店业玻璃樽回收计划”由香港特区环保署和香港酒店业协会共同推动展开,在香港实行已四年有余,现已回收了超过2300吨的玻璃瓶。类似的,这些玻璃瓶被压碎制成玻璃沙,代替天然河沙作为工程物料、制成了环保地砖被用于政府部门的工程中。
玻璃回收风有待重塑
废弃玻璃制品回收固然是好事,但是要请热心玻璃回收的人们注意,老旧节能灯管、灯泡这类玻璃制品是有毒的。节能灯里面含有有毒物质汞和铅,属于典型的电子垃圾,1只普通节能灯的含汞量约0.5毫克,渗入地下后可造成180吨水变成‘毒水’无法饮用。废旧灯管在破碎后,汞会以蒸气形式进入大气,对人体造成危害。而相关专家结合海外经验,目前也已经建议尽快推进国内废弃节能灯回收工作。
虽然废弃玻璃的回收再利用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障碍,但是老百姓普遍感觉“投掷无门”,碎玻璃投入垃圾箱显然会造成安全隐患,而完整的瓶瓶罐罐如果和其他可回收垃圾混在一起也未必会方便再利用。在大家积极做好垃圾分类回收的同时,在不久的将来全国范围内会否有属于废弃玻璃制品自己的回收通道出现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