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雾霾背后的环保商机
雾霾背后的环保商机
作者:水蓝天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6-01 16:37:55 浏览:428
字体:
分享到:

对于寻找朝阳产业的投资机构来说,与清洁技术相关的领域正迅速变成新的亮点。雾霾笼罩下,PM2.5只是一个现象,它所涉及的广泛领域都面临着新的机遇。

做不完的口罩生意
 

PM2.5让绿盾口罩火了。从上市至今不过才1年的时间,已经卖出了150万个。
 

走进上海兴诺康纶纤维的办公室,整箱的绿盾PM2.5口罩几乎把门都堵住,并且一直延伸到电梯口。“最近办公室太乱了,仓库货发不完,就搬到办公室了。”康纶纤维市场部经理管丽君说。康纶纤维的50名员工,不论哪个部门,只要有空,就会帮忙贴条码,他们已经开始习惯临时仓库分拣员的新角色了。
 

这一切开始于1月13日零时,全国33个监测城市空气质量指数超过300,属于严重污染。1月12日北京PM2.5浓度突破了空气质量新标准实施后的新纪录,个别监测站点PM2.5接近1000。
 

 

口罩销售火爆

一夜之间,口罩成了抢手货。在功能上主打防尘抗菌的品牌中,除了在2011年底中国人刚刚接触PM2.5这个概念时就已经大红大紫的3M N95口罩以外,康纶纤维生产的绿盾PM2.5口罩成了新一款的明星产品。根据淘宝一月份公布的销量排名显示,绿盾口罩已经超越了3M,成为口罩类的销量冠军。
 

康纶纤维创始人赵丹青在那三天之内几乎都没睡。即便已经过去了一周,他的手机差不多每隔10分钟就要响一次,又有新的订单找上门了,他现在最烦恼的事情就是货供不上。
从上市至今不过才1年的时间,绿盾PM2.5口罩已经卖出了150万个。“这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真是不可思议!”赵丹青说。2012年,康纶的总收入超过7000万,其中纺织纤维业务收入5000万,而口罩业务超过了2000万。
 

早在2011年10月底,美国大使馆公布PM2.5数据并在微博上被疯狂转发时,还在卖抗菌纺织纤维的赵丹青意识到口罩将会有一个爆发性的需求,而市面上面向民用的产品则几乎空缺,自己在抗菌纤维研发上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正好可以抢占市场先机。他赶紧申请注册了绿盾PM2.5的商标,很快便拿到了受理通知,开始做一款专门针对PM2.5的口罩。“能不能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速度够不够快。”赵丹青说。
 

对于要拦截PM2.5颗粒的口罩而言,仅凭他们已有的抗菌纤维材料肯定不够。康纶6人的研发团队又火速开始了滤片的研发,他们重点比较了市场上主流的3M N95口罩。“这其实是一款工业级口罩,通过加密纤维来拦截粉尘,透气性很差,长时间戴会让人感觉呼吸不畅,此外,3M公司并不是针对大众消费者设计口罩,所以几乎不存在外形美观的可能,并且还是一次性使用。”赵丹青给他们的要求就是做出一款实用的PM2.5口罩,不仅要舒适好看,还要方便日常使用。

空气净化机热销
 

康纶纤维研发的结果是在口鼻呼吸处插入滤片,方便更换,同时也很好地解决了透气性的问题。此外,根据脸型分为不同尺码;还根据季节分轻薄透气和舒适保暖等不同类型,它们都具备防PM2.5功能。2012年9月,第一批绿盾PM2.5口罩上市,售价比同类3M口罩低15%。“当时其他借着PM2.5的话题推出的口罩品牌,大都以活性炭口罩为主,而活性炭本身就是一种颗粒物来源。”赵丹青说。
 

绿盾口罩第一时间进入到各大药店和便利店,由于产品的持续热销,越来越多的渠道经销商也找上门来,准备把绿盾口罩引入家乐福这样的大卖场里。赵丹青更关心线上的促销,因为绿盾的产品在京东上卖得最好。康纶纤维以置换展示位的方式,为京东在全国的7000个配送员准备口罩,而绿盾也成为京东主打的口罩产品。

随着年底PM2.5指数的不断攀升,口罩的销量也越来越好。“九十月份,京东每半个月从我们这里进货一次,进入12月后,已经一周两次了,而到了1月份,更是已经卖断货了。”赵丹青说。

绿盾口罩是康纶纤维第一个在细分市场中站稳脚跟的应用产品,赵丹青希望还有更多的类似产品。康纶在网站和微博上也发起了创意征集大赛,任何好的点子,不论是来自企业客户还是个人,被康纶采用并开发成功,都可以参与分成。
 

最近,赵丹青刚收集来一个点子,用康纶纤维生产洗碗布,为此,他专门跑到超市里搜集了各种样式的洗碗布,摆在办公室里逐个研究。人们对酒店卫生状况更加敏感,已经有人开始考虑外出住酒店要带上抗菌型内衣了,这将会是康纶产品的下一个目标。在绿盾口罩的疯狂热销过去之后,他们希望为自己开辟更多稳定的收入来源。

雾霾“良”机

2013年的春天,身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冉宏宇一直密切关注着各大媒体发布的空气指数报告以及空气净化器市场的销售排名。
 

由于国内大范围的空气污染指数超标,几个月来,冉宏宇创办的苏州贝昂科技有限公司的空气净化器产品开始热销,在淘宝天猫商城上的品牌增长率排名第二。作为公司董事长,冉宏宇需要更充裕的资金让公司高速前进。而在此时,一家被贝昂选中的投资机构开始对公司进行尽职调查,如果一切顺利,今年4月贝昂将获得数千万元的投资,以便在半年之内完成产能储备和渠道布局,迎接今年新的秋冬销售旺季。在冉宏宇看来,现在的空气质量已经坏到不用再为空气净化器这样的产品做广告的地步了,融资势在必行。

对冉宏宇来说,他的空气净化技术得来是一个无心插柳的意外。由于在美国的一家公司研究离子风技术,冉宏宇和太太章燕发现他们可以用这种技术的副产品作为空气净化产品的技术核心,而且没有噪音。

2008年圣诞节冉宏宇回国参加广州举办的留学生交流会,他们的“离子风空气净化器”项目在这个连续举办了11届的吸引海归回国创业的交流活动中,获得了技术创新奖项“春晖杯”的优胜奖。在获奖项目的展台前,冉宏宇遇到了苏州工业园区的招商员杨建勇。后者显然对他和他的技术都非常感兴趣。
 

回到美国,他和章燕商量后决定马上申报“科技领军人才项目”。两人在5个月的时间内完善项目,提交商业机计划书。3个月后,在得知他们终于从400多位竞争对手的项目中胜出,将获得650万扶持资金后,两人决心已定,回国。

2009年10月,苏州贝昂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这是国内第一家基于空气净化核心技术,而非脱胎于家电企业的空气净化器企业。
 

2011年底,一场大众参与关于中国空气污染PM2.5指数超标的争论,将空气净化器行业推入了公众的视野。

相比市场上那些家电巨头的产品,贝昂的空气净化器采用完全不同的技术,通过电压产生的等离子场吸附空气中99%的灰尘颗粒,同时,将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表面的蛋白质结构破坏,甲醛等有害的有机分子在高能电子和强氧化性自由基的作用下,也被分解。而且,吸附了灰尘的收集电极,只需要用水冲或用湿布擦干净就能继续使用而不需更换滤芯,没有耗材成本。

市场很快给出了答案。2011年,贝昂空气净化器的销售额达到50多万,2012年5月,产品在天猫上线,上半年销售额达到100万,下半年增长到300多万。

冉宏宇的目标是能在国内空气净化市场冲进前五甚至前三名,和包括飞利浦、松下这样的家电巨头竞争。“现在是一个很好的时机,还没有真正的霸主出现,比的就是谁的执行力强,谁的动作快,谁的技术领先。谁的管理团队更优秀。”他说。

资本热捧“清洁”未来
 

事实上,在此次全国大规模雾霾出现之前,很多投资人就开始关注贝昂。包括软银赛富、联想旗下的创投公司君联资本等,世界排名前十位的投资机构至少五个来贝昂进行过考察。北极光也是其中的一家。

北极光董事总经理杨磊对清洁能源和环保投资领域在中国的崛起深信不疑。三年前,杨磊离开美国著名的清洁能源投资机构优点资本加入北极光。当时,这家立足国内市场的投资机构正在经历一系列的转变。与发达国家一样,从水、固体废物到气,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业经历了这三个阶段,大气污染的防治在北极光乃至整个清洁能源投资领域仍是早期项目。不同的是,“过去的30年在环境方面积累的问题已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中国市场经历的时间更短,也许两三年,就会发生变化。”

目前,北极光旗下共三只美元基金和三只人民币基金,管理资产总额10亿美元。其中约4亿美元和1亿美金等值的人民币基金是2011年最新募集完成的两只基金,用于国内市场投资,从2010年开始,清洁能源投资占北极光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平均每年投资4~5家企业。“我们需要控制节奏,我们不希望因为市场的变化走得太快或太慢或停滞。”杨磊说。这种既定策略与TMT领域投资有所区别。考虑的是三年内每年是否能有10亿美元以上的市场规模。

此前,杨磊的一系列投资包括汉朗光电——一家通过电脉冲改变玻璃的透光度的新材料公司,该公司的技术用纽扣电池不需充电可以使一个大尺寸的显示屏支撑5年,以及安集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一家提供半导体微电子材料的企业。和江苏贝昂一样,这些企业都是这个领域拥有专利技术的新型企业,是从一个专利产品做起,逐渐地拓展成创新型公司。“投资这个领域需要耐心。你不能够明年出一个美团,或在1~2年内达到几十个亿的产值。”杨磊认为,清洁和环保领域的创业者们与互联网新星相比“更老成稳重”,他们的企业因此也更具长期持续性。

北极光的投资项目还包括北京的污泥处理企业中持绿色能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上海风电运营和维护公司东锐风电以及上海工业废水处理公司东硕环保等。预期2014年前后才会陆续退出项目。

不过,这对投资机构是一个考验,至少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投资人才有能力关注这个领域的公司。“投资这个行业急不得,积累十年当然眼光也不一样。但我并不认为,这个领域的投资人才已经做好准备”。杨磊说,在此之前,他至少花了三年时间积累这个行业的知识和人脉。
 

北极光并不是唯一希望通过中国的清洁能源项目调整投资策略的投资机构。

对寻找朝阳产业和亮点公司的投资机构来说,这个领域正迅速变成新的亮点。空气污染的加剧吸引很多投资机构和风险投资对该领域的关注。

红杉中国的相关投资人表示,公司“正在看这个领域的项目”。启明创投投资清洁技术公司的比例从不到10%提高至15%。

除了空气净化的防护领域,污染源头遏制领域的石油品质、减排添加剂,冶炼催化剂产品;发电领域的脱硫、脱硝、脱汞技术;燃料电池技术都相应会有新的投资机会。“这是一个覆盖非常广泛的产业链,将带来新的投资机会。”杨磊说。
 

推动新的投资热情的原因,除了未来10年中国社会用于修复环境污染的投入会不断加大以外,相比全球,中国企业的产业链成本结构使得创业公司能更早实现盈亏平衡。

中国公司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整个技术研发到产品上市的过程,成本更低。很多公司在盈利的时候就开始有净利润,对于清洁能源领域这样毛利率不高的企业而言,更早达到盈亏平衡,就能支撑更长期的发展。
 

由此带来的二级效应是,因为这种成本结构,投资人的投入产出的风险可以降低,一些在美国无法被投资人看好的创新,就有机会被推动。在这种情况下,在中国,与清洁技术相关的投资产生回报的周期就更短,适合更好的产品推出。
 

“中国在这方面的机会独特,具有历史性的机遇。”杨磊说。目前,北极光创投每年收到3000份商业计划书,每年的投资量是10~15家企业,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清洁能源领域。

如今,发展绿色经济正在全球兴起,世界各国都把低碳技术、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培育。创新绿色科技、生产绿色产品、倡导绿色消费,不仅有助于减缓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而且可以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提供新的就业岗位。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同时也成为了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新兴增长点。
要“GDP”,更要长久“生命力”。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环保产业有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