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任何一个城市如果问起最想到贵州看的景致,大约九成人会张口而出“黄果树瀑布”。因为进入小学课本的缘故,黄果树瀑布应该是中国最著名的瀑布。我曾经几次到贵州采访,每次都要到黄果树瀑布去看一看,感受一下这天地的神奇和“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
飞流直下黄果树
贵州属喀斯特地形,千姿百态的峰峦陡然拔地而出,错落有致。孤立者把路边的水田割成一幅一幅曲线曼妙的画面,成群者便相连成岭,为这青绿的山水画卷勾勒出浓淡相宜的背景。而那条孕育了中国第一大瀑布的白水河,便穿行其间。
世界闻名的黄果树瀑布,就位于贵阳以西160公里的白水河上,距安顺市45公里。黄果树瀑布全国第一,也是世界最为壮观的大瀑布之一。黄果树瀑布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宽约81米,从74米高的层崖之巅跌落,凭高作浪,发出轰然的巨响。云垂烟接、万练倒悬,细似珠帘,粗若冰柱,联贯络绎,倾入犀牛潭中。水石相激,发出震天巨响,腾起一片烟雾,在阳光照射下,又化作一道道彩虹,幻景绰绰,奇妙无穷。
黄果树瀑布有“神州第一瀑”的美称。特别是站在石阶上远远望去,瀑布在树丛的掩映下,如同一匹白色的织锦,当空而下,令人顿时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水在我的印象里,一直是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水墨画式的雅致小品,但在黄果树瀑布我改变了看法,水是激荡的豪情,是壮丽的诗篇。难怪徐霞客来到黄果树大瀑布发出这样的赞叹“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真是名不虚传。
由于看到过四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所以知晓它因季节而不同的变化。冬天水小时,它妩媚秀丽,轻轻下泻;到了夏秋,水量大增,那撼天动地的磅礴气势,简直令人惊心动魄。有时瀑布激起的水沫烟雾,高达数百米,漫天浮游,使周围远远的一些地方都处于纷飞的细雨之中。第一次到黄果树瀑布是因为拍摄专题片,更多的是在远处感受瀑布的壮美。第二次来到黄果树瀑布,知道了在瀑布的中心还有一个可以从后面穿过的洞,这也是黄果树瀑布的魅力所在。水帘洞就在瀑布的背后,是高约2米、宽1米多的岩洞,洞内修有石阶,有几个宽敞的洞窗。游客可以通过洞窗观赏瀑布的内幕,眺望水幕前方的山水、蓝天、白云,尤其是可以零距离地接触瀑布。洞窗前的瀑布别有风味:有时细雨霏霏,有时大雨倾盆,有时雪花纷飞,有时紫烟缭绕。但不管风吹、雨打、水击、日晒,绝壁上的草木,却依然嫩绿、抖擞。
我跟随着众多游客沿着一条狭窄的石梯,进入了传说中的水帘洞。在后面观赏黄果树瀑布真是别有一番风味,耳畔是瀑水直泄的轰鸣,眼前是水雾和珠帘,人仿佛一下子进入了荒蛮时代的山间。穿过曲折的瀑布回廊,周围就安静下来,进入眼帘的是贵州特有的丰富植物。水是生命之源,有了黄果树瀑布如此恣意的流水,瀑布周边的山上都郁郁葱葱,让游客在感受了壮美后,立即就能进入一种曲径通幽的境界。
布依族妇女
走不多时,就能在绿树掩映间,看到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聆听着远处的声音。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早在300多年前就来到了黄果树瀑布,并对黄果树瀑布进行了详尽记载。徐霞客的记述为:“透陇隙南顾,则路左一溪悬捣,万练习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浸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历,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状也,盖余所见瀑布,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大者,但从其上侧身下瞰,不免神竦。”
想来,当时的黄果树瀑布水势更大,周围的植物更加茂密。但能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孤身来到“地无三尺平”的贵州黄果树瀑布,徐霞客的执着精神的确值得人尊敬。
如今的黄果树瀑布所在地安顺高速直通贵阳,只需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可以饱览这壮丽的风景。并且,在瀑布的上游和下游,还有一个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瀑布群。滴水滩瀑布、螺丝滩瀑布、银练坠滩瀑布等18个飞瀑构成了一个天然的瀑布博物馆。每一个瀑布各有特点,游客可以在其中慢慢品味,找寻属于自己的瀑布风景。
布依族村寨:滑石哨
在黄果树瀑布景区内,除了巧夺天工的山水植物外,布依族、苗族男女的漂亮服装是另外一道风景。在黄果树瀑布旁边不远处就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布依村寨——滑石哨。
滑石哨,布依语意为“一块大的扁石板”,因寨子建在大小不等的扁石板上而得名。整个寨子呈蜂腰形,坐西向东,背靠小米坡,面向红岩山,寨前白水河由北向南流过。
最早生活在白水河流域的土著民族是布依族。瀑布群周围,一个个布依村寨依山傍水,隐于峡谷巨树之中。因为瀑布,布依族生活的这片热土被称为“瀑乡”,布依族亦被称为“瀑布群中的民族”。
滑石哨的自然环境十分清幽,寨子周围是近百亩翠绿山林,其间有参天的树木,还杂有许多灌木。绿树掩隐了村寨,行人往往要走进寨子,才能看到房屋和院落。进入寨子,家家房前屋后都有一丛丛的竹子。寨内还有十多棵伞状的大榕树,最大的一株,覆盖约一亩多土地。滑石哨人将榕树称作黄桷树,黄桷树是村民的风水树,也是滑石哨人崇拜的神树。
陡坡塘瀑布
布依族村寨建筑的确与苗族、侗族有很大区别,他们同样承袭了依山傍水的建筑原则,但他们的房子就地取材,多用石板搭成,因此有布依石头寨之称。石板房以石条或石块砌墙,墙可垒至五六米高;以石片盖顶,铺成整齐的菱形或随料铺成鳞纹。这些石板房古朴美观,屋顶举重若轻,安居而不压抑。整个村寨都由浅灰白色的石料构筑,阳光下银光闪烁,月色中凝霜盖雪。这些历经300多年的石头建筑既堪称凝固的音乐,又可当作不朽的史诗。
进入滑石哨,我们深切感受到布依族人内心的秀美。整个村寨干干净净,房子错落有致,石板扑成的小路蜿蜒曲折,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布依族人心灵手巧,每家每户都能制作非常精美的工艺品,他们摆在小路两边供游客选购。
布依族服装在贵州的各民族当中,的确是独树一帜,尤其是布依族女子特点鲜明的牛角帕和盘帕,配上短上衣与长筒裤,造型优美,体现出布依女子苗条的身材和轻柔的性格。据文献记载从唐代到明代布依族服饰还是以朴素的青色为主,但到了清代可能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促成了观念的改变,布依族的服饰开始制作讲究,以精致华丽为时尚。
布依姑娘们小就学习纺织,几乎每人都有一架纺车。每年除两三个月的农忙月份外,平时白天耕作,晚上纺织;冬闲时,则终日穿梭不停。她们可以做到自种、自轧、自纺、自染,自己缝制服装。滑石哨布依姑娘鲜艳美丽的盛装,都是她们自己的手艺。
看布依姑娘蜡染制作,是一种美的享受。把蜂蜡略微加热熔化成蜡汁,用三角形的铜制蜡刀蘸着蜡汁,在自织的白布上精心描绘出丰富生动的图案,她们仿佛是天生的艺术家,不用打底构图,直接提刀下笔,抽象的花、鸟、虫、鱼,复杂的几何图案,仿佛信手拈来,但笔笔结构严谨、线条细腻,整体上构图大胆,粗犷明快。
待蜡干了以后,把布放进蓝靛染缸之中将布染成蓝色或浅蓝色(青色),然后再把布放进锅里煮,使蜡从布上熔脱,原先绘蜡的地方就呈现出白色,最后再到白水河里反复荡涤,就成了蓝白相间典雅古朴的蜡染布。
作为布依族的民间工艺品,蜡染布已经走出贵州的大山,许多到黄果树旅游的外国客人,专程到滑石哨石头寨来欣赏布依族姑娘是怎样将白布变成漂亮的蜡染布的。
几年前,滑石哨被列为“中国第一个布依族文化保护村”,这几乎成了每一个滑石哨人对外自我介绍的开场白。他们以一种朴素的感情和近乎古拙的手段,把自己民族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保留下来。他们知道,在各民族日益汉化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中,这才是越来越宝贵的财富。这也正像一位布依族青年对我所说:“我们布依族的传统文化保持得越好,对外界的吸引力就会越大。黄果树的今天,就是我们滑石哨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