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低碳旅游实现绿色消费
低碳旅游实现绿色消费
作者:国语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6-01 16:06:24 浏览:516
字体:
分享到:

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旅游”概念已被不少景区和游客所接受,它虽然略显艰苦却点滴中透着环保,虽然“小众”却十分时尚。

低碳旅游,顾名思义即是一种降低“碳”的旅游,也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

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旅游”概念已被不少景区和游客所接受,它虽然略显艰苦却点滴中透着环保,虽然“小众”却十分时尚。对于低碳旅游的认知,不但取决于人们的态度,更取决于人们是否真的这样去做。把低碳旅游落到实处,这才是最重要的。

 

低碳旅游是绿色消费模式的转变

旅游和低碳紧密相关。

在注重环境保护的今天,低碳旅游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

新疆资深旅游专家毕亚丁这样解读:“也许有人会说,旅游和低碳有什么关系?关系大着呢,比如周末大家到郊外游玩,可以几家拼车就不用每家开车,可以自带水杯,就不要用一次性纸杯,这都是低碳的一种体现。而从旅游景区建设低碳旅游设施,将开发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巧妙结合,达到碳排放量最小化乃至零排放。平时一些生活条件优越的人,并不能忍受在景区住蒙古包。其实蒙古包虽然环境没有酒店的设施好,但若将蒙古包内的环境卫生等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好,它是最符合低碳旅游的需要了。”

可见,低碳旅游取决于人们对于旅游的一种态度。

从业10年的导游李晓云,每年都要带很多旅行团去新疆各大旅游景点。她说:“只要带了游客,我们一定会提醒大家,车上有垃圾桶、有一次性纸袋,可以存垃圾,不要随意丢弃。也会在讲解途中,有意识地给大家讲,按时集合早点出发,避开堵车高峰,减少碳排放量。”

近10年来,徒步的兴起及发展,让“户外”成为一个最热的词汇,“驴友”及“背包客”也名噪一时。也正是这群人,用脚步丈量高山戈壁荒漠,也在用自身向人们传递爱护我们的环境,或许那时还没有“低碳”的提法,可是他们却自己背帐篷,吃着最简单的食物,一路走来,不留下一点垃圾。

老驴友小虫是一位资深户外爱好者,说起低碳旅游,他就笑了:“这个词还没出现之前,不知道我们做的是不是低碳,不降解的瓶子我们从不扔在旷野之上,每次出行,专业领队都会反复给队友强调,爱护一路我们走过看过的美景。”

事实上,在旅游实践层面,低碳旅游早已有实践。比如在四川省内的九寨沟、广元市青川县唐家河、广元市朝天区明月峡等旅游景区,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代替或者步行,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九寨沟能够多年一直保持清澈见底的水,与其使用统一的环保大巴观光旅游不无关系。

而作为旅游主体的广大旅游者,要为低碳旅游出把力,则相对容易得多。假日去郊外的旅游者,只要稍稍改变一下习惯,在汽车后备箱中放上一辆折叠自行车,开车至郊外,改骑自行车,去体验野外的自然风光,便能在回归自然的同时为低碳作出贡献。骑单车或是徒步,这两种以人工为动力的旅游,是每个人都能采取的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

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自觉地把低碳作为旅游的新内涵,出行时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自驾外出时,尽可能地多采取拼车的方式;在旅游目的地,多采取步行和骑自行车的游玩方式;在旅途中,自带必备生活物品,选择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住的时候选择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的酒店。

低碳正成为旅游景点的新方向

如今,随着“低碳”的风靡,“低碳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低碳旅游不仅顺应国际潮流,而且能够成为环境教育的新途径,同时,通过推广“低碳旅游团”,旅游开发者、管理者、企业、游人乃至整个社会都能从中获益。作为旅游企业会不仅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口碑,而且还能降低经营成本;旅游消费者通过低碳旅游生活,既享受了舒适的环境,获得了愉悦的心情,又养成了环保习惯。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的安徽省黄山风景区,是我国名山胜水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多年来,黄山风景区始终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将低碳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全山动员、全员参与,通过“一票否决”、开设“低碳旅游和生态保护”大讲堂等活动,把景区本身的低碳建设与企业内部的低碳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在环境保护、景区管理、交通维护、污水处理、使用新型节能材料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景区内重点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率达到100%,迎客松保护创造了“单人独树”管护的世界创举,“梦笔生花”扰龙松移植技术被认为是一项重大技术创新,开创了国内风景区古树名木保护的先河,对全国风景名胜区著名古树景观的恢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黄山在全国首创景点“封闭轮休”制度,为景点生态环境落实了“法定假”,促其自然生息,实现生态景观持续利用。2012年9月,在中华环保联合会和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举办的全国低碳旅游发展大会上,黄山风景区等19家景区由低碳旅游实验区晋级为全国首批低碳旅游示范区。

在三亚,越来越多的景点景区、酒店正在加快低碳生态游的发展步伐,践行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旅游模式。一是推广生态停车场,景区率先低碳化。倡导公共交通和电瓶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交通方式;旅游接待设施尽可能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而在亚龙湾,因电影《非诚勿扰》红透半边天的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凡是进入景区的游客必须乘坐景区准备的大型观光车,既有效控制了车流,又减少了景区汽车尾气的排放,有效降低了人为碳排放。二是充分利用太阳能,探索酒店低碳发展模式。三亚常年阳光充足,年日照时数超过2000小时,能充分提供热能。酒店采用四面及自然通风的设计原理,敞开式的设计减少了空调的使用。埃德瑞酒店的屋顶散布着6600根太阳能集热管,每天可为酒店的392间客房提供66吨热水。三是淘汰老旧车型,酒店减少一次性用品。三亚通过推进运力结构调整,鼓励使用清洁能源车型,淘汰能耗高、排放超标的老旧车型等措施来推进交通节能。

为了倡导现代文明的低碳旅游生活,2014年11月,武夷山市旅游局与武夷山市邮政局联合监制发行了中国集邮“旅游低碳护照”,这本“护照”详细介绍了武夷山16个著名景点和10条风景骑行线路,凭此“护照”到各景点还有相应的折扣优惠。同时,“护照”从行、食、住、购、游方面对游客进行“低碳倡导”,游客可以在“护照”上记录自己的低碳旅行行为。同时,武夷山景区还为广大游客提供无纸化电子票务、智能化集约式通达等低碳服务,有效减少了游客在票务、车辆出行等方面的成本支出。2014年以来,景区总投资3亿元,全面启动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其中景区南入口游客服务中心面积19000平方米、拥有1200个停车位的地下停车场,采取自然光照明,路灯使用太阳能照明。

 

着力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

随着近几年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2013年天山文化周的成功举办,新疆伊犁旅游县城特克斯县吸引了众多游客关注的目光。

据特克斯景区管委会资源科科长赵霞介绍,新疆伊犁特克斯县早在建造初期,运用八卦原理,城市结构独特,成为全国唯一没有红绿灯的城市,车辆却有序通行,这可能是最“低碳”的建筑了。

为了做到生态和谐,在景区开发和旅游发展方面,特克斯县政府在喀拉峻景区采用了环保节能的太阳能毡房。除此之外,特克斯县政府还在疆内率先推出生态式卫生间,即把卫生间建在景区地势较低的地方,顶部平整,其上覆土,土中种植绿草。生态式卫生间让更多的绿色铺展在景区,也美化了景区。

在乌鲁木齐近郊,被誉为“天山的一颗眼泪”的青格达湖,作为军垦文化的发祥地,一直被世人誉为军垦第一库。“青格达”是蒙古语,汉语意为“神灵之水”。

青格达湖管委会主任崔新民告诉记者,在景区开发过程中,青格达湖一直遵循自然利用、低碳服务这一理念。

怎样在开发过程中青格达湖的生态不受破坏?崔主任说:“在景区内,我们到处都有标识提醒游客文明行为,并有相应罚款机制来敦促游客去遵守。此外,景区鼓励游客低碳出行,所以景区专备有自行车租车区,鼓励游客环湖骑游或徒步。在低碳设施的配置方面,景区采用了国标排放的环保型游船;景区内还采用了电瓶车;三是在景区内使用消毒餐具,倡导游客自备筷子。”

“旅游吸引物”是旅游业的核心。要创造“旅游吸引物”,激发人们新的旅游欲望,转化旅游产品。而旅游资源对于消费主体的价值性,往往体现在与自然景观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文化传说,那些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精神价值,同样成为可以创造和增加的旅游资源量。如杭州西湖,正是因为有了白蛇与许仙的美丽传说,才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名胜。武汉大学校园的樱花盛开成为阳春三月武汉的一大旅游热点。而四川广元唐家河紫荆花林,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大的、保护最好的野生紫荆花林,拥有野生紫荆花2000
多亩。

 旅游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让文明成为城市旅游新坐标,需要整个社会都更加注重公共文明生态的培育。对景区要实行严格的功能分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应禁止任何活动,缓冲区只允许进入从事研究观测活动,只有实验区才可允许从事旅游等活动;同时,要科学确定、严格控制生态旅游容量,把游客数量确定在自然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而对于游客而言,参加生态旅游,要树立生态保护意识,见到鸟虫鱼兽不要去打扰,学会静观默察、敬天悯物,并通过摄影、写生、自然探究等活动,充分感悟和审美自然,不要随便丢弃果皮、塑料袋等杂物,不要攀登和折摘树木,不要污染水源,做到“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