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市民都去过游乐场,但您听说过农业“游乐场”吗?番茄藤上爬、红薯空中长、黄姜堆成山、草莓天上挂……诸多奇观,百闻不如一见!3月23日,首届北京农业嘉年华正式拉开帷幕。在这里,市民可以参观到400多种特色农业种植,体验30多项农业创意项目、40多种娱乐游艺项目以及60多家企业带来的特色美食。在长达50天的活动期间,“三馆两园”将带市民细品特色“农味儿”,领略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风采。

异彩纷呈的农业嘉年华
在本届农业嘉年华上,草莓依然是主角,此次共有120个品种品系参展。去年,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时的“草莓天瀑”无疑还让许多人记忆犹新,在本次农业嘉年华中大家可以再次一饱眼福。
由草莓大观、草莓天瀑、草莓公社、农科博览、城市农业五部分组成的草莓科技展示馆,处处彰显着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节能环保理念,展区两侧布置的“草莓天瀑”及“百变天瀑”景观尤其引人注目,充分展示了草莓立体栽培的科技成果。
在草莓大观展区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口感、造型各异的草莓品种,关于草莓的相关知识、营养功效您都可以在这个展区了解得详细透彻。

绕过集雨湖西侧,通过西门或彩虹桥前往草莓博览园西区的创意农业体验场馆,依次参观蔬菜森林、番茄迷宫、欢乐农庄、梦幻花乡、芽菜世界五个展馆,从芽菜世界东门走出向右穿过创意集市,走出创意农业体验馆,最后步行向南进入精品农业展销馆。
走进位于创意农业体验馆的“蔬菜森林”,迎面便是一幅壮丽的景观,鲜姜搭成的“江山”引得不少人驻足拍照。玉米建成的“长城”在“江山”里蜿蜒,黑豆勾勒出砖的轮廓,红尖椒组成的“祥云”送来吉兆,潺潺的流水在油菜、芹菜、韭菜等叶菜组成的“树丛”间穿行。
“天啊,这棵大蘑菇竟然是用大蒜做成的。”一进“蔬菜森林”,一位女记者就发出了惊呼。这里除了“大蒜蘑菇”,还有“西兰花树”、“生菜树”、“南瓜仙人掌”等,可谓一步一景。
奇瓜异果走廊是农业嘉年华上观众行进速度最慢的地方之一,这里汇聚了各种各样的奇特瓜果。一条不足20米的走廊内有一尺多长的“龙凤瓢”和小手雷一样外观的“鸳鸯梨”;有的颜色比较特别,“顽皮小孩”仅有拳头大小,初长成时是黄色,慢慢变成深绿色,“香炉南瓜”顶端是红色,下面是白绿色;有的造型很奇特,比如“麦克风”南瓜,头部是绿色的,下部是黄色的,形状就像麦克风一样。
番茄迷宫让市民对“小西红柿”有了全新的感观。这里包含番茄采摘、番茄实验室、互动活动区。在“番茄迷宫”里,种植了国内外60多个品种12000株番茄。在藤架底端除了常见的红色和尚未成熟的绿色果实,记者发现,竟然还有黑色、粉色的番茄。

在芽菜世界里,不仅能了解芽菜的历史,还能购买到新鲜的芽菜。并且还可到DIY 区域进行鲜榨芽菜汁、芽菜色拉等食品的亲手制作。
拇指西瓜、巨型南瓜、空中番薯、番茄迷宫、巧克力喷泉、奇特景观带市民切身感受农业带来的奇幻!除了景观,“三馆两园”中还有精准农业展示、物联网农业配送、农作物生产加工等内容,结合互动体验和趣味儿游戏,让市民了解都市型现代农业。
内蒙古烤全羊、台湾蚵仔煎、大肠包小肠、泰国榴莲酥、土家族豆腐、广东虾饺……在位于草莓博览园西区的主题狂欢乐园美食坊里,老北京小吃、台湾美食、少数民族特色及《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中部分名优小吃等美食,让市民过足嘴瘾。
科技让嘉年华走进家庭
“真好看,要是能在家里养就好了。”在采访中,记者听到不少市民表示了这样的想法。在农业嘉年华上,展出了一些可以实现这个愿望的技术。在立柱栽培区,展示了以螺旋仿生立柱、三角立柱的形式,通过水培、基质培两种栽培技术种植的散叶生菜和红叶生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立柱栽培是在不影响地面栽培的情况下,通过四周竖起来的立柱作为植物生长的载体向空间发展,充分发挥有限地面的生产潜力,形成蔬菜绕柱的景观。据了解,基质栽培的优点在于原料来源于自然,相比土壤含有更多的矿物质,同时也避免了土壤给植物带来的虫害疾病,有效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提高了作物产量;而水培技术是将水和营养液按照比例混合,替代土壤,利用水的循环流动,在立柱中对蔬菜进行灌溉培养。“通过这种技术,市民可以实现将农田搬回家,在居室中体验蔬菜种植的乐趣。咱们家里的淘米水就能当营养液,既环保又安全。郁郁葱葱的绿叶既是空气净化加湿器,又可以在家中营造一个充满生机的景观”。
在城市农业馆,市民也可以找到一些家庭绿化方案,比如在墙壁上绿化、如何把鲜花装饰成油画、如何让阳台变成“菜园”等。一款创意绿化墙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一块0.2平方米左右的塑料板通过静电原理吸附在墙上,板上最多可挂6个小花盆或小鱼缸,随意组合,任何墙面都可以布满绿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