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方中华 打造“中国最幸福村庄”
方中华 打造“中国最幸福村庄”
作者:黄蓉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6-01 15:05:46 浏览:421
字体:
分享到:

一个卓越的领导核心,一种锐意创新的意识,一套完善的制度体制以及良好的执行方案,让一穷二白的方林村走上了富裕之路。而缔造这一奇迹的领军者,就是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方林村党支部书记方中华。

方林村隶属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路南街道,位于台州路桥城区的南大门,北距椒江15公里,东邻路桥机场2公里,104国道和75省道穿村而过,村域面积0.4平方公里,现有村民271户、1028人,是一个典型的城郊村。

曾经,方林村是个典型的缺地穷村。“富者田连阡陌,贫者地无立锥”。贫穷的方林百姓,祖祖辈辈曾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冬当棉被夏当帐”的贫困生活。

自改革开放以来,方林村在村书记方中华的带领下,坚持“基本保障靠集体、发家致富靠自己”的理念,实现了家家住别墅、户户有轿车的致富梦,走出了一条以市场兴村、全民创业、共同致富的创业创新之路。

 

敢为人先 商行四海

1955年,方中华出生在方林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由于家贫,方中华自儿时就对农村和土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那时村里缺少土地,村民的生活又依赖于土地和农业,所以从记事起,方中华就开始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走上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子。

17岁时,方中华就来到台州地区黄岩县石曲砖窑厂当工人。在砖厂工作的十余年时间里,他不怕脏苦不怕累,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普通工人逐步升任为供销员、副厂长、厂长。1983年8月,在全体村民的一致推荐和拥护下,年仅28岁的方中华担当起了方林村党支部书记这一重任。

上任伊始,方中华当着老书记和全体村民的面,许下了兴村富民的庄严承诺:“一定尽自己的努力把方林建设好,彻底改变方林的贫穷面貌!”

方中华目光远大,善思慎行。他清醒地认识到,全村的脱贫致富如果单靠传统农业是解决不了的。但如果按“苏南模式”走工业兴村的路又没有条件。因此,村里要发展必须另辟蹊径。恰在此时,中央刚好出台了1号和4号文件,并明确提出:“无农不稳,无商不活,无工不富”的口号,为农村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能不能在经商这第三条出路上动动脑筋,或许还能搞出点名堂。”在多次村委班子和党员会议上,方中华大胆提出了办市场的想法。

谈起当时的发展决心,方中华坦言告诉记者:“那个时候做事情也顶着巨大的压力,但我们认为自己选择的路是对的那就要放手去做,即便是‘磨石头改良田’我们也要坚持。当时也有很多人对我的想法提出质疑和嘲讽,有村民还说‘方林能办成市场,除非黄桥底下的石板能浮起来。’可我就是相信市场能办起来!我知道,搞规划必然要涉及到个人的利益,当时就有一户人家对土地建房标准很不服气,在当时成立小组会议上还拿出绞刀威胁,可有更多的人围观看热闹,看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化解这个局面。我深知身为村书记,党员干部,就要把老百姓的工作做好,我们就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知道土地是集体的,是国家的,只有经营权没有所有权。经多次思想教育后,危机还是解除了,这样也就开启了我们的创业之路。” 

脱贫致富的压力迫使方中华必须迅速做出抉择。在经过几次支部和党员大讨论后,最终他果断地决定了要“依托大市场,兴办小市场”的“动作”。于是,1984年10月浙江省第一家旧机械设备市场在方林挂牌开张了,当时的规模才0.6亩的面积。方中华和村班子成了市场热心的养育人,既当经营户的免费搬运工,又要打通各方面的关系,防止出现有场无市的尴尬局面,还要保护经营户的合法权益。为了村里的发展,更为了将所有的时间和经历都用在为村民谋福利上,1989年方中华还将自己所经营的一家印染企业卖掉,将所卖款项全部垫了出来,以支持村里的发展和建设,这着实让村民们十分感动。

回忆办场时的情景时,村里一位党员十分感慨地说:“龙糠搓绳起头难,办这个市场很不容易,全村党员干部把希望全寄托在这儿。干劲冲天啊,晚上12点下着雨,货一到大家就参加卸车!”

辛勤的汗水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办起市场的当年就实现成交额45万元,上交村里2万元。方林村也由此迈出市场兴村坚实的第一步。

 

以现代化企业理念经营农村

台州撤地建市和路桥建区后,方中华敏锐地觉察到方林二次腾飞的良机已经成熟。

通过10年的发展,方林已经上了一个的台阶:1994年村级集体收入达到20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5088元,已告别了10年前贫困潦倒的日子。然而,就在此时,部分干部和村民却有了“小进则安,小富则满”的情绪。为克服二次创业的思想障碍,方中华决定带领党员和村民代表北上航民、华西,南下乐清、温州等村庄考察“取经”,他要让村民“跳出井底看天下”。回村后,他又迅速掀起了“看现状、找原因,献计策、求发展”的大讨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统一了思想和认识后,方中华提出了“学华西、追航民,振兴方林实现小康村”的口号,从思想上打破“唯上、唯书”的观念束缚。正当全国各地还在巩固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的时候,方林村就以“自愿、公平、有偿”的原则,把土地投入到村里成立的农业发展公司,而村民则享受股份和粮食补贴。接着,方中华又千方百计引客运南站入驻方林,让700多辆中巴在村停靠;开通线路21支,当时的日均流量就达4.5万人次;以优惠的条件让当地区公管所和交警大队落户方林,为加快发展方林三产创造环境条件。

继而,方中华又以惊人的气魄投资1900万元创建了第二个市场——中国商城方林机动车交易中心。1999年底,村机械设备市场已由原先露天的2800平米扩大到23000平米,销售网络布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年成交额9776万元。而客运南站也成了全台州最繁忙的客运站点。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65亿元,市场成交额2.55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707万元,人均纯收入8768元。方林的发展终于迈入了快车道。

1996年,方林村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999年,又被评为“全国小康示范村”和“创建文明村镇先进集体”。期间,方中华也获得了“浙江省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面对这些荣誉,方中华仍不满足,因为他要让方林村在创业创新的大道上继续前行。 

百日兴建方林汽车城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时,方林村的发展既迎来新的机遇,也遇到了新的挑战——建设用地紧缺,发展空间狭窄。针对这种情况,方中华及时提出了“跳出方林 发展方林”的新思路。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方林村和杨戴村合股兴建浙江方林汽车城。

2000年6月底开工,10月1日第一届中国台州国际汽车展就在此如期举行。方林汽车城,营业面积达5.5万平方米,总投资1.85亿元,年交易额突破50亿元,交易量3.5万余辆,村集体收入4000余万元,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服务功能最齐全的四星级文明规范汽车城。这个百日就建成的新汽车市场,被台州市委、市政府称赞为“方林速度”。 

那是怎样的100个日日夜夜啊!在面积180余亩的地面上,共有500多个建设工人参加施工,一天要完成100多万元的工作量。身为村委书记的方中华,带领村委班子成员日夜奋战在工地上,那100多天时间里,他们每晚只休息三、四个小时。与此同时,方中华又酝酿着下一个项目,就在这个汽车城的旁边,再兴建一座占地73亩,营业面积1.8万平方米,拥有180个摊位、内设中、高档商用大厅、机动车检测、工商税务、金融保险、上牌办证等一应俱全的浙江方林二手车交易市场,并于2009年的7月正式开始营业。 

市场是方林经济发展的驱动器。市场的繁荣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如今,汽车维修服务业、金融业、饮食旅馆业、文化娱乐业等已纷纷涌入,第三产业进入了“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市场商贸的繁荣和需求,也刺激了工业的发展。目前该村共有股份制企业11家,民营企业35家,2009年工业总产值达10亿元。方林村由市场带动工业,而工业生产又促进贸易兴旺,呈现出良性的、渐进的、互相促进的循环关系。

30年时间,村里何以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从该村的领路人方中华的言行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他将农村当作现代化企业来管理和规划。

市场培育和造就了一大批富有商品意识、精于市场信息,善于经营管理的商人和企业家,他们成了兴村富民的领军人物,这是方林最大的财富和骄傲。目前的方林不仅是已拥有13个公司、15亿元资产,实现农工业总产值7.73亿元,市场交易额45.58亿元,而且还是获得了全国第一批生态村、中国经济特色村、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敬老模范村等12项国家级殊荣和16项省级殊荣的先进集体。

村民住宅别墅

打造“中国最幸福村庄”

如今,方林人富得令人羡慕,户均住房面积290平方米,户均拥有轿车1.1辆,电脑入户率98%。2012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73亿元,市场成交额达151.5亿,村集体经济收入5120万元,人均纯收入为47800元。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村里的干部群众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意义。按照专家对全村村庄做的高起点规划,分为商业区、工业区、农业区、住宅区四个区块,对各个区块进行了科学的定位,并确定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规划。2004年,村里又请来专家编制了《台州市路桥区方林生态村建设规划》。

方中华告诉记者,在规划的指导下,大力开展了生态村建设,首先关、停、迁污染重、高能耗的4家企业;其次是投入1500万元完成了公共绿化、游泳池、网球场、篮球场、幼儿园、医疗服务中心等建设,村内绿化率达到65%;三是投入800万元完成老年公寓、门球场馆的建设,公寓里配有食堂、医疗室、健身房、图书馆、休闲室等;四是全村村民总投入9000万元完成一、二期192套低层联立式村民住宅别墅,三期60套别墅即将完工,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别墅式住房。

走进方林苑小区,环境优雅,景点别致。村民们犹如生活在城市的风景里,但又比城市少了很多车来人往的喧嚣和繁杂,村子幽静、安宁、祥和,小区实现无烟尘、无噪音、无废水污染,花木覆盖率达60%以上,空气清新,生态平衡,绿树成荫,百花争艳,一幢幢新别墅楼鳞次栉比,一条条绿篱沿路延伸,各类配套设施掩映于绿树丛中,犹如人间仙境。小区实现24小时电脑监控,与联防队随时保持联动,保证村民生命财产安全。与方林苑一路之隔的方林老年公寓更是全村老人们享福的天堂,由村里投资800多万元建起的方林老年公寓,集娱乐、休闲、食宿、医疗、保健于一体,全村90%以上的老人男60岁、女55岁可以免费入住,在此安享天年,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靠,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有力体现。

方中华告诉记者,村里多年来逐步建立了包括多达16项的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村里不仅给村民免费提供口粮,而且还实行年终分红;不仅给村民上了农保、医保、养老保险、房产保险,还对医疗住院费实施补贴措施,防止村民“因病致贫”的情况发生;不仅对五保、残弱等弱势群体保证钱、粮、衣“三到家”,还每月发给他们600元的生活补助。2008年,村民在16项福利中人均获益近5000元,已基本形成了“基本保障靠集体,发家致富靠自己”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不满足眼前富,追求长远富,这是方中华的理念。在他的眼中,荣誉叠彩的方林村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将来会闪耀出更加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