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这是绿色发展的号角,是经济转型的指路灯塔。
钟山县位于桂东北,地处粤、湘、桂结合部,素有“两粤要冲”和“三湘入桂门户”之称。全县行政区域面积1472平方公里,辖10个镇和2个瑶族乡,113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人。钟山县境内自然景观丰富,风光旖旎,森林覆盖率60.16%。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76.5亿元,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1亿元,增长15.5%;财政收入4.31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钟山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国长寿之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先后获得2012绿色中国特别贡献奖、全国生态文明县、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荣誉。
李建波 摄
我们深知生态是钟山县的“命脉”和“王牌”。绿水青山,是钟山人民幸福生活的底色,是世代永续发展的源泉。我们要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赋予这片绿水青山以新的生机和活力。
生态是加快钟山转型升级的最大资本和潜力所在。优势怎样发挥,红利如何兑现?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座山之间的转化,我们必须做出自己的回答。
面对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的下行压力和结构调整的阵痛,面对生态建设要求不断提高的倒逼,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推进深度转型,探索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互促共赢的“和谐之曲”。
我们认为,钟山的基础是生态,就是要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坚守生态红线,把生态环境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好;以生态文明建设力促转型升级,核心是转型,就是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绿色产业、生态经济,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农业转型、服务业转型和城市转型,努力实现绿色崛起;以生态文明建设力促转型升级,根本靠改革,就是要把全面深化改革贯穿始终,破除传统路径依赖,向改革要红利、要增长、要转型,敢于突破、善于突破、快速突破。
我们要正确认识钟山发展现状,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既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的发展,也不以停止发展消极地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生态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互促共赢,走出一条以生态文明建设力促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近年来,广西钟山县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围绕“一轴两翼三区”发展战略和努力建设平安宜居富裕幸福新钟山奋斗目标,积极按照把钟山打造成为“贺州市副中心城市、桂东北机械制造和矿产资源加工基地、广西特色农业示范县、两广旅游黄金节点”四个发展定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项目建设,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位,积极开展生态乡村建设,并依托优势,努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
钟山是一片充满生机的开发热土。曾经,多少无名英雄造就了钟山;如今,当代人杰仍在砥砺前行。钟山,这方传统与现代和谐相融的幸福家园正在不断崛起,唱响自主创新、跨越转型、绿色发展的时代主旋律。加速钟山绿色崛起,必须突出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循环产业。我们围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主题,立足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坚持以发展主导产业为主线,以产品创新为核心,大力培植科技创新型、劳动密集型、环保节能型等新型工业产业,逐步完善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社会“大循环”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目前,钟山县工业集中区升级为贺州市钟山工业园区,管理层次由正科级升格为正处级。按照“一区多园”模式重点建设石材建材、机械新材料、碳酸钙新材料、高新综合园区及轻纺产业园,河东新区路网工程、贵广铁路钟山西站、永贺高速钟山段、工业大道、旭平首饰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重点扶持新凯骅集团、长城矿山机械、桂华成矿业、真龙纸品等规上企业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新型工业循环产业提档增速。
唐先程调研贵广高铁钟山段建设 杨小飞 摄
钟山延续着桂林式的山水特色,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区,但绿色却成为大自然赋予的独特优势。一直以来,钟山县都是粤港澳地区重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稳县,发挥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培育以“贡柑、奶牛、蔬菜、粉马蹄”为重点的品牌农业,强力推进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规划建设,成功创建了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5万多亩出口备案基地有效带动了全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基本实现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全覆盖,构建形成了科技含量足、信息化水平高、增收能力强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此外,特色贡柑产业技术集成示范项目获得科技部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和自治区“十百千”产业扶贫贡柑示范项目立项,正式注册使用“钟山贡柑”商标。如今,钟山贡柑已经成为这片红色热土的新名片,与英家大头菜、烤烟、红花腐竹和优质香米等共同组成了钟山“八大绿色农业品牌”。未来我们要围绕农业转型,坚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加快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钟山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民族文化风情资源、红色文化资源以及客家文化、奇石文化、佛教文化。位于富江中游的龟石水库,承担着钟山灌溉大任,也造就了“高峡出平湖”的别样壮美。水库岸畔,山水画廊、奇峰竟秀、峡谷幽深。这样的美丽画面,其实在钟山随处可见。钟山宛如一幅天然水墨画,画中群山,或挺拔俊秀,或玲珑有致,人行其间,如在画中。有“小桂林”之称的荷塘十里画廊,奇峰高耸、异石林立,如千重剑戟指天,似万排玉笋铺空,与周边村落民居和田园风光交相辉映,仿佛融进了仙师画工的水墨丹青。近年来,我们以贺州市打造华南生态旅游名城为契机,主动融入大桂林旅游圈和桂台(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打造两广旅游黄金节点。其中,被评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十里画廊是我县重点打造的旅游景区。该景区山峦叠嶂,风光旖旎,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和旅游经济组合优势,开发前景广阔。我们的目标是把十里画廊打造成为集观光、休闲、娱乐和度假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生态旅游目的地。
钟山县境内汉、瑶、壮多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长寿养生文化。钟山的养生文化、福寿文化、长寿文化、古民居文化在一起交相辉映,为广西自治区内罕见。全县60.16%的森林覆盖率,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构成了钟山打造中国长寿之乡的生态内涵。据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县80岁及以上老人10974人,占60岁及以上老人的18.786%;百岁以上老人就达50人,完全符合老龄委等相关部门认定中国长寿之乡的标准。而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发展养生养老产业,也是未来钟山的发展重点之一。
唐先程考察生态乡村建设 李建波 摄
自“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进入“生态乡村”阶段以来,钟山县全力打造了首批24个生态乡村示范点,以点带面建设生态家园。我们先后出台了《钟山县深入开展“清洁城镇乡村,建设美丽钟山”活动实施方案》等10个实施方案及制度,建立了检查和奖惩机制、领导干部联系和包干制度、网格化管理制度、环境综合整治制度、清洁乡村投入保障机制、垃圾分类处理机制、文明创建评比机制、源头管护机制等制度,促进了生态乡村活动持久、深入开展。同时依托生态优势,借绿建景,在自然美中挖掘乡村文化底蕴,植入文化元素,寻找、发现、展示美丽乡村内在美。
在打造生态示范点工作中,我们把其当作最直接的民生工程来抓,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地方入手,切实把握群众需求。通过实行村务公开、村事民定、民事民办,让群众切实参与到“三化”活动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监督等环节中来。坚持以整治空心村为突破口,创新推行“三自一补”模式,让群众有能力、有基础、有动力成为活动主体,不断提高群众参与活动的组织化程度。同时,注重引导群众投工投劳,参与生态村建设,为美化自己的家园建设出力。
生态竞争力取决于源源不断增加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为此,钟山以更大的自觉,更高的标准,让更高尺度的绿水青山成为新常态。钟山宁可暂时发展速度放慢一点,也要坚定不移地调结构、抓转型,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长远发展问题。我们必须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框架下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一手抓生态保护,一手抓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
山还是那座山,地还是那块地,人还是那一方人,绿水青山能够带来金山银山,让群众享有了更多的生态红利。我们要依托不断扩大的绿色生态空间,利用好资源,发挥好优势,千方百计拓展更多增收途径,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以政府的权力“减法”和服务创新,让群众的创业创新活力无限迸发。这也是我们建设“美丽钟山”,发展生态经济的初衷。
红色钟山兴伟业,绿色崛起正当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钟山最大的资源,也是钟山最大的优势。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的建成通车将钟山带入了珠三角1小时经济圈,成为了“高铁经济发展先行区”,在这片红色热土,青山与绿水交融,自然与人文交织,历史与未来交响,一场“绿色革命”正在演绎。我们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营造绿色环境,培育绿色文化,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倾力打造亮丽的绿色名片,让平安宜居富裕幸福新钟山的发展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