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蜗牛之城——内罗毕
蜗牛之城——内罗毕
作者:曹俊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6-01 12:15:51 浏览:532
字体:
分享到:

正值肯尼亚雨季,雨水从不失约,从傍晚五、六点到第二天的早上九、十点,夜夜如期而至。清晨,路上红土随雨水倾泻,顺着路的自有坡度,划出一条条泥浆,汽车慢如蜗牛,长长的车龙一眼望不到边。有趣的是,每次雨后初晴,人行道上爬满蜗牛,十分壮观,也有不幸者在路人匆忙的脚步下丧生,添了几分悲壮。我不由想到了一个词:“蜗牛之城”内罗毕。

在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堵车并非仅发生在雨季,只是雨季尤为明显。人们对堵车早已司空见惯,尤其是上下班时间,若哪天不堵,都觉得不习惯。去年,内罗毕已被BBC(英国广播公司)列为世界十大堵城之一。

其实,刚到内罗毕,我就被其交通拥堵深深地震惊了。下午4点,出机场没多远,就开始了堵车。高大的金合欢树和无花果树亭亭袅袅,广告牌飞驰而过,硕大的秃鹳(又名垃圾鸟,专食垃圾)在高空盘旋,车外很多人兜售帽子、玩具和水果,车内的我在热浪和尾气中几近窒息。司机不断提醒,要看好手机和包,因为在堵车期间,车内乘客物品被抢很常见。25公里,花了近3个小时。后来才知道,这在内罗毕并非个案。

内罗毕路很少,大多是双车或单车道,人行道很罕见,基本没有红绿灯,过马路永远车让人。路上多减速带,没有立交桥,大路口多设环岛,人们指路时往往以第几个环岛为标志。在肯尼亚人眼里,“愚蠢的环岛是英国殖民者留给肯尼亚最糟糕的遗产。”

事实上,环岛虽是内罗毕行车不畅的一个原因,但要其承担全部责任,并不公平。公共交通系统太差,导致私家车数量暴涨,车多路少,这才是最大问题。

载客14人的小巴,当地人称Matatu,是唯一的公交。全市有1.5万辆,不足全市机动车总量的3%,车况极差,车票一般为几十先令(合人民币几元)。一辆车、一名司机和一名售票员,到政府登个记,就可运营。司机开车极其疯狂,见缝插针、飞速行驶和震耳欲聋的狂野音乐是Matatu的标志。大家常常开玩笑:“坐Matatu 可以体验赛车或冲浪的感觉,只是你需要点勇气。”事实上,除了工薪阶层,很少有人乘坐,因为穷人坐不起,富人看不上。而除了Matatu,内罗毕并没有政府运营的公交车。

出租车运营也极不规范。由于城区极少有人打车,为了省钱,司机从不在路上转悠,招手打车根本不可能。出租车多聚集在固定地点,如联合国、大使馆附近,只有在这些地方,才会有人有钱打车。平时打车,需电话呼叫运营公司或熟识的司机。出租车没有计价设施,需商议价格,平均1公里100先令~150先令(合人民币7元~10元),远高于北京。而当地大多数人一天的工资仅四五百先令,根本坐不起。

公交系统严重滞后,出租车又极不便捷,私家车必然越来越多。2009年统计显示,内罗毕有50多万辆私家车。内罗毕多山地,越野车非常多,其中有八成是从日本海运来的二手车,价格不到1万美元。低廉的价格让私家二手车越来越多,路上满目都是丰田和本田。随处可见的丰田广告语很贴切:Thecarinfrontisalwaysa Toyota(前面那辆车总是丰田车)。

车多路少,内罗毕成为堵城也就不足为怪。而二手车加上糟糕的Matatu,尾气污染自然很严重。幸亏内罗毕其他污染少,蓝天白云日日得见。

“无法预测的交通就是这儿的生活方式。即使目的地只有1公里远,安全的选择也是提前1小时出发或干脆步行。但由于懒惰和骄傲,一般人往往不愿步行。最糟糕的堵车是每周五——如果下点小雨,你简直可以在路上睡觉。”这是BBC新闻的描述。

然而,你不得不佩服肯尼亚人的乐观,他们很少因堵车而烦躁,常把“Hakunamatata”挂在口头。可能很多人在电影《狮子王》中见过这个词,是彭彭和丁满的座右铭,意为“别担心、没问题。”确实,多数肯尼亚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不紧不慢,不慌不忙,特别有蜗牛的品质。

为改善拥堵,政府正在新建公路和立交桥,中国公司是绝对主力。“我们喜欢中国人,他们说到做到,工期结束时绝对能给我们一条高品质的路。”随便一个肯尼亚人,都对中国公司极其认可,他们将中国人修的路称为“中国路”,很少称呼官方路名。中国能帮助蜗牛之城摆脱堵城之困吗?内罗毕人对此从未有丝毫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