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档案:
程茂全,字淳一, 1957年10月出生,北京人,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现为北京宏宝堂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港澳台侨海外联谊会理事、西城区文联副主席。
1957年10月16日,京城小有名气的画家程俊良家第9个孩子出生,这个男孩就是现在北京宏宝堂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程茂全。平日里,北京人喜欢亲切的称他为“堂主”。
有人说,长大后的程茂全是有“五气”的艺术家,即志气、灵气、胆气、豪气、义气。也有人说,没有程茂全的“五气”,便没有宏宝堂的今天。淳一——志淳于一,正是中年书家程茂全追求的事业方向。
执着的少年
程茂全的祖父程祖荫曾在北平国立艺专教务处任职,同时在琉璃厂书画店“挂笔单”。虽出身书香门弟,从小受父兄的熏染研习书法艺术,但程茂全并未享受过衣食无忧的生活。相反,“文革”动乱,家道中落,生活的艰辛让他很早就懂得友情宝贵,成功之不易。对生活,对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程茂全总是充满珍惜之情。
“记得小时候过春节,父母给两毛钱压岁钱,我舍不得随便花掉,用一毛五分钱买个小墨盒,再用3分钱买枝廉价毛笔,还剩2分钱买些廉价纸,随身携带着练习。”程茂全对记者如是说。
小学五年级,12岁的程茂全身背行李和同学们“拉练”到怀柔“学农”。程茂全告诉记者,无论是途中休息、夜间宿营,程茂全总要躲开老师、同学的注意,取出笔墨练书法。
在程茂全学习书法的历程中,可谓苦难不断。上初中时,他赶上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下乡务农期间,条件十分艰苦,没有桌子,程茂全就跪在地上,以炕为桌,练字、临帖。有时白天干了一天活儿,累得手都握不住笔了,但他仍然点着煤油灯,写到夜深人静、极度困乏才放笔。就是这样的执着,使得程茂全在回忆他的人生经历时,有不甘人后的慷慨激昂。
日复一日的劳作使人看不到前途和希望,1978年父亲去世,程茂全感到像失去了一座大山。1979年,程茂全从农村回城,成为千千万万待业青年中的一员。他到处寻找工作,曾经给北京京剧院画布景,到工厂开冲床,在饭庄当装卸工……白天上班,晚上临帖。“练习书法其实是有一种精神寄托在里面,写出一幅好字会让自己心旷神怡,这种感觉很难传达。另外,在大家对我的字有所肯定,表示喜爱的时候,我自然也有成功的愉悦感。” 程茂全对记者说。
后来,程茂全来到北京市宣武区的致美楼饭庄上班,这时,程茂全的书法才能显露出来。闲下来的时候,他就用隶书抄写菜单,来吃饭的客人看了他写的字都很喜欢,特别是一些外国友人看到这些菜单后更是爱不释手,纷纷索要,以至后来饭庄领导让程茂全抄写了很多菜单,标价出售。有一次,画家黄胄陪朋友来饭庄吃饭,看到菜单颇为吃惊,提出要见一见程茂全。这成为程茂全命运的转机,他由此结识了很多书画界的前辈,有了更多的朋友,得到了更多帮助。1983年,程茂全的画作《双雀登梅》被《北京晚报》刊用。1985年,他的书法作品被送到日本参赛,获得了千叶市教育长奖。
师徒情谊深
艺术界的人士都知道,郑诵先的章草艺术自然浑朴,在他仙逝之后几成绝响。但却很少有人知道,郑老晚年,收了一位聪敏好学,深得其喜爱的学生。他,就是程茂全
当时,郑老年逾八十,程茂全则如同一棵小树,在老人的悉心呵护下茁壮成长。文革期间,学生纷纷走出校门。年少的程茂全对“新鲜事儿”如饥似渴,见什么学什么——唱京剧、学拉二胡,学练少林功夫,学正骨推拿,学装订、装裱、刻印。这些,郑诵先大师看在眼里,教其书法与国学知识且为之制字曰“‘淳一’,使勿杂也。”
程茂全尊师若父,为其理发、搓澡、洗衣服,采买、做饭、换煤气。有几次,他小小年纪,骑自行车换液化气罐,曾摔倒在大街上。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程茂全从睡梦惊醒后,爬起来直奔郑老家,发现老人坐在鱼缸前一筹莫展;鱼缸洒出满地水,他赶紧收拾一番,陪老人渡过最紧张的时刻。等他赶回自己家中,发现房墙震塌了,家人正在焦急地寻找他。
1977年,程茂全“上山下乡”到顺义农村务农,“三夏”割麦子,秋收割豆子,白天干一天活,手都握不住笔了,但程茂全自我规定的作业必须完成。等同学睡下了,点着煤油灯,趴在炕沿上练字。每次下乡回城就带回一摞“作业”,请郑老批改。“最重要的是,艺术的高度和道路是无止境的,我的字永远有无限提高的可能,我在这条无限前进的道路上不断进步,感觉到生命的意义和创作的自由以及艺术的魅力,这种愉悦感是书法带给我的精神财富。”程茂全笑着告诉记者,当时觉得在郑老身边练字就像过节一样。
直到今天,程茂全依然铭记着郑老对他的教导:“学如牛毛成鳞角,傥其成者善磨琢,要知艺业在专精。”
艺术无止境
程茂全的书法体正格高,素朴雅逸,沉稳灵动,结构严谨,行笔洒脱流长,不乏高古之气。面对宣纸,程茂全提笔在手,悬腕挥毫时,旁边若有人突然拽其笔而不得,可见其腕力、定力和手上功夫。
溥杰先生为其题词“味从勤里得。”大康先生送字三个,叫“池水墨”,涮笔洗砚至池水如墨,功夫下到这份上,怎能没有成绩呢。程茂全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比赛,并多次获奖,《苏东坡词》被人民大会堂收藏,部分作品被纪晓岚故居、鲁迅博物馆、国内外艺术馆、博物馆收藏。
1987年,程茂全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后,出版了章草书《原道》、教学片《怎样画虾》。2003年,荣宝斋还专门出版了他的木刻水印书法。到了1988年,程茂全又到首都师范大学专攻书法,师从博士生导师欧阳中石先生,借深造之机,又从刘炳森、沈鹏等当代著名书法家那里广吸学养,并经常与康殷、王遐举、舒同等老一代书法家及社会名流共同从事一些书法艺术交流普及活动,使得程茂全的书法技艺日臻成熟。
程茂全对记者说:“写字的人首先要练‘气’,你们可以看出我写字和别人不一样,一笔下去会有‘入木三分’的感觉,这就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其功力在里面,非短期可以练就的。一般人可能会写的很浮、很轻,而我的那一笔似乎有一根线在里面,这就是气,就是功。另外写字需要‘入境’,记得我那年在做服务员写菜单时,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写了多久,最后外面服务员找我,我才知道我已经写了几个小时了,这就是‘入境’。”
一个人的字是不是好,与他的功力、学识、阅历、对社会的感知以及社会对其认可度,都是有关系的,很多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标准。程茂全对此深有体悟,他说,学习书法要抄写很多名人名段名句,这里面有很深厚的文化知识、历史知识和人生哲理。比如《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这里面的意义非常深厚,而且文字很美、书法很美,自然对他的学养和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观摩他的书法,可以看出来王羲之的书法功底之深厚、艺术之绝妙,一个字在一篇书法里面重复出现时,每一次出现的形态都不相同,这才是大师的笔法和表现。再比如《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程茂全解释说,写的过程也是理解的过程,这些经典里面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这就是书法带给他的教育和
学养。
书法在其不断演进的过程中,融会了历代贤哲的广博智慧和东方文化的精神内涵。程茂全对记者说,书法的难度在于它不仅是一门技艺,还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同时,它还兼具“未有终极”的修为性。因此,书法不能等同于一般的书写,它要求书写有法,法中有变,通过笔墨线条的不同转换来传达出书法家的精神人格。
对于人们常说的“书品即为人品”,“心不正则笔不正”,程茂全有自己的理解。他说:“虽然未必如此,但这也是对我们的要求。我爸爸的座右铭是:艺术道路,人品为上。从小他就对我讲,秦桧的字写得非常好,但没有人说学过秦桧的字。赵孟的字写得好,但他是宋朝人做了元朝的官,所以不让孩子们练赵孟的字。宋徽宗的字写得好,画也不错,但他亡了国。”
“所以我一直觉得别人对我特好,我也不觉得有谁对我不好,我一直心存善心,所以我的朋友特别多,名人无数,大概也是对我人品的肯定吧。我觉得不管做什么,做人都是最重要的。我钱不多,地位不高,但是我还是愿意帮助人。抗震救灾我捐了500万,这些都是血汗钱,我愿意为社会做点事,尽点微薄之力。”程茂全谦虚的对记者说。
“堂主”的酸甜苦辣
如今的程茂全是北京宏宝堂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宏宝堂画店总经理。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堂主”。
“堂主”的名字叫着,好听,而不好当。这其中的“苦辣酸甜”只有程茂全“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宏宝堂的前身是孔膳堂,1997年,程茂全被调到宣武区琉璃厂的孔膳堂饭庄任副经理。不久后,饭庄迁址,程茂全便在原址上创建了艺术沙龙宏宝堂。“这是我多年来的一个梦想,要为书画家们建一个家。在这里,喜欢书画的朋友们可以交流切磋,倾诉倾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程茂全说。
出任北京宏宝堂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之后,程茂全以自己的胆气,在琉璃厂文化街后来居上。为人朴实、忠厚的他广泛结交全国各地的书画界朋友,不但热情为大家服务,帮助那些有才华但没名气的中青年书画家,对有困难的书画家也常常解囊相助。程茂全告诉记者,虽然得以施展自己“会写毛笔字”的一技之长,但他同时肩负着创收和为众多职工增加经济收入的重担。身为“堂主”,扭亏为盈完成经济任务,他还希望自己能够为弘扬中国书画艺术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际,程茂全联系各界友人汇聚宏宝堂举行捐款义卖活动并捐款25万元。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虽然能力有限,但一定尽全力帮助那些受灾的朋友们渡过难关。”
宏宝堂现今已连续十年举办了十届“书画名家百扇展”,先后多次举办了书画精品展和四条屏展。在他的组织下,宏宝堂的这些展览,创意精巧,在文化传播和文化经营上都获得了很大成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且看刘炳森、欧阳中石、沈鹏、梁树年、王镛等大师级人物为宏宝堂题写的牌匾,便可知宏宝堂团结和提携了一大批中青年书画家,许多尚未成名的画家正是在宏宝堂被中外收藏家所认知。
程茂全的人生格言是:“艺术道路,人品为上。”因此,他决不允许在自己的店里出现假画假字。“我在这条街的第一家,我不能因为我违心的评价玷污了这条街的古文化历史和文化水准。我这里挂的画,不是一流的也是有水平的,我不会因为谁给我点钱我就给他挂上的。我要对社会负责,对这条古老的文化街负责,我这里的作品都是货真价实、品质高端的。我的经营思想是独、特、新、奇,真、小、精、廉,在这八个字的宗旨下,我慢慢把宏宝堂做了起来。我就是认为:历史需要延续、文化需要发展,在当今古老街要知道自己做什么是最重要的。”程茂全认真的对记者说。为了保证出售的作品全部为真品,程茂全一般不经营不熟悉的书画家的作品,对于自己熟悉的书画家,也要亲眼看着对方作画写字才放心。
10年来,在程茂全的努力下,宏宝堂的经营越来越好,利润不断翻番,并已成为京城文化艺术界人士沟通、交流、互动的平台。2002年,宏宝堂被中国文联评为文明诚信“五星级画廊”;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商业优秀特色店。用新型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开现代书画艺术品经营之先河,营造出一种独具魅力的文化氛围,程茂经营的“宏宝堂”已经成为北京市的一处文化亮点。程茂全的文化经营之路正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