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杨素青 让田源鸡吃出家的味道
杨素青 让田源鸡吃出家的味道
作者:张志国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6-01 10:09:06 浏览:432
字体:
分享到:

40多年前,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一个偏僻的山村里,一个只有7岁的小女孩发着高烧,面色焦急的母亲守在土炕边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够尽快好起来。连续几天的高烧,使小女孩显得异常虚弱,母亲想尽一切办法,想为孩子弄点好吃的补补身子。由于家里穷,连孩子看病的钱都没有着落,用什么给孩子补呢?最后,母亲咬咬牙将家里惟一的一只下蛋老母鸡杀了,再加上母亲从山中采来的一些中草药,在火上精心煨制了整整一天一夜,最后熬成了一盆色如牛奶、略带药香的鸡汤。在母亲那双熬红的双眼注视下,小女孩一口一口把鸡汤喝了下去。也许是善良的母亲感动了上苍,也许是鸡汤确有神奇的功效,小女孩的病竟奇迹般地好了起来,从此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记下了这碗鸡汤和母亲通红的双眼。

这个小女孩就是杨素青,北京田源鸡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她凭着自己对母亲煨制鸡汤的记忆和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创办了田源鸡火锅,并努力让食客吃出家的味道。

今年6月的一个上午,在北京田源鸡餐饮有限公司劲松店,记者见到了杨素青。听她讲述自己的故事,回味艰辛的创业和有着母爱情感的田源鸡。

母亲的那碗鸡汤 现在还回味无穷

杨素青说打造田源鸡品牌也是为了自己的母亲。自己7岁那年死里逃生,母亲的那碗鸡汤,现在还回味无穷。杨素青12岁那年,由于积劳成疾,母亲得了重病,在病危之时,杨素青用自己卖草药的钱换回了一只老母鸡,她趴在病重的母亲耳边再三追问煨制鸡汤的方法,可是当她按照母亲传授的方法在煨制鸡汤的时候,母亲却离开了人世。这碗鸡汤成了她少年时代最伤感的记忆。她觉得人间美味就是鸡,到现在也依然这么认为。

成年后的杨素青,成了一名军嫂。丈夫张东辉转业后被分配到河北省武强县商业局工作,她则在商业局下属的罐头厂工作。可好景不长,随着改革大潮的冲击,杨素青所在的罐头厂走到了破产的境地,一年都发不出工资。为了使自己的家境宽裕一些,夫妻二人必须有一个人挑起家庭的主要经济重担,杨素青从此走上了艰苦的创业之路。

1990年年初,利用丈夫转业时1500元的安置资金,购买了简单的理发、烫发设备,在武强县城一个并不显眼的小街上,杨素青的“小青发屋”开张了。到年底,夫妻两人一算帐,竟然积攒了4000多元钱!在那个时候的武强县,这相当于他们这样家庭好几年的收入。杨素青沉浸在创业成功的喜悦之中。

在“小青发屋”的不远处,有一家“满堂红饭馆”,饭馆的老板娘是个中年妇女,整天抱着孩子在外面晒太阳玩耍,从来不象杨素青那样,一天到晚脚手不停地忙碌。有一天下午和老板娘聊天,得知老板娘一天就能赚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杨素青大吃一惊,这家饭馆一年的收入相当于自己好几年的收入!那天杨素青早早地收拾了一下她的发屋,不声不响地回家了。

第二天,杨素青继续她的理发工作,但那个老板娘的话提醒了她,她开始注意观察各种饭馆的生意。

 

从河北到北京  爱拼才会赢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准备,杨素青利用理发时攒下的4000多元钱和托亲戚贷的2000多元,开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家餐馆。

这个店面有200来平方米,有3个雅间,7张桌子,经营的是家常菜。碰巧,开饭馆的那个老板娘由于丈夫赌博,家都输光了,饭馆也没办法经营下去了。杨素青把她饭店的大厨和员工全部招聘到自己的店里。为了稳定菜品质量和安定人心,也为了弥补自己不懂餐饮管理的不足,她破例给几个大厨师每人涨了100工资,这样的工资涨幅,不但使厨师的工作积极性大增,也使得生意更加红火了。两年下来,杨素青已积攒了8万多元的资金!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的老板了。

那个时代,在县城开饭店是赊帐成风,大小饭馆都流行欠帐消费,一年下来,不但不能如期收回欠款,还会因此得罪不少固定的顾客,生意很难做得好。夫妻二人商量后决定到当时经济相对发达的衡水市继续餐饮事业。

1995年,通过报纸广告,杨素青在衡水市的开发区附近,找到了一家合适的店面。此时,杨素青的爱人也从单位辞职,全身心地支持她的事业。全家人也从武强县迁到了衡水市。

经济生活刚刚繁华的衡水市,家常菜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顾客消费,餐饮必须有特色才能生存和发展。杨素青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一点,她在为她的餐饮事业寻求新的突破点。

那年春节期间,杨素青去看望远在广东的舅舅,舅舅做了一碗牛奶般的鸡汤,略带药香,这让杨素青不禁想起少年时妈妈给做过的那碗鸡汤。只见舅舅在熬好的鸡汤内放入一只剁好的整鸡,一个小时后,杨素青捞出一块鸡肉一尝,顿觉十分鲜嫩,口齿留香。杨素青决定,要把当年母亲给自己的救命鸡汤,端上餐桌,让更多人分享。

说干就干,杨素青买来了吊汤的大桶,又配好了中草药,汤煨制好后,她用买来各种不同的鸡放入汤中进行尝试。

她一边做实验,一边遍访名医,虚心向他们求教,不断改进自己的配方和吊汤的火候。有时候试验做到一半,她一看颜色或浓度不对,立即就倒掉重来。只要听说哪里有好吃的鸡,杨素青不论再忙也要亲自跑去采购。几个月下来,杨素青人瘦了一大圈。

第10个月的一天,杨素青正将从湖南桃源县买来的鸡放在桶里吊,丈夫看她这样辛苦,想来劝她休息一下,她一边答应着,一边漫不经心地往桶里加放了一把中草药,约5分钟后,当她正准备离开时,丈夫突然兴奋地对她喊到“快看!鸡已经熟了!”她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10个多月来,她天天不离汤桶,却在自己不经意中成功了!杨素青长时间坐在汤桶前,眼里浸满了泪水。

有了这个创新的产品,杨素青踌躇满志,她再也不是那个为了摆脱生活困境的理发的女工,而是向着更高的人生目标迈进了。她把发展的目标指向了首都北京。

凭着多年餐饮工作的经验,凭着对鸡火锅事业的追求和信心,也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2000年的一个下午,杨素青毅然决然地带着几十万元资金,带着她的创业团队,连同丈夫和孩子,从衡水市来到了北京,这一来就是13年。

打造田源鸡火锅品牌  让老百姓吃出健康

到北京后,杨素青开始专心经营她的火锅事业。先在北京的通州区找了一个店面,刚一开业,19张桌子的店里便挤满了顾客。后来,她又在附近开了一家同样的鸡火锅店。

2003年3月18日,杨素青成立了北京田源鸡餐饮有限公司,从此开始了田源鸡火锅的连锁加盟事业。现如今企业发展有10多家直营店,60多家连锁店,分布于北京的各大城区及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山东、河南、福建、江苏等省市。

早在2003年,杨素青就在怀柔的琉璃庙村置办了200余亩田源鸡养殖基地,并建立起占地70余亩的中央厨房,分为鸡肉加工、蔬菜加工、酱料调制等区域,“只有保证了菜品的品质才能抓住消费者”。杨素青表示,中心厨房的建立,不仅可以极大降低采购的成本,更可以保证统一的品质。杨素青告诉记者,田源鸡店里的蔬菜都是选用怀柔养殖基地大棚里长出的“芽菜”,这样的蔬菜不但鲜嫩好吃,也保证了菜品的安全。

“我们田源鸡主打可以喝汤的健康火锅”,杨素青自豪地表示:“田源鸡的火锅和其他火锅不一样,它的汤是可以喝到底的。”

三碗汤,鸡嫩飘余香,田源鸡,吃出家的味道!据悉,到田源鸡来吃火锅的顾客,100%都是来喝汤的。在服务员的介绍中,涮锅前先喝三碗汤是不可少的程序。三碗汤的作料不同、味道不同,带给顾客的感觉也不同。田源鸡汤有三种喝法:第一碗汤:喝原汤,原汁原味,鲜香浓郁;第二碗汤:放香菜,加以香葱特有的鲜味使汤清溢飘香;第三碗汤:放胡椒粉,微辣,开胃健脾,增过食欲,预防感冒。

在田源鸡公司,杨素青对待员工也像妈妈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有的刚参加工作的员工,技术不熟练,杨素青总是耐心地教他们,帮助他们提高服务技能。夏暑季节来临,杨素青通过开会、电话、微信等方式多次提醒大家在照顾好客人的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天气炎热时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员工们都说,在田源鸡公司,感觉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谁有了困难,大家也像对待亲兄弟姐妹一样去关心照顾。2010年5月,员工李树洪患了风湿性关节炎,连走路都困难,而他的家庭负担很重,无力负担治疗费用。杨素青听到这个消息,不仅自己捐款,还倡议全公司的员工都献一份爱心。这个倡议得到公司全体员工的热烈响应,几天内又捐款一万五千元,使李树洪的病情得到及时的救治,公司的其他领导也多次到医院看望,帮助他解决各种困难。这件事过后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员工们也觉得董事长杨素青更加可亲可敬。

老员工这样评价她:“杨总不仅是我们的董事长更是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妈妈,家里有事了她第一个站出来出钱出力,孩子有病了她能一天几个电话问候病情,需要什么帮助,她自己出钱为员工看病的事迹哪个店都有。”“董事长杨素青在田源鸡是大家的主心骨。”这是企业老员工加盟部负责人孙亚香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她说在企业里,她完成了人生中的两件大事,从学生到员工到管理者,从小女孩到妈妈的转变,到现在清楚的记得2005年年底她结婚时的情景,那是她结婚的前一天,天上飘着雪花,董事长开车把她接回家帮她准备第二天出嫁的所有物品,把化妆师请到家里,在她化妆的时候,董事长又不见了,一会她拿着请人写的大喜字回来了,喊着她的丈夫和孩子说:“你俩从门口贴到咱家,家里办喜事没个喜字可不行”。第二天,董事长找了奔驰、奥迪等名车将她送到婆婆家里,并以家长的身份出现在喜宴上……。

运营总监温娇也是企业的老员工,她常说的一句话:“每当工作中没有思路了,就想到要是董事长在该多好啊,哪怕是骂我两句我就有思路了,田源鸡是我的家,我是董事长嫁出去的第二个女儿”。

温娇激动地说:“我从学校出来什么都不会,是青姨一步步把我培养到今天,在谈对象这件事情上青姨是这样教育我的,现在你是个服务员不要急着把自己嫁了,等你学到一定的知识高度再找对象,跟现在肯定会是截然同的,到时候青姨风风光光把你嫁出去。在青姨的培养关爱下,现在我不仅找到了好的归宿,有了可爱的女儿,把家安在北京大兴,更重要的是我在田源鸡找到了我的事业。”

杨素青不仅关心员工,2008年汶川“5.12”地震,牵动了亿万华夏儿女的心,更让杨素青想起自己7岁时,母亲用一碗鸡汤救了自己的命,而当自己有能力去回报时,母亲已经撒手人寰,“子欲养而亲不在”,在杨素青心里留下了永远的结。看到地震灾区成千上万的人失去家园和亲人,杨素青深深体会到那种失去亲人的切肤之痛。

灾难发生后,5月13日一大早,来自田源鸡八个直营店、总部各部门和部分员工代表,汇聚在“抗震救灾”的捐助现场,纷纷为灾区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截止5月14日,在短短二天的时间里,捐款数额已达十几万元;全体员工用各种形式向灾区人民献爱心:每天有两位员工参与无偿献血;不少员工在工作休息的间隙,利用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捐款;在公司的号召下,员工自发组织起来为在地震破坏中受灾的川籍员工家属捐款捐物。

在北京美食同盟的号召下,杨素青积极报名,放下店里的工作,带着5个厨师,与京城餐饮界同行一起赶赴灾区。由于行事低调,他们的此次入川,没有和任何媒体打招呼,甚至也一度因为没和当地政府预先打招呼,差点半路而返。“我们就是想实实在在做点事情,真心地献出一片爱心”。除了捐款、捐物,以及到商场采购生活用品和救灾物资、无偿地捐献给灾民,一连几天,杨素青和这些京城餐饮界的老总们一起下厨,与随行的厨师团一起,为都江堰6000多名灾民做饭。用这种朴实无华的行动,支援灾区,与灾区人民“在一起”。整整累了5天5夜,回到北京的杨素青差点累病了。

杨素青常说,“民以食为天”就是说,“餐饮是天大的事业,做餐饮的企业就应该有天大的责任感。” 顾客来到田源鸡,也像回到家一样,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客人们吃到美味的田源鸡火锅,就像妈妈做的味道。

经过这些年的经营,北京田源鸡餐饮有限公司还荣获了“中华名火锅”、“全国绿色餐饮企业”、“北京名火锅”、“北京人喜爱的火锅”、“火锅创新奖”、“突出贡献奖”、“火锅三十强”、“十大风味火锅”、“特色餐厅”等多项荣誉称号。杨素青个人也被评为“全国优秀餐饮企业家”。

任何事业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杨素青的田源鸡经历了4次禽流感的冲击,生意都有很大的波动。但是她依然对鸡情有独钟,痴心不改。自从南方部分省区发生禽流感后,许多顾客减少了禽类菜肴的食用。作为一家专营鸡火锅的连锁餐厅,田源鸡受禽流感的冲击也最大。杨素青说,自从南方出现禽流感后,餐厅的上座率较往年同期下降了近50%。

她说,世界卫生组织近日表示,食用烹熟的鸡肉是安全的。由于杨素青人缘极好,很多餐饮同行都帮她一起度过困境。

4月26日,百名餐饮领袖发布《安全吃鸡》宣言

杨素青感激地说,京城的一些餐饮老总对她的帮助太大了!2013年4月26日,在北京田源鸡餐饮有限公司的劲松店,“4·26安全吃鸡”百名餐饮领袖齐聚田源鸡大型活动盛大举办,此次活动得到了100多名全国知名餐饮企业的大力支持。活动现场,餐饮领袖发布了《安全吃鸡》宣言,承诺在源头上,保证家禽采购安全,制作上,保证家禽灭菌安全。 

在禽流感爆发的今天,消费者“闻鸡色变”,北京田源鸡如何制作出安全放心的食品?就此杨素青给出了一种形象的说法:从鸡苗到筷子的全程安全管理。即从养殖、加工到烹饪的全过程、全方位的严格安全管理。杨素青说,田源鸡从田间到中央厨房,再到餐厅后厨,最后到餐桌,每一步都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灭菌,保证食品安全。

杨素青说,自己是凭着一碗鸡汤保住生命的,对鸡汤和母亲的感情是自己经营田源鸡的动力,无论如何自己是不会让救命的鸡汤去伤害别人的。谈到将来,他说自己要开发百鸡宴,让鸡的美食组成一个大家庭,使顾客不仅通过鸡汤感受家的味道,将来走进田源鸡,顾客就如同回到了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