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小档案:
李琳,1972年生,内蒙古宝鑫集团董事长。她一心热爱公益,积极投身慈善。在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她第一时间捐款500万元,并组织人员亲赴灾区,用手刨肩扛救助受灾群众;在西南旱灾时,她捐款200万元,并组织了打井队奔赴当地共打出11眼井,解决了十几万人的饮水问题。由于李琳在西南抗旱、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表现突出,2010年底荣获“中国公益成就奖”。在2010内蒙古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中,被评为“公益慈善明星”人物。经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委会审议,李琳获2012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提名。
任何一个人其思想行为肯定和自身的经历有关。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活,就会造就什么样的性格。从内蒙古大草原走出的李琳其胸怀就像草原一样广阔,她长期不遗余力地从事公益慈善事业,为成千上万的人带来幸福。而她自己也从中感受着付出和给予的快乐。
李琳出生贫寒,历经艰险,成功创业。我们赞颂她,不是因为她的企业有多大,在世界和全国排名多么靠前,而是因为她的慈善之心和她“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生活理念。李琳是第一个在中国以个人名义成立公益慈善基金会的;她第一时间到达青海玉树地震现场,慷慨解囊捐款500万元,并且不顾安危舍身救人;她为西南大旱捐款200万,并亲率打井队为当地百姓打井抗旱救灾;她曾经以个人名义在台湾举行大型公益晚会;她率先在中国网公益中国频道建立了首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益栏目《李琳公益栏目》。李琳救助弃婴,关注老少边穷,捐资助学,为公益慈善事业捐款、捐物达数千万,但她真正打动人心的还是每次亲力亲为不顾个人安危救助他人的行动。她告诉记者,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会获得很多的快乐,这就是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
草原有女初长成
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历史厚重,人文气息浓郁,成吉思汗和王昭君等历史名人的故事在草原上传承千年。1972年6月,李琳就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庭贫寒,她自幼就习惯了苦日子的滋味。李琳很小就开始帮助父母干活,牧羊就是她儿时常干的一件事。碧空如洗的草原,云卷云舒,白云一样的羊群在草地上流动,看着这一切李琳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舒畅。这时,她就会站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尽情高歌,久而久之她练出了一副好嗓子。由于家里穷,供不起他们兄妹六人上学,李琳就自己打工赚学费。生活是最好的老师,饱尝艰辛和困苦的李琳,在求学的道路上不仅磨炼出了坚强的意志,而且培养了自己乐观的性格,以及悲天悯人的情怀。
“我出生在鄂尔多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家里兄弟姐妹多,穷得吃不上饭。我4岁时,父母就把弟弟送了人。你可能不相信,按说4岁的孩子是不记事的,但这么多年来,我的脑海中一直清楚地记得弟弟被养父母抱着坐上牛车离开时的情景,当时我抱着弟弟的被褥一直哭个不停……”希望别的小朋友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要重复弟弟和自己的故事,是李琳做慈善的朴素内心。
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李琳小时候就常把发卡、小梳子之类的物品送给比自己小的伙伴,当小伙伴纷纷夸她好时,她比自己拥有那些物品还要满足。10多岁的时候,李琳家的邻居有一瘫痪病人,躺在床上好多年了,李琳当时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每天都很担心他,担心他有没有吃上饭,每天中午、晚上最少要看他两次。后来老人得了肺气肿,一天李琳打算偷偷从家里拿些白面给老人改善生活。家里的面缸很大,面却只有一点点。为了舀到面,一不小心,李琳头朝下倒栽进缸里,幸亏妈妈及时发现,才没出大事。
1992年,19岁的李琳从伊盟财校毕业,因工作没有着落,她离开家乡进城谋生。她最初是在理发店做学徒。理发店旁边有一个仅有50平方米,只能摆放3张饭桌的小饭馆。善良勤快的李琳空闲时经常主动到小饭馆帮忙,端茶倒水,洗碗涮筷,什么都干。饭馆老板被这个小姑娘感动了,作为答谢,老板为李琳免费提供一日三餐。后来,当得知这个饭馆要转让时,头脑敏锐的李琳立即借了500元钱将饭馆“盘”了下来。当日,李琳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几句话:做人要“顶得起困难,受得起委屈。敢于吃苦,乐于奉献。”
对李琳来说,经营这家小饭馆无疑是她人生中的一次极好机遇。尽管小饭馆每年的收入仅有五六万元,但充满爱心的李琳还要拿出两三万元用于帮助周围的贫困人员。开饭馆期间,磨难一个接着一个向她逼来,李琳经历并挺过了艰难的“非典”时期;与人合伙经商,曾因合同条款不严谨而导致她的20万元投资血本无归。在遭遇挫折和失败后,李琳的减压绝招就是“关起门来睡大觉,睡好了再重新开始”。正如人们所说,舒适的生活会懈怠人的精神,消磨人的意志,使人失去进步的动力。而当人处于危险境地时,反而会斗志昂扬,奋力前行。李琳就是如此。
1995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李琳倒在血泊中。这次车祸导致李琳左腿骨折,一连做了3次手术。不料祸不单行,第二年腿伤刚刚好时,李琳又患上了“肠穿孔感染”,需要立刻做手术,病情的严重程度连医生都吓了一跳。手术台上的李琳读懂了医生的眼神,害怕下不了手术台的她作了最坏的打算。李琳在两年内做了5次大手术,她深感自己生命的不易,所以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
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对于李琳来说却是苦难是一笔终生受用的财富。
在随后的几年里,李琳通过原始积累,将小饭馆发展成为大饭店,并开始涉足美容、水暖建材、物流运输、房地产等行业,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民营企业家。正如著名作家冰心所说:“成功之花,人们只惊艳她现在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着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成功凝聚着创业的艰辛,荣誉镌刻着苦涩的泪水,成功容易忘记,但是,艰难困苦总是会铭记在记忆的深处。回忆往事李琳总是淡然一笑,心酸和泪水都是她前进的动力,面对未来,她雄心勃勃。
李琳,1972年生,内蒙古宝鑫集团董事长。她一心热爱公益,积极投身慈善。在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她第一时间捐款500万元,并组织人员亲赴灾区,用手刨肩扛救助受灾群众;在西南旱灾时,她捐款200万元,并组织了打井队奔赴当地共打出11眼井,解决了十几万人的饮水问题。由于李琳在西南抗旱、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表现突出,2010年底荣获“中国公益成就奖”。在2010内蒙古经济年度人物评选中,被评为“公益慈善明星”人物。经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委会审议,李琳获2012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提名。
慈善为民写春秋
创业注定是一条崎岖不平充满荆棘之路,李琳就是通过一次次超越自我的奋斗,以其顽强的斗志和饱满的激情,实现了从普通女性到女企业家的华丽转身。
创立鄂尔多斯永隆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是历经坎坷的李琳完成凤凰涅槃的第一步,既是心理上的一种慰藉,更是巨大的挑战。永隆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开始运营之后,李琳深深地知道,在鄂尔多斯这个人杰地灵的藏金之地,她不想去竞争什么知名企业家,但是,她却很想拥有另一个身份——最有慈善之心的企业家。
人生价值是一种力量与动力,这种力量与动力促使李琳白手起家获得成功。如何使企业稳健、永续的发展,李琳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怎样使公司的经营有着更好的发展以及多年来自己一直坚持做的慈善能更好地付诸行动。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先哲的智慧使李琳坚信,只要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积累就能使公司有美好的发展前途。2009年,李琳进入了清华大学E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总裁班,在这个总裁班里她有幸结识了一些有能力的企业家,并相互交流企业的发展经验。但他们交流更多的还是扶危济困的慈善行动。其中,就有被称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
“企业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回报社会”,这是多年来李琳一直都坚持的原则和信念。2012年,李琳在内蒙古包头市耗资7亿元人民币打造的标志性建筑——宝鑫广场竣工了,这项工程不但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为当地创业者创造一个自食其力、安居乐业的经营场所,同时也能够为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公益慈善得到更好的延续。
2013爱的华章新春团拜会
两年之间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使李琳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因此,当她看到医院门口那嗷嗷待哺的弃婴时,她毫不犹豫的将其带回家,未婚的她就这样变身为妈妈。除夕之夜,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时刻。一次李琳离开公司时,发现大厦里有位保安还在坚守岗位。虽然这天值班可以领到公司补助的100元钱及一些鞭炮,但不论多少钱也买不到除夕夜的幸福和团圆。李琳回到家后,立即端上自家的年夜饭步行1里多路给这名保安送来。这名保安感动不已,后来成为了公司的优秀员工。
2009年春节,李琳去慰问家乡的困难户。其中最让李琳难忘的是全国劳动模范治沙女杰殷玉珍。之前,李琳曾去过殷玉珍家。但她没想到的是,为治沙事业作出那么大贡献的人,生活还如此艰难:家俱残破不堪,一台别人送的黑白电视机时常没有影像。说起治沙和生活的艰辛,殷玉珍哭了。想起自己创业时的困苦,李琳也禁不住哭了起来。为了让殷玉珍一家过一个喜庆的春节,腊月二十三,李琳顶着大风雪,赶了200多公里路,来到了殷玉珍家。她特意给殷玉珍一家买了家俱和一台52英寸的电视机。大年三十这天,殷玉珍向李琳表示感谢,泣不成声,但这次流下的却是激动和幸福的泪水。同一时间,李琳还看望了58家贫困户、3家敬老院,捐赠了价值数十万元的米面和生活用品。
李琳有着蓬勃的朝气,她将公司的发展和慈善事业有机地融合到一起,给需要的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正如她说的那样,“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要始终保持着当初创业时的激情,将公司更好的发展下去;另一方面时常提醒自己,做慈善不是作秀,要用心将慈善事业做好,使更多的人从中获益。
2010年4月14日上午9时,青海玉树发生大地震,房屋倒塌,道路被毁,千百个鲜活的生命被瞬间吞噬。玉树地震,考验着中国人的凝聚力。地震发生仅仅一个小时,李琳就接到了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打来的电话。听到电话那边陈光标喊出了“快到青海玉树去吧,很多人被埋在下面了!”,李琳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没有片刻的犹豫,匆匆收拾了行囊,登上了前往玉树的航班。
4月14日,当天李琳同陈光标等人一同到达西宁,采购了超过3000万元的救援物资,其中包括21台大型救援机械设备、50台发电机、3000顶帐篷、3000件棉大衣、500吨矿泉水以及200万元药品。为了更快实施救援,李琳在西宁雇了13名工人参与救援行动,并购买了两辆越野车,紧急赶往玉树震区。地震第二天,她就赶到了玉树。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顾不得严重的高原反应和颠簸了十几个小时的疲惫身躯,李琳和她的救援队带着救援器材和物资直接奔赴坍塌的学校。余震不断,不时还有房屋倒塌,她和其他救援人员为了寻找幸存者,冒着生命危险钻到废墟下面呼喊,而头顶支撑的石板随时都有可能落下。“有生命迹象了!”随着生命探测仪发出回应,在场的人都沸腾了。被埋在废墟下的孩子令李琳和救援人员激动不已。“还有孩子生还”,李琳忘记了身体严重的不良反应,奋力和其他参加救援的人们一起拼命干着。为了不让机械伤到被困的孩子,李琳用手搬开废墟上的一块块水泥板碎块,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救出了第一个被压在废墟下的孩子。
最终李琳带领的这支救援队救出了三名学生,经过紧急医治,其中两名生还。在海拔4400米的高原上行动相当于人在平原负重20公斤行走。暮色降临,一天的救援工作暂时告一段落。不知是因为累还是因为饿,紧绷的神经稍稍松懈之后,李琳顿时感到胸闷头晕,她刚泡好队友递过来的一碗方便面,一位藏族同胞走过来,指着方便面对她说着听不懂的话。她猜测也许他也饿了,赶紧把泡好的方便面递到他手中。在零下十几度的寒夜里,她在挖掘机的斗子里和衣而睡,嘴唇冻得发紫。数十小时的无间断救援,以及寒冷的气候,使得李琳这个“铁娘子”最终病倒了。回忆起当时身体的不适,李琳说感觉自己像是快要死了,当被问起“如果可以再选择一次,是否仍旧会选择奔赴救灾前线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会!挽救了两个孩子的生命,很值得也很欣慰!”。
在玉树地震救援中,李琳不仅身体力行冲在抗震第一线,用自己的生命唤起绝望中的希望,而且她个人还捐款500万元。她的善举感动了玉树人民,她被青海玉树州政府选为荣誉市民。2010年5月17日中华慈善总会为李琳和陈光标颁发荣誉证书,表彰他们在玉树抗震救灾中作出的突出贡献。
爱心无疆界
“我不是最著名的企业家,但是最有慈善之心的企业家。我帮助别人,同时也快乐自己。”、“我左手为企业赚钱,我右手为慈善捐款,奉献爱心。我相信慈善与企业发展永相伴。”、“只要我有501万,我就敢捐500万,做慈善要比做守财奴更光荣,更伟大。”这是李琳平时日记中的话。可以说,李琳对事业的追求不仅仅是财富的积累,“慈善”已经是她事业追求的另一个代名词。
早在玉树地震之前,李琳就一直在默默地做着慈善事业。汶川地震的时候,李琳就曾捐过价值超过百万元的物资。虽然李琳的公司只是一个不大的企业,但是常年来,她始终坚持捐助慈善事业,10多年来,累计捐款、捐物千万之多。
2010年初,云南部分地区遭受旱灾,由于水资源不足,当地百姓生活十分困难。李琳捐款200万元,并带领鄂尔多斯永隆商贸有限公司打井队为受灾地区打下11口机井,每一口机井能解决旱灾地区一千多人的饮用水。
2011年春节期间,陈光标率“光标爱心团”越过海峡,赴台大行善举。李琳响应并发起组建了“草原爱心团”,并积极参加“光标爱心团”的活动。李琳的倡议得到了鄂尔多斯、包头等地20余名企业家的积极响应,短短几天便筹集到善款1000多万元。除300万元捐给“新中国外交官红军小学”及用做他途外,其余700万元全部捐献给台湾同胞。
李琳的捐助打动着很多人,因为她并非只是开一张支票,而是用心、用爱去做,是她那份亲力亲为的付出,不畏严寒酷暑始终如一的坚持感动了大家。在她的经营理念中,一直都将慈善贯穿其中,做到取之社会,回报社会。她承诺:每年将公司净利润的50%拿出来回报社会。
2010年8月7日晚,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的特大泥石流灾害,李琳闻讯后,又在第一时间向舟曲人民捐献救灾款100万元。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两家敬老院的58位老人视李琳为女儿,因为李琳时常给这两家敬老院捐款捐物。大爱在草原上行走,她用全身心的爱资助100多个贫困孩子。孩子们都亲切的叫她“妈妈”。“李妈妈,我今天看到流星了,我许了个愿望,希望长大以后能和您一样,做个善良的人,帮助更多的人……”这是李琳一直珍藏在手机里的一条短信,发短信的女孩名叫珊珊,与收入微薄的父亲相依为命,是李琳资助过的百余个孩子当中的一个。此外,她长期资助的两位贫困学生,一位已经大学毕业,另一位还在大学读书。
修德和行善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人生境界。奉行爱心和慈善,将有形的财富化作人间无形的大爱,犹如霏霏细雨,润物细无声。为了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的行列中来,把慈善事业做得越来越大,帮助越来越多的人,2010年9月3日,由李琳赞助并担任总策划的一场旨在呼唤更多社会人士加入慈善事业、名为“爱的华章”的大型主题文艺晚会在包头市举行。央视主持人周涛、张泽群担任主持,宋祖英、阎维文、刘斌、蔡国庆、王宏伟等明星登台献艺。晚会的压轴节目,是李琳和王宏伟合唱由乔羽作词的晚会主题歌《爱的华章》。因为这样的慈善晚会在内蒙古是首次举行,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唤醒了无数人的慈善意识,带动了许多爱心人士投入到慈善事业中。
为了将慈善进行到底,为爱心人士建立帮贫济困的平台,李琳发起成立了以她个人命名的“李琳公益慈善基金”,以“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为宗旨,实施安老、扶幼、助学、济困等慈善项目,全力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孤儿,为他们奉献爱心。
李琳很喜欢这样一个故事:正准备吃晚餐并为余粮不多而犯愁的一家三口,突然有机会面对“成功”、“财富”和“爱”这三种选择。他们只能选其中一项,而且只有一次机会。当父母分别欲选“财富”和“成功”时,孩子对父母说:“我们还是把‘爱’请进来吧!有了爱,我们不就更加幸福了吗?”这家人最终选择了“爱”。奇怪的是,当“爱”走进这家的时候,“财富”和“成功”也跟了进来。原来,“爱出现在哪里,哪里就少不了财富和成功的忠实相伴”。
李琳相信善有善报,相信“慈善与企业发展永相伴”。她坦言,以前看见捐款箱就往里投钱,看见贫弱就伸手帮扶,那只是出于善意的本能。李琳对自己的善行感到很自豪,她觉得自己能做出这样的善举,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我做慈善,还是想低调地做。但是如果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参与慈善事业,我也很愿意分享我的慈善经验”。当她捐助的孩子把100元善款给了另一个苦孩子时她流泪了。
李琳在帮助他人时从不吝啬,但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却是十分节俭。李琳的家在鄂尔多斯,工作在包头,两处住所都是一百平米左右极其普通的住宅,珍藏无数珍贵短信的手机也是一部使用多年的老款翻盖手机。李琳说:“日常生活无非就是衣食住行,但是我对这些都要求不高。”
李琳广泛参与各种慈善活动
2011年6月,李琳随温家宝总理以及数十位企业家出访匈牙利等国,就在出发前,李琳还在筹划着为中国农业大学一对贫困的残疾双胞胎兄弟捐款5万元,打算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在订机票时,李琳发现商务舱和经济舱的差价有数万元,于是立刻决定乘坐经济舱,省下来的钱捐给残疾兄弟。在随行的几十位企业家中,李琳是惟一一个乘坐经济舱的企业家。回国后第三天,李琳带着10万元现金亲自送到了农大,农大校长为了表示感谢,为李琳举行了小型捐赠仪式,并请李琳在农大档案馆留言。
李琳用自己的行动,很好地诠释了慈善的意义。李琳的慈善没有界限,没有束缚,对她而言,只要有爱的地方就有慈善,只要有渴望,就一定有希望。
“我们都是姐妹兄弟,手牵手创造生命的奇迹。回望一路,我们走过的足迹,让我们谱写爱的华章,爱是人间最美的旋律!”正如这首歌《爱的华章》,李琳用心诠释着大爱,唱响了大江南北,海峡两岸,聆听者无不为之动容,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祝愿李琳未来的慈善之路更加光明,更加美好!
李琳语录:
爱,是一种相互存在,只有先付出爱,才能得到爱。
我左手为企业赚钱,我右手为慈善捐款,奉献爱心。我相信慈善与企业发展永相伴。
只要我有501万,我就敢捐500万,做慈善要比做守财奴更光荣,更伟大。
做人要顶得起困难,受得起委屈。
明处可以讲私心,暗处却一定要讲究良心。企业家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有良心,有责任心。
成功是为每一个有心人准备的。
不惜舍才能多得,为他而不往自谦,人生才会圆满。
我从来不相信命运,相信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
经历病痛、生死的时候,我也抱怨过,但是抱怨是没有用的。老天只会眷顾永不放弃的人。我相信老天有眼,看得见人间善恶。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理想,还叫信念!只要有理想,有远见,坚守信念,就离成功不远了!
我是一个永远的奉献者,我不贪图安逸,给予别人的爱,就是给我自己的爱……
帮助不分大小,不分多少,只要您有一点的爱心和善心,我想社会就会越来越和谐、越来越进步。
我在自己的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想把慈善事业越做越好。我想把慈善事业坚持到底,让慈善永伴我的人生,公益紧跟我的事业。
因为我的力量是微薄的,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我希望用我的力量来影响和带动更多的爱心人士积极的参与到慈善事业当中来,人多力量大,团结起来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