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李三原 在三秦大地播种绿色的幸福
李三原 在三秦大地播种绿色的幸福
作者:耿国彪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5-31 16:45:13 浏览:419
字体:
分享到:

2012年10 月30 日,在陕西省黄陵县一场名叫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暨黄帝手植柏繁殖材料采集仪式的活动正在举行。陕西省林业厅厅长李三原将采集到的黄帝手植柏枝叶转交陕西柏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控股公司纪晓明董事长进行科学繁育。这是陕西省林业厅利用微型扦插、植物组培等先进科学技术,为黄帝手植柏等珍贵树种建立“活档案库”的第一步。他们希望通过繁育黄帝手植柏等古树名木的二代、三代,挖掘、保存和繁育古树名木优良遗传资源,让古树生命得以延续,进而达到弘扬森林文化、倡导社会各界植树化人的目标。

在采集仪式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表示,此次活动是中国传统文明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大胆创新与实践,为国之瑰宝和民族文化传承赋予了新的活力,对提升中华民族的生态文明意识、推动林业事业科学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古树名木饱经风霜,不仅自身是历史的见证者,而且也以其独特的生态功能护佑着周边的生灵。保护古树名木,就是在延续华夏民族的精神传承,是一件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好事。而陕西省通过繁育古树名木的二代、三代进行保护的倡导者,就是陕西省林业厅厅长李三原。

李三原在基层调研林业发展

弘扬生态文化引领生态建设

 

“陕西有古树名木 60.38 万棵,约占全国的 1/4。对古树名木的保护,过去采取的是文物式的保护,采取治病防病的方法去延续古树名木,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静态的、被动的保护。其实,对任何一种动植物,最符合客观规律的保护,是靠它的下一代来延续生命。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让这些丧失自然繁衍能力的古树名木产生第二代。目前繁衍工作进展基本顺利,如果取得成功,我们可以试验把黄帝柏的种苗栽植于更广阔的区域,黄帝对于中华民族那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象征意义,将通过一棵树(黄帝手植柏)得以延续和传承,这个意义一定重大而深远。 ”李三原向记者说。看得出,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李三原,从名字上很有陕西黄土高原的味道。作为地地道道的陕西人,他确实有着秦人的爽直性格,但言谈举止之间又颇有一些文人之风,用学者型官员来形容李三原恐怕是最适合不过了。

陕西林业厅总工范民康对记者说,虽然李厅长刚刚到任林业厅一年多的时间,但他对林业可是非常熟悉,早在担任靖边县委书记时他就大力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将当地的林业搞得风生水起。

林业既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种功能。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陕西的重要基础、重要途径和重要任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弘扬生态文化,在生态建设中强化人文理念,彰显历史脉络,强化文化符号,让生态更有底蕴、森林更有内涵、人民生活更有品位,则是李三原秉持的理念。

传播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在李三原的带领下,陕西林业在激情和诗意中走上内涵式发展道路。

早在周代的《逸周书》上就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这种制度,是中华文明本身的内涵所决定的,以儒释道为中心的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系统的生态伦理思想。这也是李三原推动生态文化建设的认知源头。

李三原认为,生态,通俗地讲,就是人和自然的最好状态。人和自然达到一种平衡共荣就是良好的生态。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明确了总体布局中五大建设中的相互关系,要求其他四项建设都要贯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 。 “对于陕西而言,我们提出了‘三强一富一美’的目标,其中‘一美’指的就是‘生态美’ ” 。

李三原曾经在一首歌词中写过 :“桥山始祖手植柏,莽莽周原三棵槐” 。他认为人文始祖黄帝给我们留下两件瑰宝,一是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是他亲手栽种的柏树,华夏生态文明的序幕自此拉开。

他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对整个陕西的古树名木开展繁育性保护,如正在进行的老子银杏,还有王维、李白、孙思邈、扁鹊等手植古树等等,一系列古树名木让它们出现第二代,可以充分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广泛传播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李三原认为必须从认知上对其认同,才有可能参与进来。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宣传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生态系统的保障和支持。

他告诉记者,虽然人类只要生活在大地上、 空气中, 就和生态紧密相连。但很多人在认识上还有误区,那就是生态和栽树有很大关系,但生态文明绝不仅仅是栽几棵树的问题。

“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和陕西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生态美’建设的目标,要求我们必须要站在绿色发展的高度来理解林业,尤其是人类到底应当追求什么样的财富,到底需要怎样的福利和安全,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生态状况下的 ‘民生’ 。基于这些认识,我认为首先应该树立绿色发展生态价值观 :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是基础的国民财富,是基础的国民福利,是基础的国民安全,是绿色经济的主体。讨论生态文明建设和探讨林业如何为改善民生发挥作用,从根本上就是保护和繁荣生态资源,让生态资源成为大资产、大财富、大福利,使之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建设、服务民生。 ”李三原如是说。

李三原始终抓住生态和民生两大林业主题

让绿色成为三秦大地主色调

 

陕西省是黄土高原的核心区之一,谈起陕西很多人会想起沟壑纵横的黄土地上稀稀疏疏地生长着一些谷子,风吹来时漫天黄沙遮天蔽日的景象。但现在情况已经完全不同。经过多年建设与保护,陕西林业发展加快,不仅绿色北进400 公里,而且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长,防沙治沙和退耕还林、林权改革成效明显,“生态美”实施方案和古树名木保护全国创新。 全省林地面积1.84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59.64% ; 森林面积 1.28 亿亩,森林覆盖率 41.42%,活立木蓄积量 4.24 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列全国第 10 位,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列全国第 11 位。

陕西地跨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带和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气候多样、物种丰富,从全国来看都是重要的生态区域。记者在陕西省卫星遥感图上看到,绿色已经成为三秦大地的主色调。

李三原说 :“这些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陕西林业认真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加大荒山荒坡绿化和防沙治沙力度,全面加强森林、湿地、荒漠植被及生物多样性等资源保护,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当然,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陕西生态整体脆弱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支持保障的需求仍在急剧扩张,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空前巨大,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陕西生态美,林业任重道远。 ”

作为生态美和美丽陕西最直接的实施主体,陕西省林业厅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按照国土功能区规划,突出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两大主题,以生态系统为根本、产业发展为支撑、改革创新为动力、生态文化为引领,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充分发挥林业的多功能作用,努力使国土增绿、人民增收、经济增强、文化增荣。他们结合陕西省“关中创新发展、陕北持续发展、 陕南循环发展” 的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了“关中大地园林化、陕北高原大绿化、陕南山地森林化”的子战略,努力推进三秦大地的生态文明建设。

李三原告诉记者,从目前来说,关中不但要绿还要美,城市、道路、村庄、渠岸等重点区域,都要进行绿化和美化。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准备在关中大地上建一个“绿心” ,都市绿心,用原始森林的形式去覆盖 1000 顷的土地,把陕西最有代表性的珍稀野生动物和生态文化展示出来,成为生态文化的高地。

陕北当前的主要任务还是增加绿色,构筑陕西省北部生态安全屏障。陕西治沙 60 多年,800 万亩荒沙已经得到有效治理,最后剩下 50 万亩流动沙地, 力争 3 年全部解决。陕西正在实施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和几个“百万亩工程” ,再过 5 年或更多一些时间,陕北就可以讲森林化了。 “将来我们要在榆林建大漠生态城,不仅搞绿化还搞产业、观光,以后在榆林看见的沙漠一定是沙漠公园,是用来观赏的风景。 ”

对于森林资源丰富的陕南,李三原认为,陕南山地森林化,主要是提高森林质量。不可否认,陕南的森林覆盖率特别好,但木材的蓄积量偏低,下一步主要是提高木材的蓄积量,更好地实现固碳释氧。除了保护好森林资源、确保南水北调水源地的生态安全,还要考虑解决林区农民的致富问题。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做好森林经营、发展林下经济,让林业产业成为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是陕南走循环发展之路的重要选择。

在推进三大区域战略当中,陕西林业厅始终把发展林业产业、繁荣生态文化渗透其中,在建设生态的同时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做好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两篇文章。林业产业是真正的绿色产业。陕西在发展传统林业产业的同时,也在考虑和研究林业新兴产业,正在规划建设的陕西“地上油库” ,要在陕西从北到南打造一个高品质的“林油”带。

李三原告诉记者,现在的食用油,无论是花生油还是菜籽油,都是草本植物油,而真正高品质的食用油是木本植物油,比如山茶油、核桃油等。林油产业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重要抓手。他们正在从北到南,有计划地栽植油料林,北边适合长柄扁桃、山杏,中部适合花椒、核桃,南部可以栽种油茶、核桃。这个计划的实现,对于陕西省治理荒漠、 改善山区生态, 增加农民收入,缓解油粮争地矛盾,优化群众营养结构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对陕西林业产业来说是个大变革。

据陕西林业“十二五规划” ,到2017 年,陕西森林覆盖率超过 45%,蓄积量超过 4.7 亿立方米,森林碳储量达到 27.47 亿吨二氧化碳,森林碳汇达到 3400 万吨二氧化碳 / 年,林业总产值超过 1200 亿元,森林资产价值超过4.8 万亿元。

面对这样一个目标,李三原充满信心的说,这个目标实现后,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将显著提升,森林和湿地得到进一步保护,平原半平原实现综合绿化,荒漠等重点区域生态治理将取得显著成效,生态安全屏障初步形成,林业产业富民作用更加明显,生态文化体系初步形成,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这样就可以真正实现国土增绿、经济增强、人民增收、文化增荣,让三秦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净、气更爽。

李三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文化程度,现任陕西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曾任陕西省榆林地区矿产资源管理局副局长,中共陕西省靖边县委书记,中共咸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咸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副书记,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党组书记、主任。

无论是在基层工作,还是主政一方,他始终坚持绿化第一,为黄土高原努力增加绿色。就任林业厅长以来,他努力挖掘陕西生态文化,增加绿色竞争力,提出“关中大地园林化、陕北高原大绿化、陕南山地森林化”的林业发展战略,使林业真正成为生态和民生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