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陈嘉浩 森林防火进入机器人时代
陈嘉浩 森林防火进入机器人时代
作者:张志国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5-31 16:12:24 浏览:599
字体:
分享到:

森林是世界的主要碳库,对于维持全球气候与环境的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而森林大火则会烧毁大量林木,带来严重的环境灾难,包括加剧碳排放和全球暖化,带来生命及财产损失。国家林业局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大约有2%的森林因火灾而遭受严重破坏,面积相当于28个香港。

每一次无情的天灾,都令我们慨叹人类的渺小。科技的进步虽无法完全阻止灾害发生,却能协助人类更准确地监测观察自然灾害,千钧一发间,挽救的可能是无数的生命。香港视野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研发山火预警系统,去年1月在广东省清远市森林区实地采用,预防森林火灾,效果非常明显。

6月29日,香港视野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创办人和首席执行官陈嘉浩来到北京,本刊记者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面对记者,陈嘉浩讲述了自己传奇的创业经历以及公司推出的森林火险早期警报系统。

“三无”人员的三次曲折创业

今年28岁的陈嘉浩1985年出生于香港,从小的志愿就是成为成功的企业家。谈到创业成功的秘诀,他认为好奇、勇于尝试、不断学习、对新事物及意见抱开放的态度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只有中专学历的他很有经商头脑,这个80后年轻人说自己10年前就开始做生意。“我一直都好钟意做生意”。陈嘉浩如此说。的确,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年纪轻轻的他已有不少经商经验。在过去的10年内已经创业3次。2003年非典来临,很多小企业面临倒闭,陈嘉浩却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也是首次尝试创业。他笑着说当时自己还是个“三无”,无钱、无学历、无经验。但是他胆大心细、勇于冒险,他向朋友借了约8万元作为资本,开办餐饮业会员卡服务的生意。可惜这个创业梦不足一年便告完结,皆因当时市场上的竞争者越来越多,与其继续勉强维持下去,倒不如把公司卖出套现,经营了半年多的生意最后不赚不赔。

4年后,陈嘉浩在股票市场赚了一笔钱,于是再次燃起了他的创业梦,投资30万元开办“赞助中介人”公司。第二次创业,成绩明显比第一次好。公司曾在广州、上海、北京开设了分公司,但业务一直不能冲出中国,令他最终还是决定把公司卖出,为他第二个创业故事划上句号。

直至4年前,陈嘉浩结识了研究救灾机器人的高永贤博士,开始接触机器人产业,第三个创业故事也从此开始。

那是2009年,陈嘉浩来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活动时,在茫茫人海中突然听到有人说广东话,于是便向那人搭讪,认识了研究救火机器人的高永贤。陈嘉浩得知高博士及其搭档岑棓琛醉心于科研技术后,决定赞助他们的研究项目。他笑说:“最初根本没有创业的打算,只想支持香港的科研发展。”

他认为,科研成果必须商品化,成为商品后才可以通过市场让大众认识并应用于社会,不然研究成果永远没人知晓。因此,3人于2009年6月合作成立视野机器人公司,并于2011年初成功进入香港科技园公司旗下科技创业培育计划的成员公司。一年后,他们决定以山林火灾为产品研发的切入点,并以此为目标,研发出侦查山火的仪器及相应的支持软件。其后,视野机器人公司通过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联络到广东省林业局,在电话中推销视野的产品概念,并希望对方能让他们在内地山林做测试。2010年底,视野与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成立合作研究项目,并签署备忘录,共同开发产品,自此正式踏上科研技术商品化的道路。

与广东省林业局合作  

首次在清远实地应用

从2010年起,视野机器人公司与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成为紧密的合作伙伴,为保护中国森林和自然生态而共同努力。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在视野研发“视野智能森林火险监控系统”中提供全面的协助和支持;例如:专家指导,为视野提供设计和安排实地测试及验证系统成效。

2011年3月,视野与广东省林业局合作于韶关红山镇之山火实验。广东省林业科学院为视野划出韶关红山做实地测试,以便获取山火蔓延的数据,测试场地达到81万平方米。

2011年12月8日,视野参与及独家防火技术支持在增城举办的广东省森林消防“立体灭火”实战演习》这次消防演习是广东省近年来第一次大型实战演习出动过千个消防员戒备、三部直升机,并吸引200多位地方官员同部门高层参观。“视野智能森林火险监控系统”为这次演习的前线指挥中心提供了火灾自动侦测系统和实时火情地理位置标定。指挥中心可以根据“视野智能森林火险监控系统”提供的实时火情数据来制定最有效和最快速的灭火计划。

陈嘉浩说:“森林火灾难以完全避免,因此保护林木的最佳方法,便是缩短火灾的侦查时间,防止火势蔓延及失控。”

视野智能森林火险监控系统传感器之间形成一个能自我修复的自动组网状通讯网络。系统会每5分钟自动侦查森林的特定范围,一旦发生山火,安装于森林内的传感器便会因应范围内湿度、温度、气体浓度及红外线指数的转变,于0.5秒内将警报信息传送至系统控制员,以侦查火源。即使当中有传感器于山火中不幸被焚,它也可以在失效前,赶紧将讯息传送至附近的传感器,以通知控制员。

在测试中,视野公司的人员于森林内点燃火种。短短的3分钟内,传感器已将森林火灾警报传至清远市防火办公室火险控制中心,当班的系统控制员即可侦察到火源位置,并立即派出无人驾驶直升机飞到现场,拍摄红外线影像并将影像实时传送,控制员从而可判断山火的严重程度,采取及时而准确的救援行动。

陈嘉浩补充说:“这项新科技是侦察森林火灾技术的突破。现时常用的侦察火灾方法大多依靠森林内瞭望台值班人员及游客的报告,但这样太依赖个人的判断力。另外也有机构使用红外线人造卫星影像系统,但只能反映已扩散蔓延的森林大火,却难以侦测小规模的山火。而且要为红外线图片进行分析也不容易,机构最少要用一到两小时,才能侦测到火灾位置。我们设计的‘智能森林火险监控系统’,就是要跨越这些限制。”

陈嘉浩团队获邀于内地参与实地测试,研发的“视野智慧森林火险监控系统”已被应用

 

2011年12月8日,视野机器人公司参与增城举办的广东省森林消防立体灭火实战演习,独家提供技术支援

发生火灾 无人直升机当先锋

山火是除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外,最为各国关注的问题。俗话有云:“防患于未然”,时常监察山林情况便可在火势蔓延前把伤亡减至最低,可是目前很多国家都只是设置山火瞭望台,依靠人员24小时侦查,务求在山火尚属轻微时及时发觉,再通知控制中心派人救火,这个过程不但相当费时,而且靠人手侦查所得到的数据也未必精确;所以当发现火灾时,森林大火早已蔓延开去,为时已晚。智能森林火险监控系统可以全天候自动监测森林火种,可以通过无人直升飞机、远程无线传感网络和高速电脑视觉技术进行全方面的监控和数据分析,还能自动报警,可以完全代替监控人员。

智能森林火险监控系统是一个安装在瞭望台的24小时摄录监控器,可360度环视森林四周的情况,一旦发现火种,仪器便通过网络,及时通知控制室的电脑发出声音警报,监察山林过程自动化,无须依靠山火瞭望台及控制室的值班人员的“火眼金睛”。

智能森林火险监控摄像仪

由于视野的仪器可侦察“暗火”,即肉眼看不见的火焰,因此在火势变大或浓烟出现前,便可及早得知火情,已减低造成大量伤亡的机会。因此,视野的产品是针对现在各国以山火瞭望台监察山火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如监察人员不需要在瞭望台面对恶劣环境、保持高度集中力等问题。智能森林火险监控系统更可解决人造卫星不能24小时监察森林及火势较猛时才发出警报的缺点,大大降低点燃了的火种一发不可收拾的机会。

无人驾驶直升机,拍摄红外线影像实时传送

陈嘉浩介绍,视野研发的“智能森林火险监控系统”荣获多个奖项,包括2011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奖——最佳创新及研究银奖及最具社会责任奖、2011亚太区资讯及通讯科技奖、最佳创新及研究优异奖,及2011深港科技创新大奖——创新产品卓越奖等。

 

国家市场潜力大 北京将建分公司

陈嘉浩指出,中国有3万个瞭望台,广东省则约有1000个,因此山火监测系统是个很大的市场,他说自己有信心让视野的产品于3年内可遍布中国、东南亚、非洲等地,因此他们主力推销临近市场。他表示美国学术期刊曾多次介绍视野的产品,高永贤博士更于去年5月底在英国举办的一个国际山林防火会议上介绍视野产品,成功吸引外国买家的注意,波兰、德国、英国、澳洲等地都对视野的产品感兴趣。

视野的科研技术不仅可应用于山火监察,更可应用于高架桥,陈嘉浩说,只要把感应器改良安装在桥上,便可探测桥的稳固性和安全性,以防止意外发生,其用法与智能森林火险监控系统相同,只是监察的对象不同。视野除计划研发高架桥的感应器外,还会尝试研发监察变电器过热的系统、监察泛滥的水利系统等。这些新产品明年预计就能上市。 

陈嘉浩说,2016年或2017年,他会在北京办分公司。他有信心,5年之内他的视野智能森林火险监控系统将会覆盖国内林业发生火险几率最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