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从6月末开始,一股股热浪席卷半个中国,我国北方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内蒙古、宁夏、北京等省市区高温警报不断,且级别不断升高,很多市民大呼热得受不了。中央气象台将预警级别提升到高温橙色警报(仅次于最高等级的红色警报)。
不愿在家做饭,也不愿出门就餐,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面对高温天气,足不出户成为很多市民的选择。大范围持续高温,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叫外卖、打车、网络电话购物和付费托人跑腿办事等不断增多,催生了全国的“高温经济”。
吃:快餐外卖生意红火
高温影响食欲,吃饭成了一个难题。记者发现,炎炎夏日中,凉面、凉皮等食品开始走俏,有的商家还把热粥做成水果冰粥,很受顾客欢迎。
鼓楼大街一处大排档的老板告诉记者,进入6月以来,这里每天晚上都是熙熙攘攘,经常要排队,酸梅汤、毛豆、冰镇啤酒等热销。不过由于这两天天气太热了,摆在室外的桌子虽然有遮阳伞,但许多顾客仍然想进入装有空调或风扇的室内用餐。
面对酷热难挡的天气,北京很多白领特别是女性白领叫外卖增多。坐在家里,只要打一个电话,不需下厨房,吹吹空调,吃吃现成饭菜,快餐店里的外卖量因此直线上升。
2013年8月14 日,在北京市望京花家地附近的一家小饭店。11点左右,饭店电话开始一直叫个不停,全部是来订餐的,让打包送过去。饭店老板娘说,夏天是她最喜欢的季节,一到夏天,生意就好得不得了,“一天能配送二百多份快餐,比平时增加一倍多。”她告诉记者,近段时间外卖数量激增,每天中午一个半小时内,订餐电话响个不停。“别看坐在快餐店里的食客少,但营业额不比平时差。专、兼职人员齐上阵都忙不过来。特别是附近西门子的职员,中午到了,他们就电话订饭。”
西门子职工李女士向记者介绍说,现在天气太热了,出去就是一身汗,所以同事们搜集了多家外卖电话,几个同事预约订餐一起“团购”,每到中午都会询问有没有人一起叫外卖,然后就有专人负责统计进餐人数并订餐。
除此之外,超市的熟食、凉菜也成了抢手货。记者从家乐福、京客隆等超市了解到,一些烤炸类的熟食比较方便,买回去以后马上就可以吃,而一些凉拌菜清爽味道足,既下饭又节省时间,同样很受顾客的青睐。
购:防暑降温产品最好卖
高温让人们烦恼,但乐坏了商家。
入夏以来,不断攀升的温度将防暑降温产品的销售额步步推升。淘宝数据显示,7月以来,七宝凉席、空调、电风扇、防晒霜、披肩、遮阳伞、遮阳帽的淘宝指数环比上涨两倍以上,成交30多万笔。此外,冰垫在今年夏天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价格便宜,消暑降温效果明显,仅聚划算单日就团出2.2万件,催生了高温“冷经济”。防晒衣更是掀起了噱头下的购买潮流。在淘宝网上,以“防晒衣”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约有50万件商品,价格不等,单价几十元的价格居多。果冻色、半透明,并宣称能够避免紫外线伤害皮肤、防止皮肤变黑。
作为降温消暑最给力的家电,在各地进入高温天气后,空调需求量飙升。在记者走访的苏宁、国美等家电卖场,空调销售员都表示,空调销量在二季度明显出现上涨,但7月份空调的销售基本上已经进入收官期。与线下情况相同,根据淘宝市场趋势图,进入5月后,空调成交指数大幅上升。在最近的3个月里,分别出现了5月初、6月中旬、7月初3个销售高峰,整体呈波浪形增长。同时,风扇、空调扇等产品的成交量和搜索量也出现同比上涨的情况。
同时,一些创新制冷产品却得到广泛关注,成为销售黑马。比如无扇叶风扇,在网络上受到追捧,无扇叶风扇是今年的新品,比普通风扇的风更柔和,适合近距离使用,多是年轻人购买。
炎热的天气也带动了一些午休产品的热卖。记者在沃尔玛等超市了解到,像帆布折叠椅、竹椅之类的午休产品近来很畅销。“许多上班族将折叠椅拿到单位,午休的时候打开躺上去休息,上班后折叠起来放在角落里,也不占太大空间。”沃尔玛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折叠椅的销售相当红火,“甚至还有单位直接来团购,一买就是十几把。”
行:打车难、短距离乘客多
正午时分,北京的大街上热浪滚滚,马路上行人稀少。偶尔有人顶着酷暑出行,也是遮阳伞、太阳镜等“全副武装”。路面烫得让人不得不加快脚步,过往的汽车也好像开快了很多。
烈日炎炎下,骑车、挤公交都是一件痛苦的事,乘坐出租车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在望京医院北门路段上,好几批人在焦急地等待着出租车,在近二十分钟时间里,飞驰而去的出租车内几乎都坐着乘客,没有一辆空车。
“现在打车的人很多,经受不住太阳‘烤验’,百十米远打车的也不在少数。”出租车司机张先生告诉记者,高温天时生意最好,收入都比平时要高两三倍。三轮车的生意也随天气升温,一位车主表示,以前短距离选择步行的人现在都坐三轮。
玩:“纳凉商机”与“夜市经济”
高温挡不住人们的休闲活动。借力“懒人经济”的东风,商场、游泳馆、大型商业综合体成为市民在市区内纳凉的好去处。寻找更有效的避暑手段和生活方式,使休闲活动从室外转入室内,从市区转入郊外,书店、游泳池等地,到处人满为患。
也许是坚信心静自然凉的说法,不少市民借助阅读打发周末。上午10点,在新华书店望京分店,记者看到,书架边上坐满了正在阅读的市民。有的没有座位,干脆席地而坐。有的来此选书、有的到此“蹭凉”看书。放暑假的儿童成为阅读经济的消费主力。书店服务员告诉记者,自暑假以来,前来购书的中小学生数量增加了两到三倍,周末期间畅销书销量是平时的4倍。
商业综合体在容纳市民纳凉、拉动消费经济方面优势凸显。凯德MALL、沃尔玛超市等成为老百姓躲避高温的扎堆地,大多数人选择购物纳凉两不误。商家借机推出各种促销打折活动。商家给力,顾客捧场,销售额翻倍地增长。许多女性则利用午休时间去逛街购物。不少商场的服装和化妆品专柜负责人都发现,在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里,中午是仅次于晚上的购物高峰时段,而且由于时间不太充裕,消费者中午购物通常更有目的性,成交率也比晚上高。
夏季天气热,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晚上出门逛街购物,除了超市和商场之外,卖家自发形成的夜市也成了市民的好去处。8月14日晚,记者在望京嘉茂商场外的夜市看到,不长的人行横道上,摆满了各种小摊,有卖服装的、卖饰品的、卖箱包的……“夜市卖的东西很丰富也比较便宜,晚上出来逛逛,既可以乘凉,也可以淘到点好东西。”住在附近的陈女士说。
由于嘉茂这边的夜市是自发形成的,没有固定的摊位,在地上摆好一块布,放上一些小饰品,这就是一个摊位。记者看到,一辆黑色的轿车上铺着一块红色绒布,绒布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女包。这种“与众不同”的小摊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摊主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摆摊是为了赚点闲钱,把包摆在私家车上卖,主要是为了方便顾客挑选。“大家来买的时候也不用蹲下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