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凡是喜欢美食的食客大概没有不知道东直门簋街的。簋街被称为 “世界知名的特色餐饮美食一条街”,也是东城区乃至北京的一张美食名片。簋街之上,有一家店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因为老板姓花,他做的是花家菜,开的是花家怡园。花家怡园作为首都餐饮界的一张“名片”,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朋友们的喜欢。
花雷先生本着传播京味文化的精神,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取长补短、自立门户”的理念,潜心研究,创制出兼融南北菜系所长,更适合当今北京人口味的新派北京菜肴——“花家菜”。
花雷每天都是事务繁忙,约他采访实属不易。8月13日,农历七月初七,记者终于在花家怡园的总店——四合院店里,见到了花家怡园的董事长花雷。虽然见过花总几次,但是做采访还是第一次。面对记者,他讲述了自己25年的餐饮生涯,一路走来,他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
“小孩儿老板”变身京城八爷
花雷是土生土长北京人,从小在四合院里长大。有着北京人的豪爽和热情。花雷评价自己是“求稳但不缺激情”,做事靠谱,值得信任。他说自己既像北方人又像南方人,精明、细腻、豪爽同时具备。如果用三个词形容他,那就是坚韧、激情、淡定。
花雷说他上有2个哥哥,5个姐姐,排行老八,人称“八爷”。花家怡园那道著名的“八爷烤鸭”由此得名,他创办的两家八爷府也是因为如此。花雷现任花家怡园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 北京市餐饮一条街(簋街)工商联合会副会长。
1988年,花雷在东直门南小街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小饭馆怡园酒楼,小店只有46.5平米,一共就4张桌子,雇了3个人。刚刚20周岁的花雷被员工们称为“小孩儿老板”。花雷说,当时店里最小的员工都23岁,开始的时候,他们都不听这个“小孩儿老板”的话,甚至和他叫板。于是,花雷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他考进北京市服务管理学校厨师班学习,边学习边实践。
7年之后,也就是1995年11月,第二家“小怡园涮肉馆”开业。
1997年,平安大街拆迁,父母留给花雷的房子要拆迁了,难道自己要流浪了。“那次拆迁拆得我心灰意冷。一天下午,天没完没了地下雨,我一个人围着蓝岛大厦那边儿走了3个多小时。我一边儿走一边儿想:我的命就真这么苦吗?幼年丧父,青年丧母,而立之年了惟一一点儿产业还给拆了,我快30岁了,合着三十而立我就落了50多万拆迁费,就完了?这就是我的归宿?我真不能再这么过日子了。”过了几天,花雷在簋街租下一间四合院,开始经营花家怡园,一套由他悉心打造的“花家菜”开始走向成熟。
进驻簋街第二年,看着对门儿已经开了8年的金鼎轩,花雷动了和它较劲的念头。“到第三个年头上,我已经在簋街开两个四合院了,已经算是这条街的龙头老大。”
花雷带领北京厨师团亲临汶川地震灾区,为灾区人民做饭
而给花家怡园的“火”添上最重要一把柴的,则是2002年簋街的龙虾节。2002年3月份簋街拆迁,从3月到8月的半年时间里,整条街完全丧失了人气儿,路上全是泥,到处乱七八糟的,外边新兴的“小簋街”、“新簋街”几乎快把簋街的地位给替代了。
花雷开始连连赔钱,他拉着大伙一块想办法,一个会接一个会地开,终于有一个员工站出来提议说:咱们办一个龙虾节吧。结果这个主意挽救了一整条街的命运。
8月底龙虾节开幕,最火爆的时候一家馆子一天就能卖出两三吨龙虾。簋街两家花家怡园的上升趋势开始变得显著。
龙虾节火了,花雷的花家怡园也火了。2003年,花雷被选为簋街饮食服务协会副会长,花家怡园扛起了簋街餐饮一条街的大旗。非典过去后,花雷又策划了轰动京城的簋街啤酒节,至今很多人对簋街的理解还停留在当年的喝啤酒吃麻小的印象中,花雷倡导在敞开的环境下就餐,四合院生意随之红火了起来。
不过回过头来想当时的日子,花雷说,这龙虾节不好办,当初鼓动商户参加可不容易着呢。中国的商家联合做大的意识很差,老是各扫门前雪,互相排挤,其实,联营肯定是餐饮业做大做强的道路。
“国无敌不强,人无敌不壮,商无敌不富。当初就因为有了金鼎轩跟我竞争,形成了良性循环,我们就都富了。竞争对手没什么可怕的,可怕的是互相排挤的恶性循环。金鼎轩拆迁的时候搬家了,我跟他们老板说,我能有今天,真挺感谢你的。”
2000年10月,北京花家怡园餐饮有限公司成立,他出任董事长。他的四合院店,也因为有特色成为东城区家喻户晓的餐饮企业。
花雷对北京的饮食、文化、四合院、胡同情有独钟,不断潜心研究。他出任董事长后,更是将传播、弘扬京味文化视为己任,以创立独具特色的花家菜系为追求目标,立志为创新北京菜和弘扬北京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花家怡园迄今已有15年历史,目前已经拥有三个品牌:八爷府(两家分店),花家怡园(六家分店)簋街花都(一家分店),员工人数2200多名,餐位3800多个,营业面积逾3万平方米,每天接待中外嘉宾6000多人次的大型餐饮集团。
据花雷介绍,花家菜在口味上以北京为主,兼融各地饮食特点,吃起来既符合北京人的胃口,同时也能够满足来自不同地域食客的不同口味需求;在就餐环境上,以“老北京名片”之称的四合院为主基调,将中国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到“吃”的文化中来,让人一说花家菜就想起四合院。花家菜能在各大菜系各领风骚三两年的京城餐饮界独步这么多年,实属不易。
花家菜分招牌菜品、新创菜品、传统菜品三个主要部分。招牌菜品中最著名的那道雍正王朝烤鸭还真不是个噱头。它是以清代雍正年间的《御膳笔抄》为基础,进行了更加符合现代人口味的改进。在秉承传统的同时,酱料、配菜都有新突破。首先去掉了葱丝,传统烤鸭搭配葱丝的目的是为了去腥,但是吃完之后口气不清新。花家怡园独家的酱料做到了两者兼得,恰到好处地去除了油腻,又没有葱味,而且提鲜的作用也大大加强了。配料也增多,黄瓜、菠萝、哈密瓜、京糕条、心里美萝卜、生菜等,较之传统的烤鸭演绎出更多新口味,去油也更彻底,更符合现代人的健康需求。
花家爱心班车——让爱在簋街传递
花雷是一个正直善良的北京男人,一直热衷公益事业。1998年以来,花雷一直致力于帮助员工解决困难:营救被拐卖的女员工;多次出资帮助生病员工住院、做手术;为失去亲人的员工捐款;帮助员工修缮房屋;资助想读书的员工继续深造直至大学毕业等。
2000年以来,花雷为美化簋街环境,聘请专业清洁队常年清扫簋街,运送垃圾;修缮道路店面门头,把簋街两边挂上红灯笼并定期更换。
2002年以来,花雷在一帮一扶贫助学活动中陆续无偿资助10余名失学儿童,承担一切学习费用。
2004年,花雷看到一篇题为“爸爸你回来吧”的报道,深感同情并亲自为遗孤送去资助,并承诺会一直资助遗孤直至完成大学学业。2005年至今,花雷常年给北新桥周边的老人及困难户送米送粮,逢年过节还会送去红包和慰问品;并且在他们有特殊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的生活过得安心有保障。
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花家怡园通过多种途径向灾区捐助了60万元现金,花雷以个人名义向公司受灾员工捐赠10万元人民币。2008年5月24日,花雷先生亲自带领北京厨师团飞赴灾区,为灾区人民献上可口的饭菜,暖慰他们受伤的心灵。
2010年4月,我国西南大面积旱灾,花雷个人通过红十字会捐款人民币30万元。
2010年11月,英国首相来华访问之际,花家怡园携手慈善家杂志,在八爷府举办慈善论坛,号召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慈善事业,身体力行参与慈善行动。
2010年11月,为了杜绝制假售假,树立良好的商业氛围,花家怡园在其簋街店门口销毁了市值5万多元的高档白酒空瓶。
2011年,八一建军节期间,花雷举办“拥军优属,奉献爱心——花家怡园八一期间邀请军属免费品尝花家菜”活动,并且在花家怡园四合院店开辟了4张餐桌,常年免费接待周边军烈属。
2012年9月15日花家怡园餐饮有限公司慈善爱心基金会正式成立了。是那一份爱,传递着人间的温暖,是那一份爱,给了需要关心的人勇气和力量。也是那一份爱,使花家每个员工都感恩地工作,感恩地生活着。
花雷在球场上的风采
花雷说,子夜时分,在簋街用完餐的食客,打车很难,特别是赶上下雨刮风下雪的时候更是难上加难。针对这个问题,花雷,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簋街上开通爱心班车”他这么想,也这么做了。现在,每个周末的22:30——00:30分,花家怡园派出四辆爱心班车,专门把在簋街打不上车的客人送到附近好打车的地方或者直接送回家。
花雷说:此举主要是为了回报来簋街用餐的客人,15年前,花家怡园第一家店在簋街开业时就得到了很多客人的支持和爱戴,有些客人一直在花家怡园用餐,伴随着花家一路走来,我从小在簋街长大,对这片土地有着特殊的深厚情感,希望热闹的簋街一直红红火火,让这条街在食客的心目中不仅有美食更有爱心。
花雷在花家怡园举办的盱眙龙虾节上讲话
最爱足球和诗歌
花雷酷爱足球运动。即使现在,再忙,每周他都踢两三次球,他有一副健康结实的好身板。他组建的花家明星队,是七届百事可乐联赛的冠军。每年一个杯赛,参加或赞助4支球队比赛活动。现在的花雷还担任北京市足协副主席。
花雷从小对足球运动情有独钟,至今留在脑海中最美好的回忆就是在什刹海体校和地坛公园踢球了。有了自己的事业,他仍放不下热爱的足球。除了把酷爱足球运动的员工组建成足球队之外,2004年他甚至成立北京花家怡园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专门承接大型文化体育交流项目,如今在演艺界和足球界已小有名气。
同样算得上酷爱的还有诗歌。花雷经常诗兴大发,写诗给员工、足球运动员还有好友。乘坐飞机、睡觉前这些零碎时间,他会选一本诗集或一部文学作品阅读品味,平时也乐于写诗来记录心情,赞美别人,激励员工,悲观、大爱、激情、凄美,什么情绪都在里面。据花雷讲,他写诗已经有10年了。
花家怡园办有企业内刊《花家主人》,每月一期,里面经常刊载着他的诗歌,也刊载着员工的生活小感悟,以及花家餐饮活动、足球消息等,这在餐饮业内不多见。
花雷说他的花家怡园不是家族企业,他说:“整个公司就我一人姓花,没有家里人参与企业管理,我把员工当家里人。”2009年11月,在店庆10周年之际,花雷写了一首名为《我爱我的员工》的诗歌,当时很多员工听后感动得热泪盈眶。
如今,花雷把他的花家怡园已经开出国门,花家怡园韩国南怡岛店早于2011年4月11日就开始运营了,意大利也开了花家怡园。
花雷说,花家怡园以“请给我时间和空间,我一定会笑到最后”的精神为指导,本着每年开一家新店的步伐,逐渐向文化底蕴深厚和国际高端商务的趋势发展,力求让更多国内和国际人士享受到独具北京本土特色的餐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