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屋顶绿化 打造城市的空中花园
屋顶绿化 打造城市的空中花园
作者:张志国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5-31 12:28:32 浏览:569
字体:
分享到:

华贸中心屋顶绿化

2013年8月25日,在北京各报刊报道的轰动一时的海淀区人济山庄4号楼楼顶的假山怪石葡萄架大张旗鼓地拆除时,北京交通大学建筑学科学术委员会主任韩林飞教授,一直在静静地做着他的“屋顶规划”。与人济山庄屋顶花园的拆除正相反,韩林飞教授考虑的是如何大规模建设屋顶花园。受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之托,韩林飞教授和他的团队,已经就《北京住宅建筑屋顶空间设计和生态利用》这一课题,做了很长时间的调研。

在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绿化用地不断被压缩的情况下,屋顶生态屋顶的利用对生态城市的建设至关重要。按照2010年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抽样统计资料进行的初步测算显示,北京市的城市面积是16807.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的面积为1368.32平方公里, 建成区面积为1289.3平方公里。

如果按照屋顶面积占建成区面积25%的建筑学规律来计算,那么北京市区的屋顶大约有322.33平方公里。如果再以可作为生态屋顶的面积为屋顶总面积的30%来推算,那么北京市区的屋顶可利用绿化总面积,大约有96.7平方公里。

数据显示,从1983年第一座空中花园在长城饭店建成至今,北京市屋顶绿化面积已拓展至160万平方米,景观已大为丰富,一片片空中绿化带雏形初现。根据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园林绿化发展规划,未来5年,北京市还将完成屋顶绿化、垂直绿化100万平方米。

国家博物馆屋顶绿化

年逾古稀的谭天鹰,现在是北京屋顶绿化协会会长,多年来一直打造“最美屋顶”。退休前他就热心屋顶绿化理念的宣传,支持屋顶绿化试点,退休后即筹建北京乃至全国第一家屋顶绿化行业协会,从2006年3月起至今,为北京屋顶绿化协会法人代表、会长。北京屋顶绿化协会在贯彻国家屋面种植技术标准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一套详细的屋顶绿化技术导则,引导屋顶绿化。这其中,包括房屋勘测、材料选择、屋顶排水供水系统、土壤与植被选择等多方面,细致又实用,也吸引来更多的人参与打造“最美屋顶”。

 

楼顶上的绿化

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除了是与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等世界著名博物馆比肩的一流博物馆外,许多人并不知道,国博在北京还占着一绝,那就是环绕在四层走廊之外的建筑屋顶上布满的绿地与花坛。

从空中俯视,在京城正中的这片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绿色,尤显生机——这是北京中心城区内最大的一片屋顶绿地。

长安街沿线,华贸中心、国家博物馆、北京电视台、国贸中心、王府井百货、交通部、北京市政协、公安部、中组部、石景山区政府等地的楼顶也为绿色所覆盖,其中多为简式草坪,也不乏温馨精致的花园,在周围楼宇光秃的灰色调衬托下,更显得醒目和珍贵。它们均是北京市屋顶绿化的典型代表。

所谓屋顶绿化,是在包括屋顶、墙面、阳台和露台在内的一切离开地面自然土壤的建筑物表面上所进行的绿化。屋顶绿化是解决城市扩展以后,在建筑物本身可利用的空间,进行有生命的植物种植。“在建筑屋顶和外墙上做绿化,目的是给建筑披上一件绿装,是为了让建筑和大自然和谐共生,而不是增加过多的荷载。”

作为北京屋顶绿化协会会长,谭天鹰的最大的梦想,那就是希望北京10%的建筑屋顶能够披上绿装。这个愿望,源自1995、1996年。他参加北京城上空航拍时,当时就感到美丽北京城最丑陋的就是灰蒙蒙、杂乱不堪的上千万计的秃屋顶。它不仅有碍观瞻、而且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沙尘漂浮、大气污染不得降解的重要原因之一。那时就想:什么时候这些屋顶也能像地面一样绿化起来呢?2004年,南方朋友为“迎奥运、建绿色首都”到北京试验屋顶草坪种植成功,让他看到了希望。利用自己在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之便,马上编了一条首都绿化信息,“一种屋顶绿化的新材料”,推荐给中央、市区属单位和驻京部队,同时自己也加强了这方面的学习和钻研,一面宣传屋顶绿化理念,一面支持屋顶绿化试点。

10%是多少呢?北京市有关部门测算全市屋顶总面积约2亿平方米,10%就是2000万平方米;市园林科研所前些年就提供全市仅6层楼以下屋顶就有6900万平方米,若其1/3可绿化,也是2000万平方米左右。而目前全市刚实施160多万平方米,还不到1%。渴望的目标不是凭空捏造的,但和现实距离悬殊。那么究竟这个梦能不能实现呢?

全国政协屋顶花园

谭天鹰说,有生命的绿色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屋顶,包括阳台、建筑墙体是和人最贴近的地方。机关单位实施屋顶绿化、垂直绿化,不仅对城市有生态环境效益,本单位人员工间休息足不出楼就可以与自然生物交流,就可以得到休息,愉悦身心;市民在自家屋顶上或在阳台上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草药园的个性化园艺种植,更是“乐尔康”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是在百姓身边增绿,是增进百姓福祉的大事。

因为那次航拍经历,在退休后,他作了一个决定:发挥余热,宣传推广屋顶绿化,并成立了北京屋顶绿化协会。

北京屋顶绿化协会作为全国第一家屋顶绿化行业的社团组织,自2005年筹办到2006年3月12日正式成立以来,一直在为推进屋顶绿化做着艰辛的努力。

除了不遗余力地推广屋顶绿化,最近谭会长和别人谈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告诉人们,北京海淀区人济山庄4号楼楼顶的楼顶别墅和屋顶绿化性质并不一样。“楼顶别墅是违章建筑,而屋顶绿化是建筑物表面装饰的一种形式,它是有规范要求的。”

谭天鹰说,在屋顶上铺草坪、建花园,和在地面上的园林绿化建设,是有原则区别的:“你不能随便建,不能破坏原来的建筑,比如建筑上的后增荷载是多少,建筑设计的几层楼就是几层楼。人济山庄的楼顶别墅既不懂得建筑学的知识,也不懂法律法规。这不是我们提倡的屋顶绿化。”

北京屋顶绿化协会会长谭天鹰

科学施工是屋顶绿化的保证

这些年,北京市政府陆续出台了扶持政策,专门下发了指导文件。参与屋顶绿化的人们正怀揣着梦想,脚踏实地做着试点示范,为行业树立着信心,鼓舞着士气。世界上屋顶绿化搞得好的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都市的屋顶绿化率都在10%上下。

北京市区的屋顶可利用绿化总面积,大小超过34个朝阳公园,或是14个奥利匹克森林公园。如果将这些屋顶全部绿化,生态效果相当于种植近3亿棵树,一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0万吨,让北京的天空减少尘埃14505吨。

开发和利用屋顶空间,不仅能通过大规模绿化改善城市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缓解北京的雾霾天气,还能使更多的太阳能转变为热能和光能,供室内取暖、照明等。同时,在夏季能尽量减少直接作用于屋顶表面的太阳辐射热量,降低室内温度,通过储存雨水、自然通风等多种措施,达到室内空间环境舒适的效果,保证屋顶的节能效果,这些都是屋顶空间生态利用的内容。

谭天鹰说,实践是统一认识的标准,这几年屋顶绿化局部试点已经显现的效果,宣传开来,足以让人青睐,足以调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以形成巨大的社会力量。

首先,从绿色城市建设上讲。屋顶绿化是城市园林的新思路,新发展,新亮点,可以增加城市绿量,有助于从总体上提升城市景观水平。满足人们俯视、平视、仰视等不同方位欣赏城市景色的需求,缓解生活工作在钢筋水泥林立的城市中的人们的压抑感,愉悦身心。它可以净化空气,优化生态环境,屋顶上的花园和草坪能从空中拦截飘尘和风沙,可降解大气飘尘的20%-30%,可以截留雨水的30%-40%,净化空气、缓解城市雨洪压力。城市广袤的秃屋顶都被有生命的绿色植物覆盖以后,可以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吸碳释氧;其蒸腾作用,可吸收太阳辐射热的70~80%,有着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不可替代的功能。

其次,从绿色建筑角度看。它是建筑和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最简便有效的方式。可以保温隔热,有效保护建筑建材。2006年6月中旬,谭天鹰当着市领导面亲自用温度计测量,裸露水泥屋顶黑色防水卷材上65℃,铁板63℃,玻璃60℃,感到烫手。而草坪温度只有32℃,草坪种植土下温度是27℃,人的手放进去很舒服。专家提供:没绿化的屋顶表面年最大温差58.2℃,而绿化屋顶表面年最大温差29.2℃。屋顶绿化显著降低建筑屋顶结构及材料热胀冷缩的幅度、延缓其老化进程,可延长建材使用寿命2~3倍。建筑侵占了大自然,在建筑可利用空间做出绿化补偿是避免大自然的惩罚,人与自然生态平衡、和谐友好的举措。是可持续绿色建筑不可或缺的内容。

第三,从建设节约型和谐型社会角度看。屋顶绿化可节省能源,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绿化的屋顶夏季室温平均比未绿化屋顶的室温降低3~5℃。原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北京屋顶绿化协会名誉会长韩伯平测出降低了4℃。开空调少了,节省了能耗。专家提供可节省能耗70%。据市园林科研所专家测算,屋顶花园释氧、吸碳、滞尘、纳天然降水的价值总量是每年每平方米55.07元,简式草坪为13.38元。屋顶绿化同样是城市不可缺少的碳储库。相对地面拆迁腾地绿化动辄每平方米几万元的费用,屋顶绿化每平方米一般在200~900元上下。合理利用建筑空间开展有生命的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或农业种植,是寸土寸金的城市用地的二次开发利用,是我国城镇化建设加速、城乡一体,坚守18亿亩基本农田底线不可或缺的补充,是国家耕地占补当量平衡的一个模式。有专家测算,全国屋顶可开发潜力有上亿亩。

从城区的一个社区规模化屋顶绿化前后对比看,东城区东四六条,2005年已实施1万多平方米屋顶绿化,和上年没绿化的1-7月同期比,这个地区好于全市平均值的天数由83天上升到144天,等于的由17天上升到24天,差于全市平均水平值的由113天减少到44天。可惜这个地区因屋顶防水更换,屋顶绿化草坪铲掉了。这又反应了一个部门间协调的问题。

据谭天鹰介绍,从2004年他们开始投身这项工作时遇到的三个问题已经在实践中得到解决。

一是屋顶种植按规范施工,不会把房顶捅漏。从有人怀疑,谭天鹰就拜访了建设部门的建筑防水专家,知道了现在不仅有能够防水,还能够阻隔根的隔根防水材料。这些年的实践证明,无论在基质上直接种植,还是铺装一次成型草坪块,或用无土草坪毯、生态种植垫、种植器皿组装哪种施工方法,只要隔根防水材料质量合格、施工工艺严守规范,就没有问题。

二是在北京的气候环境下屋顶上植物完全能够成活。有人提出疑问时,谭天鹰就拜访了中科院植物所、北京市园林科研所、北京林业大学等园林和植物学专家,他们说景天科植物在北京屋顶上成活没问题,全世界景天科有400多种,适合北京气候的不下十几种。佛甲草、垂盆草、三七景天、八宝景天,包括从郊区引入的当地野花野草,这些年在屋顶上试种,都成功了。

三是施工安全问题。几年的实践告诉人们,只要把握住屋顶绿化不同于地面园林建设,是在空中、在建筑屋顶和外墙壁上作业的特殊性,事先做好现场勘查,不超越后增荷载允许范围,不影响屋顶结构安全,保证屋面排供水系统通畅,不选用伪劣材料,严格按照行业的规范标准设计施工,就会安然无恙。这些年没有发生过一起建设施工中的伤亡事故,去年历史罕见的暴雨季都经受住了考验,这就是证明。

经过八九年的摸索,北京市屋顶绿化已经有了工作流程上的规律性的认知。在技术层面上,也不再是初起时拿外国的、南方的生搬硬套的阶段。根据北京地区气候特点,甚至结合不同屋顶的具体条件,如何选择适宜的种植方式和习性适宜的植物材料,怎样因地制宜地进行屋顶绿化的设计施工。这些,北京市已经有了规范标准,且技术规程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谭天鹰清醒地认识到,屋顶绿化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工艺复杂,涉及单位多,需要相关部门综合协作的系统工程,需要专业与群众结合、市区之间、部门之间联动,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的城市大绿化事业。其协调和联动需要一个过程。这里边不光是认识问题、实际问题,还有体制机制问题,以及传统观念的束缚问题。如果立法让屋顶绿化名正言顺地进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又能真正把屋顶绿化和地面园林绿化区别开来,着力从它的建筑与绿化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的特有属性上,从其为社会大绿化事业的特点上,加深知行统一的认识,加强建管并重的管理,相关部门统一认识,形成促发展的合力,圆梦步伐就会大大加快,甚至是跨越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