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总是和音乐、艺术、时尚一起,让人联想起浪漫、优雅、健康。喜欢葡萄酒也许是喜欢葡萄酒带来的那种生活方式——快节奏的都市生活磨灭了生活的雅致与闲情,喜爱葡萄酒是在追求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一个心灵的寓所,一个思维度假的空间。在紧张的生活中寻求快乐、制造浪漫,让思绪随着酒香飞扬,让心情伴着回味徜徉。
陈德启,这位泰国华侨也许从未想过自己的命运轨迹中会有一段和葡萄交织在一起,并从此一发不可收,和这甘醇之水产生美妙情缘,将万亩戈壁妆扮为红颜庄园。
“葡萄狂人”的戈壁情缘
几年前,他去西部旅游,从戈壁滩抓了一把土,然后直飞法国。半个月以后,他一口气签约了当地10万亩戈壁,投资8亿元,开始种植酿酒葡萄。
他从一个没有种过葡萄的外行,成为拥有一整套现代管理技术的葡萄酒产业大亨。他的葡萄园成为了当地标准化生产的示范园区。他一亩地种300棵葡萄树,一颗葡萄树酿一瓶酒。他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葡萄示范园区董事长陈德启。
他让荒废了千万年的戈壁荒滩每亩收益15万元。他改变了传统酿酒葡萄管理技术,让葡萄树倾斜生长,他改变了葡萄树越冬埋根的难题,他能让葡萄亩产控制在300公斤。他成了一个在10万亩葡萄园里专心耕耘的果农。
陈德启,1956年生于晋江安海下山后村,1982年赴泰创业,成立德盛集团。现任泰国德盛集团董事长、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泰国福建商会会长、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省世界青年联合会理事长等职。2007年起到宁夏种葡萄,将贺兰山东麓10万亩荒漠戈壁打造成有机葡萄生态产业园,获评CCTV第二届“大地之子”——2012年度全国十大农业科技人物。
开始,陈德启到宁夏考察觅商机,原本是带着开发房地产或者从事农业投资的想法而去的。因为他对农业已经很熟悉了:2000年起,他就在安徽租下两万亩地种水稻,并在江苏做食品加工,一天生产一百吨高档食品,畅销全球。所以,他知道农业“好赚”,来宁夏找商机没错。但他先后去看过两次,都没谈成项目。直到第三次去,陈德启来到了永宁县,当县长摊开地图时,他的目光落在地图上一大块褐色的平面上。
“这里是什么?”
“这是荒地,10万亩,要看看吗?我带你们去。”
就这样,陈德启像去挖宝藏一样,兴奋地来到这10万亩荒地。在横穿荒地时,他叫司机停车。下了车,他踢一踢脚下的泥土,再瞄了瞄四周。远处,一条由国家建设的水灌渠正好从10万亩荒地上穿过。此时,晋江人特有的商业敏感立即让陈德启有了灵感:“种葡萄!”
以前,这片荒地之所以无人开发是因为没水源,而现在有了水灌工程,水就有了保障。而且,陈德启事先就对此地有所了解———这里是中国的“波尔多”(世界葡萄酒圣地),是全国三个酿酒葡萄原产地保护区域之一,该地区温差、日照、土壤条件十分适宜酿酒葡萄的种植和生长。
在返回的路上,异常兴奋的陈德启就迫不及待地和县长等领导谈起了价钱,第二天,他就和当地政府签了合同!速度之快,令人始料未及。
经过紧张筹备,目前,10万亩葡萄基地整体规划已经完成,预计总投资15亿元。其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开工。葡萄种植3年后就能收成酿酒了。“从种植、酿酒、销售等,我们都一体化经营,这样钱才尽可能不被别人赚走。”陈德启谈起葡萄,一脸的幸福,言语中时刻透出晋江人的精明。
“一个外商来到这鸟不生蛋、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为了能把10万亩荒地开发出来,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扑在这片土地上,放着成熟的溧阳工厂,山东的房地产都不顾,没日没夜的扎在基地,住着彩钢房,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种植的每一个环节都做的非常细致。从一个完全不懂葡萄的门外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钻研,到现在可以自己创新许多种植新技术,并且始终围绕环保的理念,为的就是种出最好的葡萄,做出最好的酒来.而且我一定会努力做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葡萄酒来,这就是我的狂劲!”陈德启望着自己的葡萄庄园自豪地说。
环保种植 誓把荒地变金盆
德胜集团的企业宗旨为“真诚奉献,呵护生命绿茵”。“环保”理念是陈德启在大漠荒原上书写浪漫传奇的浓重一笔。
陈德启介绍说:“在种葡萄的基础上,我们从一开始就严格划分种植区域,每500亩一个区域,四周种防风林,这样既可以给葡萄做保护屏障,同时改善生态环境,起到防沙治沙的作用。10万亩荒地开发完毕之后就要种植2千万颗树,4千多万株葡萄,让这10万亩戈壁滩变成一片绿海。”
“传统葡萄都是向上长的,我偏要它们横着长。”陈德启说,他将传统酿酒葡萄的“扇形架”管理模式改为倒“L”架形,让葡萄树先倾斜生长,挂果藤条再慢慢沿着与地面平行的钢丝绳生长,整体呈现出与传统葡萄长势不同的“横行”状态。陈德启说,这样做有很多优点:一是方便葡萄树入冬下架,只要把钢丝绳放下来,所有葡萄枝条都落到地下,解决了“埋根枝”越冬的难题,一开春,只要把钢丝一拉紧,葡萄藤就又架了起来;二是通风透气,不易生病;三是受光、着色以及成熟度一致,有利于提高葡萄的品质;四是整齐划一,可实现除草、翻土、修剪、采摘的机械化作业。
“葡萄不是产量越高越好,我还为它们‘计划生育’呢。”陈德启笑着说,要求每亩地种440株葡萄树,控制每株只结6串,每亩产300公斤葡萄酿300瓶酒,其他多余的葡萄毫不吝惜地摘除。有机的高标准管理,绝对不用任何的农药和化肥,葡萄酒的高品质得到了保证。因为采取了这一系列方法,陈德启的葡萄园被当地评为标准化生产的示范园区。
“葡萄基地的一切,我们都注重环保。”从整体规划到实施细节,陈德启无一不把“环保”二字放在心上。比如,这10万亩荒地,如果全部推平来种植葡萄,将会破坏当地生态,会造成沙尘暴。陈德启巧妙地用“间隔挖沟”的方式种植,每隔3.5米种一行,这样就有一定空隙保持了地表原貌,不会破坏整个生态。
为了节水,陈德启还从以色列耗资2亿元引进了滴管系统。该系统主管道全部埋在地表之下,只有一个个不足筷子粗细的细管喷头露出地表,均匀地排列在葡萄树的根部。葡萄园的灌溉用水来自地下,纯净无污染,并且可以严格控制灌溉时间。“为节水、节能、环保,值!”陈德启自信地说。
另外,种植葡萄时,他考虑将上层的泥土翻到下层,把下层的砂石土翻到上层,这样就能减少原来的细土被风沙吹走。另外,他还将大力造林绿化,改善环境的同时,发展旅游业。
聊到这里,陈德启“哈哈”大笑。显然,他对自己的环保和科技意识十分得意。确实,他不但对葡萄种植技术研究得十分深透,对酿酒的温度、湿度等也都了如指掌。
“葡萄基地除了种植外,还要开设酒庄、办酒厂等。”陈德启说,在做足酒产业的同时,他们还会将基地旁的一个水库租下来,开发水上运动。
“另外,我们还打算托长城的福。”陈德启说,葡萄基地背靠贺兰山,贺兰山外是长城,他们打算签下长城与贺兰山之间的20多万亩土地经营权,植树造林50万株,依托长城,开发葡萄基地观光旅游业。
“眼光看准,又要看远。”陈德启经常如是说。除了搞环保种植,他还要力求将投资利益最大化,誓把荒地变金盆。
商业奇才:不走寻常路
回顾陈德启的创业之路,他总能在别人忽略的领域,发掘出成功的机会。1982年初到泰国,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他却从泰国人废弃不用的猪胆中,掘得了第一桶金。
早在去泰国之前,陈德启发现国内用猪胆提炼的胆黄素,价格高达1公斤35万元人民币。而在泰国,猪胆都被当作垃圾处理。对商机嗅觉敏锐的陈德启马上从中国请来师傅,租了场地开始提炼猪胆工作。“泰国的杀猪场我几乎全知道,我也几乎都去过。那时,赚钱比印钞票还快。”陈德启曾这样对记者回忆。
10年后,他及时转型改做肠衣生意,又在当地领先了多年。凭借着独到的商业眼光,陈德启在泰国的生意越做越大,涉及贸易、旅游、房地产等诸多产业。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到香港创立德盛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从事国际贸易。1995年,陈德启开始回国投资。尽管刚开始投资武汉房地产并没有成功,但他“没有对祖国大陆失去信心”。凭借在泰国农副产品加工的丰富经验,1998年,他在“江南鱼米之乡”江苏溧阳投资5000万美元办起了食品公司。
当众多国际贸易公司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风雨飘摇时,他的江苏德盛食品有限公司、江苏德旺食品有限公司顺利起步并稳定增长。2000年至今,江苏公司每年从当地采购农产品近3万吨,年产米果2万吨、米脆片2万吨、仙贝1万吨、鱼皮果仁花生等1万吨。公司每年产量增长率都在30%以上,产品畅销世界各地,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米果生产基地。
在东部的基地稳固之后,陈德启又将眼光投向许多投资商忽略的西部。2007年10月,德盛集团与宁夏银川市永宁县政府正式签约,开发种植10万亩葡萄基地项目,建设期为6年,总投资8亿元人民币。届时,德盛集团的葡萄种植项目将成为宁夏一个重要的酿酒葡萄基地。
有人打趣陈德启,说他跑了大老远来山沟沟种葡萄,陈德启也笑称,他是来当农民:“如今大陆的西部发展空间很大,来此投资于企业、于社会都是一件好事。”
“做任何事情,只要你有决心、能坚持、不断地去学习就一定能成功。而且晋江人本身就肯吃能苦耐劳、敢拼、本身具备经商的头脑。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判断力准确,不管做什么,力求细节完美,做任何事情看准了我都会很坚持,这就是我成功的秘诀。”陈德启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
陈德启获评CCTV第二届“大地之子”——2012年度全国十大农业科技人物
回报社会:不能忘了根在中国
如今,陈德启辖下的跨国企业涵盖工、商、旅游、房地产和汽车等众多行业。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他助人为乐、热心公益的风格始终不变。
2002年12月,陈德启捐赠百万元给晋江市慈善总会,支持当地的公益事业。2007年4月,又捐资近百万用于家乡的道路建设……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他向社会各界的捐款达到2000多万元人民币。
在资金上为国内的慈善事业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陈德启先生还积极致力于全球闽籍华侨华人的团结、交流工作。2007年5月,陈德启当选为世界福建青年联会理事长。他成立了教育基金会,成立大会的当天就筹集2000多万元。“在海外出生的许多第二三代青年华侨,连汉语都不会说,甚至连自己的祖籍在哪也不知,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重视。成立世界福建青年联会,就是要让新生代华侨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在中国,在福建。”他说。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陈德启第一时间联系福建省侨办,紧急联系世界福建青年联会的人员捐款捐物,发动在泰华侨华人支持灾区重建,并及时组织泰国福建商会、泰国福建会馆的人员到中国驻泰领事馆捐款捐物。
2008年,陈德启正式担任福建省政协特邀(华侨)委员。每年福建省召开“两会”期间,他都会放下手上一切事务回国参加会议,针对当前社会形势提出新的提案,对支持福建的发展投入了不少精力。
2008年底,泰国政局发生变乱,许多中国游客滞留在泰国,曼谷机场处于瘫痪状态。陈德启四处奔走,积极联系相熟的泰国政要,保障滞留在泰国的中国人的人身安全,在食宿等方面予以帮助,尽心解决他们滞留期间遇到的困难。他说,我骨子里流淌的是炎黄子孙的血液,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是帮助中国人、为社会尽些绵薄之力是理所当然的。
面对10万亩的戈壁荒滩,陈德启与葡萄酒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陈德启接待以色列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到宁夏德龙葡萄生态产业园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