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座中国西部的美丽山水之城,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全国水资源战略储备库,生态区位极其重要。
然而,千沟万壑的地势也给该市林木种苗管理带来挑战。万州区林业局在3月份就查获了一起重大假冒伪劣林木种苗案件,涉及104000株核桃嫁接苗,涉案金额达数十万元。一石激起千层浪,该市林业系统迅速加强基层管理。纵然山高路陡,“山城”林木种苗管理的“触须”层层深入,伸向林业第一线。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使林木种苗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苗圃基地面积增至47万亩,新增2处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审认定通过8个林木品种,良种使用率达56%,林场危旧房改造开工率93%,营造1万亩经济林,建成2万亩中药材基地。
林业局纷纷调研基层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基层调研的灵魂。
今年出台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林木种苗工作意见》,促使该市40个区县全面了解各自的林木种苗工作水平,准确掌握各区林木种苗工作发展现状。
记者了解到,永川区林业局根据文件要求组织人员对该区苗圃基地基本情况、苗木市场情况,包括苗木生产管理体制、苗木生产管理经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结果表明该区现有苗圃74处,育苗总面积1.58万亩,现有苗木1624.6万株。其中生态苗木744.2万亩,经济苗木37万株,绿化苗木845.35万株。同时,调研结果显示该区苗木产业发展存在三大不足,一是“小而全”的生产方式普遍存在生产效益低的问题;二是缺少具有“特色”品牌种苗;三是市场流通闭塞,信息不畅。因此,该区提出,要重点抓好珍贵用材苗木的培养,建立珍贵用材林采种、育苗基地以及珍贵用材林的培育,制定产业规划布局,培育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效应,努力实现花卉苗木生产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
永川区林业局的调研模式是整个重庆林业调研的缩影,大渡口、黔江、垫江等全市各区县纷纷躬身反省,寻找自己的路。“全县苗圃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受工程项目支撑和林木种苗市场的影响,种苗生产规模化、产业化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苗木供需不平衡问题突出,园林花卉苗木市场还不规范。垫江县急需建设一个综合的园林花卉苗木市场,便于企业经营,形成区位优势。”垫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谭建调研时表示。
用法律为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生态建设,离不开法治。
万盛经开区农林局今年首先印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宣传资料500余份,宣传林业相关法律;随后,该区加强对固定场所检查,采取日常检查、专项执法等执法形式,对重点林木种子生产经营单位和重点造林工作进行重点执法检查,尤其加强了在圃苗木、造林苗木的监管,4月以来查处无 “两证”违法生产经营林木种子2起,因条件变化导致“两证” 办理资格不够的违规行为3起。
此外,加强对运输环节执法,充分利用木材检查站、森检哨所等固定检查点,整合林业行政执法力量,在区内主要通道路口,对运输过程中的林木种子和苗木进行检查,一个月内查处了3起无林木种子质量合格证和林木种子标签运输违法行为,给予了不法经营行为有效的打击。丰都、巫溪等各区县也加强执法行动,切实保障工程造林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旅游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训高素质基层林业人员
调研能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立法执法能为林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而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往往取决于林业系统的基层人员。
万州区林木种子站组织全站执法人员开展了一次林木种苗技术培训活动。培训班邀请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专家到场授课,培训课从林木种苗质量标准、经济林苗木嫁接技术与真假嫁接苗的识别、经济林栽培与管理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在讲授核桃的品种、嫁接技术及真假嫁接苗的辨别时,学员们被带领到核桃苗木繁育基地现场授课,每个人都被要求亲自动手,掌握核桃嫁接技术,提高了真假嫁接苗的辨别能力。綦江、南岸等区县也开展形式各样的培训活动,增强站队能力建设,提高林木种苗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将制售假冒伪劣苗木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如今,当人们走进浓荫蔽日的山涧绿林,嗅着林间晨风过处沁人心脾的清香,不由得为成绩斐然的林木种苗建设成果所叹服。在这片山水相依、生机盎然的“绿色”版图上,处处展现出绿色之美、生态之美、和谐之美。这是重庆多年秉承“生态文明”理念、实践“生态强市”战略、坚持不懈开展造林绿化的集中展现和最好诠释。而作为构建当下生态美景的基础——种苗供应的源源不断,无疑为“生态重庆”建设竖立起一面最坚实牢固的“绿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