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湖光 山色 返璞归真——德清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
湖光 山色 返璞归真——德清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
作者:夕月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5-31 11:07:11 浏览:533
字体:
分享到:

美丽的德清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德清县城武康郊区,中心湖区面积约1890亩,相当于1.26平方公里,整个水域面积3.4平方公里,是浙江省第五大内陆湖,为长三角地区生态系统多样性高、原生状态保持最完整的天然湿地之一。

湿地公园所处的杭嘉湖平原,在二亿年前为古海洋的一部分,后由于地壳运动,古海洋转变为陆地,海岸线东移,在低洼处形成了南太湖流域众多的溪、漾、湖荡,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即为其中的湖荡之一。这里有多样性景观的典型天然湖泊湿地,总面积达10KM ,其中中心湖区面积达130公顷,水深约3米。

而下渚湖的神奇在于湖面或开阔如漾,水天一色;或狭窄如港,汊道曲折,遍布湖荡的岛屿沙渚土墩形态各异,隐伏岛屿台墩600余座,大多为竹园和芦苇地,湖中有墩、墩中有湖;港中有汊、汊中套港。其中最大的土墩为豸山岛,面积约50公顷,海拔最高处6.6米。湖中有墩(岛),墩(岛)中有湖,港汊纵横,宛若迷宫,形成了水网交错的独特水乡景观。地势高处生长有樟、枫杨、桑、竹等植物,其中竹园60公顷,桑园3公顷。地势低处芦菰飘荡,荻花泛光,其中芦苇面积约25公顷,茭园面积约5公顷。湖中红荷菱角,莲藕生香,鱼虾蚌鳗鳖等水产丰盈,其中鱼荡总面积约55公顷,水田面积约10公顷。

德清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野生芦苇密不可测,植物种类繁多,仅高等植物就有500多种,其中红豆杉、银杏等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植物也非常广泛分布,豸山岛上还生长着一大片古樟树群,最老的大樟树已经有上百年树龄。300亩的野生大豆也已经获得国家农业部的保护而划为自然保护区。而动物资源更是鱼虾翻跃、百鸟栖息。仅农田动物群就有377种,其中白鹤、鸳鸯、獐等为珍稀动物。据资料显示,目前下渚湖地区的水草丛和沼泽地栖居着野生珍稀鸟禽大约有160余种,属被国家保护的野生鸟禽有20余种,仅国家二级保护野生鸟类小白鹭数量就达一万多只,和尚山、道观山一带已经被确定为野生鸟类保护区。这种兼具大量水禽水鸟和陆地珍稀植物湿地生态系统全国并不多见。

下渚湖一带夏禹时为防风古国,防风乃治水有方之一代诸侯,故下渚湖又名防风湖。据史料记载,夏禹治水成功,邀天下各路诸侯在会稽山庆贺,防风氏因故迟到,禹把他杀死,并暴尸示众。事后大禹查明,防风氏在赴会途中遭遇天目山山洪暴发,苕溪泛滥成灾,防风氏因参加防洪抢险才迟到。且防风氏治国有方,深受百姓爱戴,不仅为他昭雪,而且还封为防风王,令防风国建造防风祠供奉防风氏神像。八月廿五祠建成之日,大禹亲临防风祠祭祀,并令朝廷载入夏朝祀典,传之后世以示纪念。今湖畔存防风山,防风山下有防风祠,防风祠每年举办祭祀防风的防风节。

如果把防风文化、良渚文化和下渚湖湿地的自然风貌结合起来,再加上优越的地理环境,与南京、上海、杭州等周边大都市距离很近,在经济发达的浙江能有这么一块人文宝地是非常不容易的。

一九八八年,防风氏祠重建,占地455平方米,建筑面积377平方米,大殿高15.88米,重檐翘角,气势壮丽。匾额书写有“风山灵德王庙”。祠中塑有防风氏神像,神像高大、慈禅,令人肃然起敬。祠前东侧立有五代吴越王钱缪《修建风山灵德王庙碑记》(灵德王是钱缪封防风的号,风山即现在的防风山)石碑。

结合景区内的地形特征和功能安排,下渚湖湿地风景区的规划总体上形成“两山一湖、一廊一带”的布局结构形式。

“两山”:景区内的塔山和防风山,两地植被条件较好,是景区的生态基质,同时又是各具特色的景区。

“一湖”:下渚湖中心湖面及其周边地区,既是整个景区的生态保护核心区域,同时又是最具特色的和吸引力的观赏区,坚持保护性开发。

“一廊”:下渚湖与防风山之间是山水的过渡地带,无论是从山顶高处鸟瞰下渚湖还是从湖中西望塔山,该地带均在视域范围内,位置十分重要。规划结合沿线村落改造,合理控制建筑布局,形成山水之间的绿色廊道。

“一带”:除西侧的山体外,下渚湖周边现状多为农业用地,规划合理利用不同的资源,以各具特色的景区景点形成一条包围下渚湖的观光带。

作为天然形成的江南最大湿地风景区,下渚湖湿地风景区以生态保护为宗旨,充分体现自然、野趣、远离噪声之特色。游览以游船为主要载体,让游客体验大自然原始的野趣、返璞归真的意境。

2011年,由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和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共同举办的“寻找中国最美湿地评选活动” 德清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被评为“中国最美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