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娟秀天成 诗情画意——黑龙江省三环泡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富锦国家湿地公园
娟秀天成 诗情画意——黑龙江省三环泡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富锦国家湿地公园
作者:李宇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5-31 11:04:15 浏览:410
字体:
分享到:

富锦国家湿地公园景观

有人说,湿地是地球之肾,因为她有着强大的生态进化功能,又孕育了地球上最完整、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也有人说,她抒写了一首最完美的诗,只有生命奇迹才能感受到,她的灵气、纯朴、娟秀和飘逸。

回眸逝去的历史,有多少人知道,距富锦市50公里处、占地面积2200公顷的“富锦国家湿地公园”,曾经也被不法分子,为了谋取利益无情地蹂躏和践踏过。

2005年保护区管理局刚刚成立时,这里曾被开垦得围堰纵横,湿地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野生动物消声灭迹。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保护区管理局按照《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规定和富锦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制定了保护湿地、退耕还湿具体规划和措施,用法律武器维护大自然的尊严,还湿地一个本来面目。

2006年初,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造福人类、给子孙留下一片绿地,富锦市政府在退耕还湿后财政减收1000万元的情况下,每年增加还湿和生境修复投入2000万元。顶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排除重重困难,开展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保护湿地资源、退耕还湿的攻坚战。在百天会战中,利用大型机械力掘12道围坝,铲平围堰1万余延长米,拆除非法建筑物18处;为了解决湿地缺水问题,加快湿地的恢复,经过调研和科学论证,创造性地利用水利工程设施实施了关闸憋水,引入客水退耕还湿1200公顷。

退耕还湿所取得的成果,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富锦国家湿地公园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家退耕还湿示范区”、“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富锦市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白枕鹤之乡”。 

回归的湿地恢复了平静,绿洲绚丽多彩,开始呈现出勃勃生机,人类与自然的亲近走出了第一步。当我们真的了解由于破坏了环境而遭到无情的报复时,才明白了大自然最终赋予我们重要的使命让人们更多的去了解和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重要性。智慧的湿地人也正是围绕这一理念实施了占地面积300公顷的生态修复区工程的建设。当游人亲临由16座生态岛构成的宛如游龙延伸整个景区的生态修复区时,一定会感受到一股新的气息。生态修复区不仅维护了生物多样性,而且也为鸟类营造了更广阔停歇地、繁殖地的空间。据调查,生态修复区建成后,湿地草本植物增加26种,鸟类增加20余种,尤其进入繁殖期,不同种类的鸟巢达2千多个,一道吸引游客眼球的风景线凸显了无穷魅力。

当我们在时间的伴随下,走进这片浩瀚的湿地,四季变化让每一个人领悟到大自然所孕育的巨大能量,许多不被人知的秘密也时隐时现出来。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神秘的大自然风和日丽、春意盎然。洁白的冰雪在温暖阳光的照射下,渐渐开始融化,从寒冬中慢慢苏醒的湿地,随着时光的推移,银白的大自然渐渐地褪去冬装,绿意盎然,处处溪流涌动、天蓝水清。

湿地早春还没有散尽,丹顶鹤、东方白鹳、白枕鹤、白翅浮鸥、绿头鸭、骨顶鸡等200余种鸟类、上万只水禽,分别从远方来到这里栖息长达7个月之久的北国之旅。宁静的湿地开始喧嚣、热闹起来,鸟儿成双结对在草丛中飞来飞去,忙碌着筑巢。它们由于习性不同,繁衍后代的方式也各有千秋。

进入炎炎盛夏,河水清澈见底,植被生长得十分旺盛。睡莲、芦苇、水葱、香蒲、荷花等近290种多种草本植物,遍及湿地水域和陆地。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各种植物生长的区域排列错落有序,似乎大自然对它们进行了巧妙的组合,在微风的轻浮下,犹如奔腾的海洋,彼此起伏、往复涤荡。

茂密的植被对各种鸟儿的生活和繁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不仅是它们休息、藏身的好去处,也是它们安家、养育后代的集结地。幼鸟陆续从这里走出巢穴,欢天喜地地到水面上嬉戏,妈妈将扑捉来的鱼、虾一口一口的送到幼鸟的嘴里,幼鸟也逐步的从妈妈那里学会了捕食的本领。

在这里,由于幼鸟的天敌很少,幼鸟的成活率几乎达到95%以上。15周后幼鸟长的象妈妈一样大小,那时候便开始独立生活了。

随着季节的更迭,美丽的大自然开始了蜕变。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在这收获的时节里,绿洲慢慢呈现出了多姿多彩。芦絮随风舞动、睡莲绽开了蓓蕾,鲜花在绿色的旷野中争奇斗妍,浩瀚的大自然处处七彩斑斓,把湿地打扮的更加靓丽可爱。

只有金秋才有的,最无暇的蓝天、最炫目的白云,与湿地的自然景观,构筑了一幅宏伟磅礴的立体奇观。这大气、壮美的湿地风光,让人心潮澎湃、流连忘返。

这个时节,已经长大的幼鸟开始跟着妈妈遨游蓝天了。昂望金秋晨空,一团团大群大群的鸟儿叽叽喳喳的飞来飞去,时儿落在水面嬉戏玩耍,时而在天空中展翅飞翔,鸟儿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南迁做着最后的准备。秋天的植被结出的果实都慢慢的随风飘逝,有的落到了水里,有的随风飘向远方……天渐渐凉爽了起来,湿地里的候鸟也随着气候的变化大回迁开始了,短短几天的时间,在也见不到它们的踪影了。

冬天来了,大地一片寂静。水域开始慢慢的结冰,凋零的植物在凛冽的寒风中摇来摇去,进入了冬眠状态。只有一代又一代、常年居住在这片沃土上的狐、黄鼬等动物出没于没有边际的杂草丛中,他们无视凛冽的风雪,顽强的生存着。洁白的玉雪又一次把大地覆盖,给富锦国家湿地公园披上了银色的盛装,阵阵寒风弥漫于湿地的所有角落,这片沃土开始显得十分的安逸、宁静……北国之冬,依旧盛开着一朵美丽奇葩。

湿地里的水如此之丰富,应该说是永无休止的外七星河水,为湿地公园宽广的水域注入了活力、提供了源泉,这片水域平均深达2米以上。

由于水域面积大,又有充足的食物源,这就为鱼、虾、水蛭等近100余种水生动物,营造了理想的生存环境和空间。

自然环境下生长的草鱼、鲫鱼、老头鱼、泥鳅鱼等各种鱼类就有20多种。它们繁殖的成活率很高,在滩涂边、沟坝旁,就能清楚地看到成群的鱼苗在水里游来游去。它们排泄的粪便又为各种水草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料。

自然界有许多奥秘,人们并不了解。记录表明,在湿地公园这片沃土上,还生存着赤狐、黄鼬、麝鼠等19种哺乳动物,他们都通过各种方式谋求生存、养育后代。

走进富锦国家湿地公园,登上高高的观景台,透过茫茫雾海眺望一览无余的湿地,天水一色、莲笑絮杨,群鸟翺翔蓝天;置身于“乐然亭,原生态清新、芳香的花草气息扑面而来,令人陶醉,广袤的大自然的风光尽收眼底;乘坐游船进入悠悠绿洲,可欣赏古朴、典雅、如诗如画的原生态美景,真可谓是游离于人间仙境;蜿蜒曲折的栈道,挺挺屹立的谐然桥……一系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巧妙而完美的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卷,不仅潇洒浪漫而且韵味十足。

美丽的富锦国家湿地公园,娟秀的景色地合天成,可谓是美得有情有意,美的有理有据,美的令人心醉。(李宇 摄/ 何志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