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万千候鸟沉湖情
作者:青苗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5-31 10:57:07 浏览:382
字体:
分享到:

长江如腰带一般横贯,洞庭如佩玉一般镶嵌。素有“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各类型的水域星罗棋布,蔚为壮观,作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沉湖湿地自然也在其列。

沉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武汉市蔡甸区西南部,长江与汉水汇流的三角地带,总面积17.4万亩。它是江汉平原上最大的一片典型的淡水湖泊沼泽湿地,是浅湖和沼泽湿地草甸相连续的湿地生态系统,是武汉市第一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国内目前珍稀水禽越冬种群较多的湿地之一,生物多样性丰富,被专家誉为“湿地水禽遗传基因保存库”,生态结构完整,功能独特,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在长江北岸极具典型性。

作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沉湖湿地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在多样性方面相当丰富。据统计,保护区有湿地维管束植物315种,有浮游植物65种,浮游动物92种,底栖动物73种,鱼类55种,两栖类10种,爬行类28种,鸟类153种,兽类 26种。

湿地,在相当程度上是禽鸟除森林之外的第二家园。在沉湖湿地这片水上乐园中,共栖息着153种鸟类,隶属15目38科,占全国鸟类总种数1329种的11.5%,占湖北省鸟类总种数456种的33.6%。重点保护的鸟类种数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8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18种、省级保护鸟类有41种。据此,国际鸟盟2003年将沉湖湿地列入了湖北省惟一的中国五大鸟类分布区之一。

沉湖湿地将典型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及其栖息地列为自然保护区的优先保护对象,力争用2~3年的时间,将沉湖晋升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际重要湿地。

目前,沉湖湿地开展的工作正在卓有成效地推进中。武汉市蔡甸区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宣传与执法方面,建立了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公众保护意识的同时,强化行政执法,打击侵占和破坏湿地行为,依法保护沉湖湿地资源,并专门颁布实施了《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在调查与监测方面,他们制定和落实各项湿地的管理制度,有序开展湿地野生资源调查、水鸟调查与监测、湿地生态监测,建立监测档案。在项目支撑方面,保护区先后利用国家、省、市专项资金1400万元,完成了2008~2012年沉湖湿地各项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修建了生态监测站、湿地保护站、湿地管理站、界碑、界桩、标牌、水生植物恢复基地、湿地实时监控系统、湿地科普室、标本室、巡护道路、监测设备等建设,为湿地保护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效的恢复了湿地生境,提高了生物多样性。近几年来,沉湖湿地新发现多年来未觅芳踪的白鹤、白头鹤、蓑羽鹤、斑头雁、白枕鹤、卷羽鹈鹕、黑翅长脚鹬等候鸟。2013年8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在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实施国家“十二五”时期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投资805万元。主要建设基础设施、植被恢复、生境改善、完善巡护道路等建设工程。尤其在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安全方面,湿地更是不遗余力。自2007年11月被国家林业局确定沉湖为“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标准示范站”以来,保护区认真抓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成立专班,制定方案预案,完善监测网络,储备应急物资,落实应急机制,以标准示范站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巩固禽流感防控阵地建设,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安全、维护生态安全。

通过以上工作,沉湖湿地生态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在迁徙涉禽停歇线路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中转地位,而且在漫长的迁徙线路上已成为一道亮丽的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