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湿地之韵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5-31 10:32:32 浏览:408
字体:
分享到: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仅为人类提供多种物质产品,而且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是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生物资源丰富,虽然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为8.6%,却蕴藏着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

我们翻开世界历史,就会发现许多文化、文明圣地发源于湿地。人类的启蒙时期,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逐水草而居”。古老的河流、湖泊,神秘的沼泽、海滨,记录了人类逐渐发展进步的过程。长江、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尼罗河孕育了非洲文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孕育了两河文明,印度河、恒河孕育了印度文明。湿地成为众多人类文明的开端,为人类的发展保存了许多重要文化遗存。

湿地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如果换成人们比较容易理解的货币语言,也许更能重新发现和认识湿地的重要性。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一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自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许多地区湿地类型改变、湿地面积减少等现象的发生,湿地生物多样性下降、自然灾害频发等生态问题日益突显,湿地变化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10多年前,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呼吁:“人与自然正处于迎头相撞的险境,人类活动为环境宝贵的资源带来无可逆转的伤害,人类必须彻底改变管理地球与生命的方式,才能逃过未来的苦难。”振聋发聩的呼吁,让全世界警醒。

中国湿地具有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显著特点,是亚洲湿地类型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为了保护湿地资源,中国政府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随着湿地各类保护政策的陆续出台,有效地遏制了湿地退化现象的发生。至2011年,中国共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50多处,国际重要湿地41处,国家湿地公园213处,约50%的自然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恢复湿地近8万公顷;主要江河源头及其中下游河流和湖泊湿地、主要沼泽湿地得到抢救性保护,部分项目区湿地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湿地保护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布局,湿地保护体系和部门协作机制逐步完善。

没有健康的湿地,就没有健康的人类。没有湿地之美,人类也将失去心灵的激荡和对美的感知。因此,为了自己,为了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到湿地的众多功能,我们必须保护湿地,珍爱生命的栖息之所。只有这样,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平衡的“美丽中国”才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