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探秘云冈石窟
作者:英子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5-30 20:38:19 浏览:545
字体:
分享到: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遗存中,有关佛教的很多,除了星罗棋布于全国各地的大小寺院外,石窟造像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我国最著名的石窟造像有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邯郸响堂山石窟、重庆大足石刻等,都是佛教中的石窟造像,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在山西大同那样一个北方荒凉之处,怎么会有惊世骇俗的石雕作品?这些大小不一的石雕佛像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这一切都让我觉得有必要去一探究竟。于是,在一个温暖的春日,驱车前往,去了解云冈石窟的奥秘。 资料上显示,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麓,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因石窟建在武周山麓,而其最高处名云冈,故取名为云冈石窟。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云冈石窟的佛龛,像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贴在云冈半腰。这里石佛聚会,石人、石马、石刻,浮雕群集,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雕群之一。 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初期开凿的大型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53年(北魏兴安二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石像大部分完成于公元495年,历时40余年,加上其余小窟,先后近50年时间。参加开凿人数,多达四万余人。 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由北京到达云冈石窟。远远望去,一座并不算高的小山,被切下了一面,想来那些为这一方水土赢得荣誉的佛像就在其中。 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窟,冬暖夏凉,幽静神秘。古印度佛教兴起后,佛教信徒、僧侣常将石窟作为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因为依山雕凿石窟、佛像,比用砖石筑建寺院经久耐用。佛教是汉代经著名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而石窟寺艺术也同时进入了中国。 当地人告诉我,大同武周山的地层岩石属于株罗纪的长石石英砂岩,石质坚硬,结构紧密,有利于石窟和造像的雕凿。云冈石窟为什么开凿在武周山?这与武周山这块风水宝地密切相关。武周山坐北向南,武周川内山清水秀,可以说是“藏风得水”的好地方。武周山位于内外长城之间,是北魏通向北方的咽喉要道,当时人马商队来往频繁,还驻扎了重要的军队,皇帝经常在这里议论国家大事。武周山成为北魏皇帝祈福的“神山”,他们在这里遥拜北方,祈求神灵保佑江山社稷。因此,北魏皇帝在“神山”开凿石窟,创建寺院,也在情理之中。 走进云冈石窟,仿佛进入了另外一种境界。黄土和黄色的岩石让人在这荒凉中的心更觉得虔诚。云冈石窟分为东区、中区和西区。一窟、二窟,位于石窟群的东端,这里风化比较严重,只有第一窟东壁后下部故事浮雕仍保存较完整。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崖高25米,中上部凿12个长方形石孔。这里分为前后两室,后室内有一佛二菩萨雕像。这些雕像体态自然,衣饰流畅,面容丰满,是隋唐时期的衣冠服饰和造像风格,为北魏以后加刻的作品。第四窟,窟前有四层木构清代建造的楼阁,顶饰琉璃,颇为华丽。窟内,中央端坐佛像一座,高达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雕像。这尊佛像,膝上可站立120人,一只脚上站立12人。大佛周围,小佛围绕,互相映衬,甚为壮观。云冈几十个洞窟中以昙曜五窟开凿最早,气魄最为宏伟。 我看到的几座宏伟高耸的楼阁,它们建筑在洞窟的前檐,被称为窟檐建筑。据导游介绍,云冈石窟的大窟前均有窟檐,但多数因战争或其它因素毁坏,现仅存的窟檐建筑为清代以后建造。第五六窟是一组双窟,窟檐建于清代的顺治八年,这组建筑朱红柱栏、琉璃瓦顶、巍峨挺拔、气势非凡,是五间四层的绕廊木构楼阁。第七八窟同样是一组双窟,辽代这里被称为护国大寺,现在的窟檐是1994年由国家拨款重新建造的。 第六窟是云冈石窟中精巧著称的一窟,走进观看确实可称“第一伟窟”。第六窟平面呈正方形,后室为中心塔柱,塔高15米,分上下两层。四壁和塔柱的佛像采用近似圆雕的高浮雕,佛像立体感很强。四方塔柱上层的立佛是具有极高水平的楼空雕刻法,这种立佛被称为“接引佛”。我们举目四周环视,发现整个洞窟雕饰富丽堂皇,几乎找不到一块没有雕刻的空间,佛像、菩萨、罗汉、飞天、供养人和瑞鸟神兽、花卉等等,真是一座热闹拥挤、琳琅满目的佛国世界。 云冈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主题突出。整个石窟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象神态各异。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建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雕刻、建筑、音乐及宗教都是极为珍贵的资料。 据专家介绍,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在一首有关云冈石窟的记游诗中这样写道:香花金粟现,钟磬白云悠。俯此众生劫,何缘彼岸舟? 在云冈石窟,如诗中所言的彼岸舟我没有感受到,但中国宫殿建筑式雕刻艺术的美我确实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历经千年的云冈石窟为我们流传下了太多的文化之美。世界遗产委员会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面对这样的文化遗存,我们只有很好的保护,让更多人来此领略它的博大和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