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亚洲社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届亚太地区人与森林论坛采访纪实
亚洲社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届亚太地区人与森林论坛采访纪实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5-30 20:03:07 浏览:475
字体:
分享到:

亚太社区林业培训中心执行董事Tint Lwin Thaung

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规划与发展处处长庄作峰

11月的曼谷虽然已是当地人口中的冬季,但仍然是夏日炎炎,树木葱葱。每隔两年,在这个热带城市相对凉爽舒适的季节,来自十几个国家的代表就会从世界各地聚集于此,参加由泰国国家林业局、亚太社区林业培训中心(RECOFTC)等组织联合主办的人与森林论坛。2013年11月19日至20日,第三届亚太地区人与森林论坛在曼谷如期举行,来自十五个国家的一百多名代表以亚太地区社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重点就社区林业与农民可持续发展的经营之道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亚太社区林业培训中心(RECOFTC)也首次发布了其最新研究报告《社区林业在亚太:包容性的发展方式》。

中国林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维长,亚太森林组织昆明培训中心主任沈立新,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规划与发展处处长庄作峰、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国际合作部项目官员雷雪代表中国出席了本次论坛。中国因近年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显著成果,成为本次论坛各国关注的焦点。

 

作为本次论坛的主办方之一,亚太社区林业培训中心(RECOFTC)执行董事Tint Lwin Thaung表示社区林业的发展是亚太社区林业培训中心成立25年来一直关注的领域,这次论坛将社区林业与促进当地居民的生计经营之道联系起来,主办方希望各国代表能从讨论交流阶段进入到实质性的行动实施阶段,为和社区林业息息相关的当地居民提供具体的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

社区林业这一概念最早产生于1968年,最初是由印度林业学家提出的,主要是指社区农村发展中,以林业为对象,以农民为主体,通过吸引社区村民广泛参加与林业生产相关的森林经营管理活动,旨在获得自身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森林产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的综合、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它是一种森林资源的社会组织形式与管理方式。

各国代表讨论中

亚太地区的社区林业

亚太社区林业培训中心(RECOFTC)的最新研究报告《社区林业在亚太:包容性发展方式》,就社区林业的地区性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进行了详细解读。报告中强调指出:亚太地区约50%左右的国家,当地社区对林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权利都十分有限。这些国家的政府机构一般通过行政手段的干预,单方面从社区居民手中拿走森林的使用权,或者只是在短时间内给予社区非常有限的对于所拥有森林的使用权。针对这一情况,本次论坛就社区林业的经营使用和所有权如何真正交给社区农民进行了重点讨论。

Tint Lwin Thaun在论坛开幕式上强调:“就亚太地区来讲,社区林业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两点是:增加社区可自主经营管理森林的面积和加强社区对于自己区域内森林管理的主

动权。”

David Gritte是亚太社区林业培训中心(RECOFTC)的高级项目官员,他参与了研究报告《社区林业在亚太:包容性发展方式》的调研和撰写。面对亚太地区现阶段并不容乐观的社区林业情况,他的想法和Tint Lwin Thaun不谋而合。在他看来,在任何一个国家,让政府完全将本地区的林业生产经营和所有权交由当地农民都需要一个过程。同时,他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和当地政府合作,让对社区和社区内森林最了解的当地居民拥有使用和经营森林的主动权是关键。根据对亚太地区社区林业多年深入研究的了解,David Gritte给出了自己认为有效的解决方案。“首先,我们要让当地政府意识到将权利交给当地居民,政府也可以从中获利,也许他们一时看不到太多的收益,但是从长远看,无论是政府本身还是当地居民都可以从中持续性地获得利益,让他们看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当政府真切感受到变化带来的好处,社区农民可自主经营管理和使用权的森林面积就会越来越多。”

虽然需要改变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是经过各个国家政府、科研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努力,亚太地区社区林业的整体情况也有了一些变化和改观。Tint Lwin Thaung在面对记者专访时介绍,最近几年亚太社区林业培训中心在调研培训和交流的过程中看到,很多国家都针对社区林业的发展和保护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以保护社区居民的权利,这种法律和政策上的保护是社区林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社区林业的概念已经有了新的扩展和变化。作为中国社区林业专家,参加此次论坛的中国林科院教授李维长表示,随着国际形式的变化,社区林业在各国的形式也有变化。具体到中国国情,虽然中国没有社区林业的叫法和概念,但是实际上中国的集体林就是社区林业的概念,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

李维长特别指出,很多国家与中国的情况相似,虽然没有在名称上将以某种形式经营管理的森林叫做社区林业,但大家做的事情,使用的方法和思路都是在社区林业这一概念和体系内的。

中国社区林业发展受瞩目

因为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所取得的瞩目成绩,在本次论坛上参会的中国代表成为其他国家争相交流的对象。从2003年开始,中国开始在福建、江西等省试点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并在2008年推向全国。经过十年的时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增加了林区农民的收入,还推动了植树造林和森林抚育经营工作的开展,这样的显著成果得到了各国专家学者和官员的一致肯定。

Tint Lwin Thaun认为,中国现在林权制度改革中取得成效是令人鼓舞的,可以看到明显的变化正在中国发生。中国有个重要经验,就是放权,不仅仅是将权利下放到当地政府,而是真正放手到农民手中,放活了经营模式。所以中国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模板之一。亚太社区林业培训中心和中国政府有很多的合作项目,希望我们能从中学习中国的集体林改经验,这对整个亚太地区的社区林业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能够让更多的国家从中收益。

李维长认为,我们中国的社区林业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因为政府和林业政策对集体林都非常重视。通过全国性的集体林权改革农民得到了真正的林权,有了林权农民就可以从森林中获得很好的效益。在这次论坛上,我和其他国家的代表分享我们林改的成果,大家都想从我们这借鉴经验。同时,我们也不可避免地碰到了问题,也有需要解决的困难。现在中国处于集体林改革的深化阶段,所以在农民分到林之后,这种小面积分散的森林资源怎么经营,通过什么样的经营措施才能从中得到效益这是一个问题。因为之前很多农民没有参与到经营之中,所以很多人不懂得经营的方法,尤其是当下需要用现代化的理念和经营手段去经营,确实对农民是一个挑战。所以政府和一些非政府组织就有责任去帮助这些农民。第二,农民们需要再组织起来,自主成立合作社或者股份制的形式,将分散的森林连成片,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之下应该能够获得更好的效益。

沈立新说,中国的集体林改革政策是很多国家羡慕的,而且改革的力度大,与之配套的相关服务也比较全面和到位。我们通过十年左右的集体林改将土地使用权交给农民,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农民投入到森林和造林活动的积极性。虽然土地还是属于集体所有,但农民70年的使用权是绝对保证的,在林地上产生的一切效益的受益者都是农民本身。农民自己做决策,然后从中获得受益,这是与林改前最大的区别,也是很大的变化。

庄作峰认为,和这次参加论坛的东南亚很多国家相比,中国的社区林业做的是比较超前的。我们经过几次集体林改革,已经将集体林的使用权下放给农户,每家每户,农民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志来经营森林。下一步,我们需要一个平台去推广和宣传这个经验。同时,在拥有了使用权之后,各个农户的经营水平不均衡,而且普遍在技术方面比较缺乏,所以政府最好可以对农民 进行培训,让他们有可发展盈利的生计项目。一方面可以提高当地的林业收入,另一方面还可以反哺到当地的森林经营当中。所以,我们在向别人介绍经验的同时,也可以向尼泊尔、孟加拉等在社区林业发展上有经验的国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