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过去的2013年,中国绿色碳汇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岁末年初,北京林业大学绿色传播中心组织专家回顾评点绿色碳汇走过的历程,评选出了2013年中国绿色碳汇十大热点事件。据介绍,这些热点事件是根据重要性、创新性、社会性、科学性以及显著度、影响力等指标确定的。这些热点事件,从多个维度勾勒出了中国绿色碳汇事业在这一年里影响日益扩大的全貌。
中国林业碳汇走上国际讲坛
排在2013年中国绿色碳汇热点事件之首的是,华沙联合国气候大会关注中国林业碳汇。2013年11月14日,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和国际竹藤组织主办的“中国角”首场边会“林业碳汇的产权及标准化研讨会”引起广泛关注。十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70多名代表热议中国林业碳汇,有效传播了中国声音、扩大了国际影响。评选专家认为,这是中国林业碳汇国际化的重要步骤,意义深远。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媒体迅速跟进报道,使边会“墙外开花墙内香”。
首批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发布
国家发改委已经公布备案的52个方法学中,并没有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因此,审核并公布备案林业碳汇项目的方法学是中国绿色碳汇史上一件大事。2013年10月25日,由国家林业局造林司组织,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等机构开发的《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由国家发改委公布备案,《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通过国家发改委备案审核。这对推动碳汇科学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科技是林业碳汇飞速发展的有力支撑。林业碳汇必须经历从定性到定量的蜕变。
森林经营减排试点取得成果
排在第三位是“伊春森林经营碳汇减排项目试点成果发布”。2013年6月3日,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伊春市政府联合发布了3项重要成果:《森林经营增汇减排项目方法学》和试点项目设计文件;伊春森林碳汇经营减排项目将产生6000吨减排量,经第三方机构审定和注册,成为可交易的生态产品;该项目的全部减排量通过碳汇托管平台,由河南勇盛万家豆制品公司按30元/吨的价格签约认购,用于中和该企业生产过程造成的碳排放。通过森林可持续经营,实现增汇减排和森林的多功能目标,在全世界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全球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早在2010年,国家林业局造林司(气候办)就组织专家开始着手研究和编写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经过多年的研究,今天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个方法学是基于我国国情、林情和森林经营实际,遵循国际规则的首个森林经营增汇减排项目方法学,填补了我国林业碳汇项目领域森林经营方法学的空白,为加快我国森林生态产品的生产,增加林区群众收入、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方法。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成立三周年
2010年8月31日,在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宣布成立。已满3岁的基金会在京召开座谈会,总结回顾、振奋精神、再创佳绩。经过3年的探索和实践,基金会已成为我国用造林增加碳汇、保护森林减少碳排放等措施开展碳补偿、碳中和的权威专业机构。3年来,基金会在资金募集、项目实施、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每年募集资金均达1亿元以上,年均碳汇造林以10万亩的规模推进,打造了“会议碳中和”林、“企业碳中和”林以及“绿化祖国·低碳植树”等活动品牌。基金会将继续以资金募集和项目建设为核心,以项目管理和服务公众为手段,以品牌维护和创新品牌为重点,充分发挥基金会“储存碳汇信用、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的公益平台功能,为服务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众多城市同步参与低碳植树节
2013年3月11日,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国家林业局信息办主办的“绿化祖国·低碳行动”植树节启动,全国十多个城市同步参与“绿化祖国·低碳行动”植树节。活动旨在倡导公众足不出户、购买碳汇,低碳植树、履行义务。所有给予该活动的捐款由专业人员以营造碳汇林的方式实施项目,既满足了公众履行义务植树的愿望,又消除了碳足迹,还保证了造林质量。实践表明,这种“网络捐款、购买碳汇、低碳植树、履行义务”的形式,简单易行,公开透明,是新形势下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的有效途径,是绿色碳汇发展与时俱进的标志之一。
首届海峡两岸林业碳管理研讨会举行
2013年10月29日,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和台湾大学、台湾中华林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一届海峡两岸林业碳管理研讨会”在温州市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相关专家就林业碳管理的研究、实践等问题开展研讨,促进了两岸林业碳汇的学术交流。国家林业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等部门机构的专家重点介绍了国内林业碳管理的发展历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开发等;台湾大学和台湾中华林学会等机构的专家分别就台湾林业碳汇管理策略、人工林生长量与碳吸等作了专题报告。
倾听心声绿动中国公益项目启动
2013年5月16日,中国人保集团公司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联手在全国推出这一主题公益活动。采取“公众网上植树、线下人保捐款”的模式开展种树活动。参与者在网上点击希望植树的省份认种一棵树,种树资金由人保集团捐到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选择点击最多的省份实施项目。最后在宁夏灵武市建设了千亩公益防护林。这一活动正式上线后,采取有奖互动的形式进行,约有2000多名热心参与的公众获得奖品回馈。这对于扩大绿色碳汇的社会影响、吸引公众参与起到了积极作用。
生态修复模式获中华慈善奖
2013年4月19日,由民政部主办的第八届中华慈善奖颁奖,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项目获“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奖”。中国绿色碳汇基金、老牛基金会及大自然保护协会、内蒙古林业厅等合作,设计启动了这个项目。该项目以内蒙古中部的和林格尔县为试点,探索适应气候变化的内蒙古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关键生态系统的综合生态修复模式,打造“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相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福建首个碳汇专项基金设立
2013年10月20日,永安碳汇专项基金设立,开辟新的营造林融资渠道,倡导企业、团体和个人通过捐资加入以积累碳汇为目的的植树造林、森林经营和保护等林业碳汇项目。该专项基金已获捐赠资金1000多万元。设立碳汇基金,可将政府投资与社会捐资有机结合,开辟新的营造林融资渠道。通过挖掘各种绿化潜力,以社会捐赠推动造林绿化,寻求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的新突破。
“碳中和”会议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不仅仅是倡导者,更是实践者。在2013年,基金会组织开展了联合国可持续消费论坛、太湖文化论坛、中国绿公司年会、中国生态文明与绿色竞争力大会、首届深圳低碳城市国际论坛、首届林业碳管理培训等六个会议,全部完成了碳中和,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在社会上起到了表率作用。
2013年的热点已成历史,2014年的大幕刚刚拉开。中国绿色碳汇事业任重道远。如何在马年“马上腾飞”,国人拭目以待。相信在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和有关单位、相关团体和广大公众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绿色碳汇事业一定能有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