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王斌 妙手仁心 谱写抗癌传奇
王斌 妙手仁心 谱写抗癌传奇
作者:郑婷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5-30 15:04:58 浏览:494
字体:
分享到:

  美国癌症学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07年全球总计有约760万人死于各类癌症,而新确诊的各类癌症患者超过1200万人。由于全球人口增长和人类平均寿命延长,预计2050年,癌症致死病例和新确诊癌症病例将分别增至1750万和2700万例。迄今为止,人类在抗癌战争中惯用的方式,仍旧是在瞄准癌细胞的同时,也伤害着整个患者机体。最糟糕的是,人类对此似乎无能为力。但是这时候,一位妙手仁心的医生站出来说:“癌症有治愈的可能性”,在给癌症患者带去希望的同时,也在全球抗癌的史诗画卷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他,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特聘专家,国内首席抗癌专家王斌。

  癌症需要理性客观的认识

  王斌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北京工人家庭,爸爸是独子,妈妈有一个弟弟。俗话说:“姑舅亲,姑舅亲,砸断骨头连着筋。”在王斌儿时的记忆中,他只有一个最近的亲人,就是舅舅。

  某一天,王斌被姐姐硬拉着去了位于白塔寺的北京人民医院。病房里的景象让年幼的王斌彻底惊呆了,骨瘦如柴的舅舅躺在那里,眼珠子黄黄的,肚子鼓鼓的,大口大口喘着粗气。最后,肝癌带走了舅舅。

  舅舅的离世对王斌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长大后的王斌毫不犹豫地走上了行医之路,然而他对癌魔的仇恨也在妈妈每次思念舅舅时无意的唠叨中日益增长。再后来,王斌在行医三十多年后又走上一条挑战癌症的创新医学之路。虽然这条路崎岖不平、险阻不断,对传统医学的治疗方式也有些颠覆,让整个医学界都在一段时间内颇有微词,但是王斌坚持走了下来。他说:“这是因为在后来的行医过程中,各种癌症病人与命运博弈的故事,让我充满了敬佩和敬畏。我想把它们留给我的孩子,留给所有有良知的医生,留给更多如我一般有爱心的人。”

  “癌症是不会轻易死人的,很多癌症病人是死于放化疗过度治疗的并发症,或者是癌症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导致复发转移的病灶压迫了重要生命脏器的通路上,引起生命脏器的严重衰竭而死亡。”王斌认为,癌症是一类全身性基因性的疾病,一般形成癌瘤的病理演变过程大概是15年〜30年,是一种慢性病。“多数病人发现自己患癌,恨不得马上托人求情地找外科医生一刀切了就放心了。这是一个错误认识,甚至是造成死亡的原因。应该冷静下来,配合医生全面了解自身的病情,制定一个相对完整或长期治疗策略与措施。”

  王斌认为,癌症治疗是一场战争,设计完整的战役才有战胜的希望,而手术、放疗、化疗、微创、生物免疫、中医中药等任何一种医疗技术都只是其中的一场战斗。单靠一场战斗就拿下整场战役是不可能的。

  在王斌收治的许多在别的医院治疗失败的病人中,几乎全是经过手术、放疗、化疗的正规途径和规范化的治疗逻辑。由于病人反复的治疗,已经形成了对任何治疗很厌倦的心理情绪。虚弱的身体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来,痛不欲生的遭遇令他们失去了治愈的希望,绝望地认为死亡即将来临。但是在王斌看来,这一类病人离死亡还远着。“确切地说,他(她)们现在癌症所在部位,根本上不会造成死亡。如果有生命危险也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丧失,而导致身体的免疫系统崩溃,营养严重匮乏,全身生命脏器功能衰竭而造成死亡。所以,癌症需要认真负责的医生去给病人做保护性的治疗,而不是打击性的治疗。”

  王斌的这一观点不止一次地被业界人士提出质疑或谴责,批评他给病人误导,不去接受正规治疗。然而王斌始终坚持着“病人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生命”的原则,呼吁无论是媒体还是医生都肩负着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正确引导人们客观理性地认识癌症、面对癌症,癌症是可以治愈的。

  基因治疗成生命科学新产业

  将特定基因导入人体,用基因治疗疾病,一直是生物医药科技的前沿领域。2003年,世界上首个基因治疗药物“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注册商标名:今又生/Gendicine)问世于中国并取得新药证书,在基因治疗领域翻开了新篇章。据了解,作为基因治疗的一种主要形式,“今又生”主要利用病毒载体传递一个正常功能的P53基因,这个基因主要起到抑制肿瘤的重要作用。

  癌症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生物现象,因此也是最难对付的疾病。要治疗癌症,当然是有效的药物和疗法越多越好,这好比像一支集团军,他的武器库中的装备既有老式的,也有最新的,这样才能有效地整合,才有克敌制胜的把握。肿瘤医生也是这样,单一的药物是不足以治疗癌症的。“今又生”开了一个好头,开创了中国创新药物的新时代。王斌说:“我们国家拥有世界第一个基因药物,作为肿瘤专家,你可以选择不用这个药,但绝不能不知道。今后肯定会有更多的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生物基因新药问世,为肿瘤医生提供更多的有效治疗技术,也使肿瘤病人有更多药物选择和获治的机会。”

  “今又生”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商品化的基因治疗药品走上中国市场的时候,这在人类基因治疗的发展进程中也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到2007年底,全世界已有1309项与基因治疗有关的研发项目正在进行中,分别涉及肿瘤、心血管、感染性疾病等诸多领域。

  王斌介绍说,实践方法上,如果我们把“今又生”这一外源性的P53基因通过局部注射的靶向给药方式注入肿瘤内,并给予一定的时间,如48至72小时,使P53基因在肿瘤细胞内充分表达,以改变业已发生的P53基因的异常现象使之趋于正常化。其结果是放化疗的敏感性将显著提高。“具体操作上,我们借鉴我国中西医结合与美国‘鸡尾酒疗法’的技术路线,在临床实践中将基因治疗和常规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我们做了许多临床研究工作,发现基因治疗的局部应用,如肿瘤内局部多点注射或者腹腔内灌注,并结合化疗、热疗、中药治疗等构成一个有效的个性化的综合治疗体系,确实在临床上收获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成功病例。”

  近十年来,世界各国已有近400个基因治疗方案获得批准开始用于临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不仅使人类更加清楚地了解自身,而且为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奠定了基础。随着基因导入系统、表达调控元件以及新的治疗基因的发现,恶性肿瘤基因治疗将会成为目前众多疑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防止肿瘤的转移、复发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王斌在通过大量临床案例的实践后预测,21世纪肿瘤的基因治疗将会取得重大突破:通过植入多种抑癌基因,抑制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抑制癌基因的应用,抑制那些致癌基因的表达,通过干扰癌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发挥抑癌作用;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通过对肿瘤组织进行细胞因子修饰,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对肿瘤细胞的溶解和排斥反应;通过整合抑癌基因抑制肿瘤生长,或导入“自杀基因”杀伤癌细胞,将基因置换和基因补充。

  从医四十年,王斌超前的无毒、微创肿瘤治疗理念使许许多多经传统医疗失败的患者重新燃起生命和希望之火,获得了国际肿瘤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被誉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医生”,“基因王”的美称由此而来。

 

  用心完善的无毒抗癌综合技术

  据已发表的基因治疗论文数据显示:135例基因治疗中晚期鳞癌病人,肿瘤消退率达到了64%,是放疗的34倍。基因治疗晚期喉癌病例,随访3年,没有一例复发,五年生存率达到了91.7%。在基因治疗中晚期癌症的道路上,王斌不断探索着。

  基因疗法用于治疗癌症的设想是:癌细胞本身是可以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的,但由于病人身体状况不好而无法发挥免疫力,这时如果供给人体可以增强免疫力的外源基因,那么癌细胞就可以被清除了。

  王斌认为,癌症基因疗法受到的最大的挑战是,送入的基因是否只针对癌细胞而不损害体内的正常细胞,基因治疗是否可被调控,而不会出现无法收拾的情况,癌细胞是否能全部被清除,真正做到“斩草除根”。由于许多癌症病人无法接受手术、放疗或化疗的治疗,因此基因疗法有可能成为挽救他们生命的惟一选择。

  2005年,看好基因治疗光辉前景的王斌和另外两名志同道合的朋友联合在北京海淀医院建立起中国首家肿瘤基因国际治疗中心,大获成功;随后,王斌又受到北京燕山凤凰医院的邀请,在房山区成功打造出新的国际肿瘤基因治疗的团队和平台。2007年,王斌受“今又生”发明人彭朝晖博士邀请,前往深圳任深圳赛百诺生物基因有限公司副总裁,从事全国基因治疗中心建设及基因治疗临床应用研发工作,以微创与基因治疗为特色开展涉外国际医疗服务;2010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肝胆胃肠研究所聘为特聘专家,负责肿瘤微创与基因治疗技术指导工作以及参与前沿技术科研项目。

  短短几年中,北京海淀医院与北京燕山凤凰医院肿瘤基因治疗中心不仅收治了大量来自中国各地的肿瘤患者,而且也吸引了来自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拿马、德国、英国、丹麦、瑞典、挪威、荷兰、西班牙、罗马尼亚、希腊、土耳其、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越南、香港等近40个国家与地区的500多位癌症患者,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收治国际病人最多的中国医院科室。大批的国际病人通过互联网得知王斌的基因治疗,纷纷慕名而来,仅2007年就来了20多个国家的100多位病人。而2005年至2007年他们共收治了300多位来自40多个国家的病人。同时也接待了如美国商业周刊、华盛顿邮报、哥伦比亚广播电视、英国电视、德国国家电视2台等全球近30多家主流媒体的采访。

  如今,王斌已经成为第一批建立起自己治疗工作室的医生,还将筹建自己的国际肿瘤专科医院,以多种微创和生物基因治疗为特色,为更多饱受癌症病痛折磨的患者带去福音。在多年研究癌症治疗法的过程中,王斌对于这一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有了自己独到的认识,也摸索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肿瘤综合治疗新模式。

  在抗癌战争硝烟四起的今天,王斌始终恪守着一名医生的社会职责,为攻克人类顽疾不懈努力着,成为抗癌路上又一个不停奔跑的光明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