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神秘的南极科考之旅
神秘的南极科考之旅
作者:农夫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5-30 13:13:04 浏览:608
字体:
分享到:

  南极,是人类最后到达的大陆,也是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

  南极,是世界上地理纬度最高的一个洲,常年被冰雪所覆盖。

  南极是神秘的,它的寒冷,它的冰山、企鹅、极光、海洋与陆地,都深深吸引着每一个探寻者的脚步。

  2015年1月27日至2月6日,神秘而美丽的南极迎来了3名来自中国的探寻者。他们是由新疆山川秀丽生物有限公司和新疆微生物学会的专家组成的新疆南极科考团。在南极科考船谢尔盖号科学探险队组织的“一个海洋”科学探险活动中,他们进行了对南极的科学考察和资料收集。

  在11天里,探险队先后登陆普雷诺岛、彼得曼岛、洛克罗伊港、纳克港、布朗站、库弗维尔岛、阿诺港,巡游威尔米娜湾、欺骗岛。新疆南极科考团积极参加探险队组织的各项培训交流、登陆考察和巡游观察活动。培训交流的内容包括救生演习、登陆艇使用、IAATO南极公约、南极考察点、南极生物圈及生物等。新疆南极科考团在登陆考察时采集微生物资源样品23份,包括企鹅粪便、企鹅栖息地泥土、苔藓等,后续将开展南极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筛选及相应的基础性研究,寻找新菌种和特殊基因型。

  时间过去了整整一年,但每一名科考队员都感觉如同昨日,所有的经历都仿佛历历在目。

南极

  遥远的南极圣地

  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四周濒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是世界上地理纬度最高的一个洲,周围岛屿星罗棋布。南极洲面积,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岛屿面积共约14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9.4%,为世界第五大陆。

  南极洲是个巨大的天然“冷库”,是世界上淡水的重要储藏地,拥有地球上70%左右的淡水资源。南极洲的气候特点为酷寒、烈风和干燥,全洲年平均气温为-25℃,内陆高原平均气温为-56℃左右,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9.8℃,是世界最冷的陆地。

  随着近年来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极地地区的气温变化对研究全球气候变暖及应对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南极冰川或冰舌区采集冰芯样品,通过同位素测定确定冰川的年龄及形成过程,同时得到历史年代的气温和降水资料,以及相应年代的二氧化碳等大气化学成分含量,能够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可靠证据。

  南极洲是由冈瓦纳大陆分离解体而成,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横贯南极山脉将南极大陆分成东西两部分。这两部分在地理和地质上差别很大。

  极地是地理和地磁极点所在地,是研究各种大气物理现象和日地关系的好场所。极区最适宜进行有关电离层、磁层、平流层、对流层特性及相互作用的探测研究,也可进行太阳活动及其长期变化对中低层大气活动影响和极区天气气候变化对太阳活动变化响应的观测研究。

  南极的地理极、地理磁极与地磁极三者之间互相分离,因而是进行地磁观测与研究的理想场所。

  南极地区拥有观测太阳黑子的理想条件。由于10至3月为南极地区的夏季,处于极昼区内,全天太阳均在地平线以上,是科学工作者对日冕、日珥、黑子进行持续监测的良好时机。尤其是在南极极点上建立天文观测站,由于那里的大气层具有极高的宁静度和透明度,对于极顶天区的天体或极昼期间的太阳可以实现不间断的观测,是在地球地表进行天文学研究的惟一理想场所。

  南极的生物多样性

  南极洲包括1400万平方公里的南极大陆、岛屿以及3800万平方公里的南极海域。目前,已知的南极陆地植物有850多种、动物150多种。微生物广泛分布于南极的湖泊。更为重要的是,南极尚有许多新物种等待我们去发现。南极的极端寒冷环境使南极生物及其多样性与全球其他地区具有显著性差异,特别是南极生物的耐寒性,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具有奇特结构或特殊生理活性的天然物质,使南极成

  为全球最重要的极端耐寒生物基因资源库。丰富的南极极端耐寒生物及多样性,为南极生物探查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也越来越受到科研界和企业界的重视。

  南极洲是地球上植物最稀少的地区。在南纬66度(南极圈)以南的广大区域里,南极大陆被一个巨大的冰层所覆盖,平均海拔为 2350米,素有“寒极”之称,仅有冬、夏两季。

  环境条件决定了南极是地球上植物最稀少的地区。南极大陆与世隔绝,陆地常年被冰雪覆盖,即使在短暂的南极夏季,也仅有5%的地区无冰雪覆盖,称为无冰区或白色沙漠的绿洲,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沿海地区。由于南极的酷寒、干燥、风大、日照量极少、营养缺乏和生长季节很短,严重地制约了陆地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致使南极没有花草树木。在南极大陆的沿海地带及其附近的岛屿上,最常见、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就是地衣和苔藓。目前,南极洲仅发现了850多种植物,其中3种为有花的高等植物。在低等植物中,地衣有350多种,苔藓370多种,藻130多种。

  南极地区的鸟类全部是海鸟,除不会飞的企鹅外,其他均为飞鸟。在南极繁殖的飞鸟有 30 余种,其中,只有雪海燕是土著居民,其他均为异洲侨民。南极地区海洋飞鸟的种类稀少,但数量却相当可观,约6500万只,如果加上企鹅,海鸟总数更是多得惊人,约1.78亿只。据世界著名海鸟学家估算,全世界的海鸟约10亿只之多,南极地区的海鸟约占世界海鸟总数的18%。因此,南极地区堪称为飞鸟天堂。该地区的飞鸟,共有33种,其中 23 种属信天翁类和海燕类,其余为海鸥类等。信天翁类有漫游信天翁、黑眉信天翁、灰头信天翁和浅烟灰信天翁。信天翁类约有3900万只。海燕类有南部巨海燕、北部巨海燕、南极海燕、开普海燕、蓝海燕、大翅海燕、白头海燕、白颚海燕、威尔逊风暴海燕、灰海燕和南极黑背海燕等19种,约1100万只。其他有南极贼鸥、大贼鸥、大鞘嘴鸥、小鞘嘴鸥、南极南方鹱、南极管鼻鹱和南极绿鸬鹚等。

  南极飞鸟中个体最大的是漫游信天翁,体重5〜6公斤,它也是世界最大的飞鸟。其次是南部巨海燕。南部巨海燕和北部巨海燕,它们的体重约4.5公斤,飞行时翅端间距可达2.1米。个体最小的飞鸟是威尔逊风暴海燕,体重仅36克,但飞翔速度极快,抗风能力很强,能在强大的风暴中飞翔,因此而得名。

  这些海洋飞鸟主要以磷虾为食,也食用乌贼和鱼类等海洋生物,在南大洋海洋生态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南极是地球上惟一一个至今没有人居住的大陆,因为这个地方常年温度在零下60℃到零下80℃,经常有风力高达12级的暴风雪在这片大陆上肆虐。尽管如此,有一些顽强的动物们却选择了这片荒凉的大陆世代生存。极光照亮了冬季的天空。南极洲正在从冬天里苏醒过来。这是世界上最寒冷、风最大的地方。刚刚回升的太阳光线几乎没有一丝丝暖意。很少有动物能够忍受如此极端恶劣的环境。可是帝企鹅可以。站在冰封的海面上,它们感受到了南极地区暴风雪强大的威力。只有相互挤在一起,它们才能度过冬季寒风刺骨的几个月。它们轮流去抵挡猛烈的寒风。帝企鹅只能生活在这里,因为南极大陆四周被大洋环绕,没有任何陆地食肉动物能够到达这里。所以与北极动物不同,它们不会受到北极熊的威胁。冬季海面被冰层覆盖。可是有一种海豹——威德尔海豹甚至整个冬天都生活在这里。它们生活在冰面下的海水中,不用惧怕上面肆虐的暴风雪。它们靠牙齿的力量始终保持着呼吸孔的畅通。只有不停地刮擦冰面才能接触到外面的空气,但那也意味着牙齿会磨损得很厉害,以至于不能捕猎或很好地吃东西。韦德尔海豹都会很年轻就离开这个世界。

  南极大陆生物稀少,然而,围绕南极大陆的海洋——南大洋,却是一个生机盎然的生物世界。特别是南极辐合带附近的水域,生物更加稠密。

  南大洋过去曾称为南极洋或南冰洋,它的北界为南极幅合带--水温、盐度急剧变化的界限,这条线也是南大洋冰缘平均分布的界线。南大洋的面积为75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惟一完全环绕地球,而没有被任何大陆分割的大洋。它具有独特的水文特征,不但生物量丰富,而且对全球的气候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南大洋中栖息着数千种海洋生物,从单细胞的浮游植物到几米长的大型海藻;从小型的浮游动物到大型的哺乳动物海豹、海狮,乃至百吨重的巨鲸;从会飞的海鸟到不会飞的企鹅,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就生物的分布而论,从岸边的礁石、沙滩到潮间带;从浅海到数千米的海底深渊;从海水到浮冰、冰上,都有它们的踪迹。可以说分布广泛,个体稠密,一派生机。

  与世界其他各大洋相比,南大洋的生物种类没有那么多,但数量却大得多,如南极磷虾,其蕴藏量约4〜6亿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南大洋的捕鲸量占世界总捕鲸量的70%;企鹅的数量约有1亿多只;海豹的数量也占世界首位;浮游植物的密度也相当高,有时每立方米海水中有1亿个细胞。

  种类少,数量多,这是南大洋生物的特点之一,正是因为数量多,掩盖了种类少的不足,使南大洋仍然生机盎然。

  南大洋生物的另一个特点是生长慢,代谢低,耐寒冷,耐黑暗,个体大,寿命长。例如南极的某些鱼类,每年生长几厘米;南极鳕鱼能忍耐-1.89℃的低温;罗斯冰架发现了耐黑暗而腹中空空的浮游生物;帝企鹅能忍耐-60℃〜-70℃的低温,平均体重为43公斤;蓝鲸的体重高达150吨;象海豹的体重达6吨;最大的乌贼重达143公斤。同位素测得某种南极鱼的年龄为1600年⋯⋯这些都是上述特点的最好例证。

  南大洋中稠密的海洋生物,丰富的生物资源,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在一次次的科学考察中,南极的神秘面纱将被一层层揭开,人类也会对南极更加了解。

  美丽的南极,神秘的南极,令我们终生难忘的南极!

新疆南极科考团

采集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