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扬的轻音乐环绕在耳边,小桥流水、曲径通幽。走进四川省都江堰市石羊镇七里诗乡景区,这样的田园画卷在林盘中随处可见。林盘中有一个早已出名的“猪圈咖啡”,每天吸引着从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
“今年上半年咖啡收入相较于去年同期基本是翻了一番,平均每天能卖出近300杯。”坐在“猪圈咖啡”的屋檐下,在茂林修竹中品着手工磨制的咖啡,创始人宋建明和记者聊起了这杯咖啡的幕后故事。
回乡创业
杜甫曾有诗云,“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描写的就是居住在林盘里的惬意。川西林盘是蜀地乡村固有的一种传统聚居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乡村院落与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田间绿岛。
遍布于四川各地的林盘,是镶嵌在天府之国广袤土地上的一颗颗、一块块“绿色翡翠”,它是对“诗意栖居”的最佳诠释,也是传承天府文化和乡愁记忆的鲜活载体。一个个网红“林盘”的诞生正是都市人情感疗愈的需求投射。
丰厚的旅游文化资源是“三遗之城”都江堰的一块富矿,在川西林盘保护修复中,都江堰按照景区化标准打造精品林盘,积极培育游客青睐的生活消费新场景,不仅推出了多个“网红”林盘,还孵化出了一家“宝藏”小店——猪圈咖啡。
石羊镇“猪圈咖啡”,充分利用传统养猪场进行改建,以食槽、石磨、簸箕、拌桶等传统农具为饰,以原生竹林、乡间小径、花田池塘筑景,成为凸显川西生活美学、顺应消费升级的网红打卡地。2020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一杯咖啡”卖了1000万元。
“我小时候家里非常穷,18岁就外出打工,到过广西、广东、重庆等地,做过焊工也学过厨师。当然学的不够好,但我始终怀揣着梦想,想创业自己当老板。” 宋建明说。
通过勤俭节约,宋建明终于有了一点积蓄,2006年在外地开了第一家火锅店。由于缺乏经验,缺乏厨师团队,开始一直在亏本,要向亲戚朋友借钱来维持运转。“但我坚信只要自己脚踏实地,诚信做人,一定会成功。在咬牙坚持下,生意逐步有了起色,从最开始的6桌发展到35桌,天天爆满,天天排队,生意非常火爆。” 宋建明开心的说,随着乡村治理不断地发展,曾经偏远落后的石羊镇在成青旅游快速通道修通以后,反而变成了离成都最近的乡镇,每天都是车水马龙。石羊镇通过各方面的治理,环境也越来越舒适,还在旅游快速通道旁修了近100公里的绿道,串联了项目、田园、林盘,吸引越来越多的成都人到这儿居住。这时,他开始冒出一个想法,自己能不能回来做点事情。
在外创业的人,始终是游子,为了生活确实很不容易。特别是每次回来看到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子女,那种不舍和矛盾真的很让人难过。再回想自己小时候那种穷怕了的感觉,宋建明回乡创业的心思越来越重。
“说老实话,放弃35桌天天爆满的火锅店,回去重新创业,谈何容易?但我心里憋着一口气,就是想坚持自己的梦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我不顾妻子反对,回去跟村领导讲,家乡现在变化这么大,我想回来做点儿事情。领导听了非常高兴,让我不要急着开火锅店。要先出去学习,想办法提升各方面的理念,做好规划,再来做事情。” 宋建明说。
那一段时间,宋建明先后到浙江、上海、北京参观学习。在浙江参观“牛栏咖啡”的时候,他就突发奇想,能不能把废弃的猪圈利用起来开一个“猪圈咖啡”?
“我们那边地震以后不能喂猪了,现在国家控制养殖,不能污染环境,所以大家的猪圈就都废弃了。参观回来后,我说干就干,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关心下,结合学习到的设计理念,修理了小的树木,利用村里以前废弃的砖、瓦、风鼓机、打谷机之类的物件来布景,保留了川西院落原有的原貌,保留了周围的农田,也保留了原先的机理。我们整个院落没有搬走一户老百姓,利用院落资源共同发展。”宋建明说,让他意料不到的是“猪圈咖啡”一炮而红,成为众多网友追捧的打卡地。
猪圈咖啡展厅
让乡愁成为乡村吸引力
花盆是猪的食槽、凳子是打谷子用的桶、还有鸡公车⋯⋯充满年代感的农事工具在宋建明的改造下有了文艺范儿。“生活越是城市化,人们越有回归自然、守望乡愁的需求,接下来还将思考更多新创意,让游客不虚此行。”宋建明说。
为什么猪圈咖啡会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宋建明有着自己的思考。“让咖啡馆升级,从产业结构和业态配置上下功夫。”宋建明笑称,如今咖啡馆已从1.0版跨越到了2.0版。从面积上来讲,今年咖啡馆增加至3个院落,还增加了运动场和儿童游乐区。此外,在业态的配置上,也在不断更新升级,游客来到猪圈咖啡,不仅能喝咖啡,还能吃火锅、看表演,又推出了以豆腐为主题的伴手礼。“接下来,我们还将规划住宿区域,让游客的‘过景游变过夜游’。”宋建明说。
最令宋建明骄傲的是,猪圈咖啡帮助乡里乡亲提高了收入。“这里所有工作人员都是附近的村民,目前解决了80多人的就业问题,人均工资超过3000元。”在宋建明的指导下,猪圈咖啡附近的村民也做起了生意,开了豆花饭店、副食店、小吃店,大家都富起来了。“这是过去几十年乡坝里想都不敢想的事儿。”豆花店老板说。
“当然,能让一杯咖啡火起来,凭自己的一己之力是远远不能做到的,这得益于七里诗乡景区越来越丰富的业态。”宋建明认为。
“猪圈咖啡”打造完成后,获得了不错的反响,紧接着他又开始打造了川西音乐林盘,配套了丛林穿越。这些项目完成后,政府也非常关心,给与很多支持,帮助宣传推广。“游客的评价都很高,他们觉得在这儿可以找回儿时的记忆,远离都市的喧嚣,放松身心,拍了很多小视频免费帮我们做宣传,很快就刷爆了成都人的朋友圈,简直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宋建明说,他也喜欢拍小视频,经常在微信、抖音做宣传,项目就吸引了媒体的关注。通过这几年的发展,他们的项目被评为成都市AAA级旅游景区,获得了很多奖项,他本人也很荣幸地被评为“返乡创新创业带头人”。
“川西林盘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同时,良好的自然环境为我们开展传统文化体验孕育了肥沃的土壤。”作为一名返乡创业者,宋建明坦言,吸引他的是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公园城市建设带来的无限前景。
“我们是开放式的项目,所以疫情得到控制后,游客又陆陆续续地回来了,7月份的营业额比去年同期翻番,今年的营业额接近两千万。如果没有出现疫情,我们有信心突破两千万。” 宋建明告诉记者,在项目发展过程中,他们带动了“又竹堂民宿”、“胖大嫂豆花饭”等接近10户老百姓来参与发展,现在解决了100多人的就业。
如今,石羊镇上的七里诗乡景区在田园诗歌特色的带动下,不断探索乡村旅游创新,孕育着更加丰富的多元业态,成为新晋的公园城市打卡地。“未来,我们希望把这里打造成为成都乡村旅游消费的新场景。”石羊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七里诗乡”通过10公里左右的田园绿道,将川西林盘、现代大地景观、民宿农庄、特色美食、“诗乡七坊”(米坊、面坊、油坊、茶坊、酱坊、酒坊、磨坊)等原乡人文场景和社区商业场景一个个主题景点串联起来,构成了一幅精美的画卷,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诗歌之乡、中国田园诗歌小镇,也是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六个分会场之一和四川省首届庆丰收活动的主会场。
川西林盘
“猪圈咖啡”的启示
猪槽改造成咖啡桌,拌桶改成了凳子。废弃的自行车、风谷机等,或置于林中,或挂在墙角,栽种多肉、绿萝等花草的物件则由猪食槽、大竹笼等改造而成。猪圈不再是以往的猪圈,咖啡的嵌入化腐朽为神奇,貌似简单的相加、相融,产生了巨大的“能量裂变”。是什么促成了“猪圈咖啡”呢?
宋建明说,他自小对乡村、乡情、乡亲、乡愁有着浓重的情结,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确立,激起了他返乡创业的“雄心壮志”和“奇思妙想”:本着“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着力建设水润天府、诗意乡村。随着游客量飙升,他又追加投资,相继租下周边自留地和林盘,将咖啡馆从1.0版升级为2.0版,把川西音乐林盘打造成集观光旅游、品茗喝咖啡、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旅游消费新场景。
淡淡的咖啡香萦绕在林盘间,成荫的绿树如一把把天然遮阳伞,让人进入其中顿感舒爽。乡村振兴的研究者品着咖啡如数家珍:有林盘诊所,老中医坐诊“名医堂”,望闻问切;有音乐剧场,以传统民族乐器传颂中华经典之声,奏响国乐盛宴;有热气腾腾的火锅部落,有甜蜜之屋和爱情海,有乡村运动场和探险乐园⋯⋯猪圈是生态代表,咖啡是产业支撑,乡愁忆记融入产业形态,情景交融,似幻又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消费打卡。
来自成都的游客认为这里的吸引力在于四方面因素:一是川西林盘里有美景、有生态、有乡愁、有基础;二是有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战斗堡垒作用,即“一组三会一联盟”(院落党组织、议事会、管委会、监事会和林盘乡村旅游联盟);三是有政府资金政策扶持,政府补贴三分之一、旅游协会支持三分之一、农户自筹三分之一;四是靠农民主体作用,让群众在乡村振兴的故事中当主角,用他们自己的故事打造极具乡村特色、个人特色的独立IP。
川西林盘建设是成都生态价值转化的一个关键环节。如何让发源于古蜀文明时期的川西林盘在新时代不断焕发新的生机,这是需要各方认真思考的问题。“要坚持以绿道为纽带,以特色镇和川西林盘为载体,以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为路径,围绕营造高品质生活场景、新经济消费场景,加速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努力诠释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成都市文旅负责人表示。
“作为一名党员,就要有所作为;作为一名书记,就要有大局意识,要抱团发展。”宋建明既是川西音乐林盘修复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他要将自己的家乡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成为成都乡村产业振兴的“新样本”。(文/胡 三 《绿色中国》2021.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