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绿水青山映初心 走进“两山”理念发源地安吉余村
绿水青山映初心 走进“两山”理念发源地安吉余村
作者:吴越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5-27 21:50:55 浏览:566
字体:
分享到:

一个深藏在天目山余脉只有280户人家的山村,为何吸引全国游客前来学习参观?7月18日中午,烈日炎炎下,一辆辆大巴将游客送进余村,他们一下车纷纷赶到石碑前合影留念。

村口矗立这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巨石纪念碑,正向游客述说着这个小山村的发展答案。70年来,余村人从“求生存”到“谋发展”,从“盼温饱”到“讲环保”…..在绿水青山间,他们再谋绿色发展新篇章。

“‘两山’理念创新实践从余村出发,正为中国乡村传送发展经验。”安吉天荒坪镇余村老党支部书记鲍新民向记者感叹,“这条路,算是走对了。”

 
 

“炮声”震天响中  余村“迷路了”

 

在鲍新民记忆里,上世纪70年代全家8口人常常吃不饱饭,改革开放后生活才有了“盖起两层楼、骑上自行车,添置电视机和电冰箱”的大变化。而这些变化,要从上世纪80年代余村大力发展“石头经济”——采石矿、造水泥、烧石灰说起。

“当年全村有200多户村民,85%的家庭从事与矿相关工作。”天荒坪中学退休校长、余村村志编纂者李熙庭介绍,“矿山、水泥厂最多一年给村集体带来380万元收入,那时的余村是安吉县响当当的富裕村。”

三个矿山和一个水泥厂成了余村的宝贝,村民们一个月工资能抵上以前一年收入。尝到甜头后,余村炸矿山的炮声此起彼伏。“矿区一旦放炮,一公里外的村民家的玻璃门窗都会被震碎。” 35岁的天荒坪镇党委委员、余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回忆,“小时候余村常年笼罩在烟尘中,伯父也曾在炸矿山时受重伤……”

矿难像是“定时炸弹”,让矿工安危难测;一旦下雨,余村的溪水就像酱油一样黑;连绵的青山也无声“抗议”:山上的成片的竹林黄了、竹笋小了,连那棵千年银杏树也不结果了……时任余村党支部书记的鲍新民看到了这些变化,开始犹豫、怀疑是否继续开矿?他召开村干部会议讨论了很久,相持不下。

那时,余村“迷路了”。

 

践行“两山”理念 寻回发展初心

 

“关停矿山和水泥厂,让我们喝西北风吗?”村民的质疑,让当时的鲍新民辗转反侧,彻夜未眠。2005年,余村关停了最后一个矿山,意味着村民们无班可上,没有收入来源。“当时余村连村干部、保洁工的工资也发不出来。” 鲍新民感叹道,当时村民的生活像是一夜倒退了30年。

为什么敢这么尝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像定心丸一样,让余村争当绿色发展先行者。“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得真及时!”说起这,鲍新民他紧缩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他听我汇报了余村主动关停复绿矿山的做法后,立即肯定道,‘你们下决心关掉矿山,这是高明之举!过去我们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03年,我省将“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一条正式提出。此外,安吉县也将“生态立县”确立为发展战略。很快,乡村转型发展的号角,率先在余村吹响。随之而来的变化,让鲍新民至今记忆犹新。“天空重放湛蓝,山渐渐又绿了,长出来的竹笋味道也变好了,溪水也渐渐清了。”说到这里,鲍新民露出了笑容。

迷茫的余村,回归生态,收获红利。

 

把余村交给年轻人 当好乡村振兴“模范生”

 

在翠竹环绕的山坳里,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14年不停歇。

行走在余村主干道,运矿石的拖拉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景区载客观光车,沿路的每户村民家里,都开起了农家乐、文创店等。从村民的生活变化中,记者看到了余村的转变与前进方向。

余村“90后首富”胡清杰,正是变化的亲历者。上世纪90年代,他站在家门口的村道上留下一张照片,据他介绍,这条路每10分钟就能路过一辆装满矿石的拖拉机,他父亲也曾是一名运矿司机,而现在村里的这条路,对他来说是条“致富路”。“最忙的一天中午,有600多名游客通过村路来到我家的农家乐。” 胡清杰笑着说,当时把游客分了三批就餐才坐得下,总共上了63桌饭菜,这天忙坏了。除了农家乐,胡清杰还和父亲在余村的河道里开起了荷花山漂流,“相比农家乐,漂流收入更好。”他说。

“离家已经二十年了,过年回来在余村走了一圈,就让我下定决心回老家。” 两年前,已经在西安安家的村民胡斌,带着妻儿回到了老家开民宿。当记者问起入住率,胡斌直接爽朗地说:“嗨,别管有多少人住了,反正去年纯收入有30多万。”

值得一提的是,余村上个月又有一位大学生回来了,村民汪玉成回村当党支部书记。“在走访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村民对未来更好生活的诉求。”汪玉成告诉记者,接下来余村继续围绕田园观光区、生态旅游区、美丽宜居区三区建设,打造国家5A级村域景区,当好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乡村振兴“模范生”。

“余村经验”,属于中国。 汪玉成期待着将余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经验更好地传播给游客,“通过导游口述,游客未必真能了解发展经验,接下来余村将业态延伸至教育培训、研学,让来者都能把经验带走。”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