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安全理念是生态文明最基本的理念之一。
生态安全的含义
生态安全问题的提出源于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造成的人为环境灾难。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全球性跨国域的环境灾害的出现,“生态安全”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对于生态安全的研究起步较晚,到1990年代后期才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国际上对生态安全尚无公认的定义,国内外有许多学者认为生态安全(ecological security)也称环境安全(environmental security)。生态安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安全定义以美国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1989)为代表认为: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资源、社会次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组成一个复合人工生态安全系统。Geoffrey D。Dabelko等认为狭义的生态安全专指人类生态系统的安全,即以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或生态条件)的安全为对象的,是人类生存环境处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国内对生态安全也有不同的界定,如认为生态安全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平反映(肖笃宁等);认为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新主题,生态安全是生态系统自身的健康、完整,具有可持续性,并为人类提供完善的生态服务(陈星、周成虎)。
本词条认为,生态安全是指维系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生态环境不受侵扰和破坏,生态整体处于平衡与活力的一种状况。生态安全首先是全球性的,是“地球村人”的最基本的共同安全观;其次是国家重要的安全战略,它关系到民族生存安全、粮食安全、国防与军事安全、能源安全、食品安全;第三,生态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具有可持续性和完整性;第四,生态安全是相对发展的一个动态的过程。国家生态安全与全球生态安全相辅相成,从根本上看,没有全球的生态安全,也难以有国家的生态安全,所以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是各国人民的共同义务,我们作为地球村上的一个公民,毫无疑问要为维护全球的生态安全而努力。
生态安全的主要特点
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在工业文明观的操纵下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类工业病蔓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凸显危机。因此,现代生态安全有着鲜明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生态安全的全球性与综合性
生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概念,一方面,我们处在自然—人—社会复合生态系统中,这个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另一方面,21世纪是全球化时代,环境问题已成为重要的全球性问题。国家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国的生态灾难有可能危及邻国的生态安全(陈星、周成虎),如国际性河流的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气体增多等。因此,对生态安全的治理和维护不只是一个国家的事情,不能仅停留在国家层面上,而应多层面考虑,扩展到全球的层面上。
生态安全是一个系统体系,由诸多方面因素组成,既有自然生态方面的因素,又有社会方面和经济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生态安全体系。
2、 生态安全的复杂性及不可逆性
生态安全的复杂性包括生态危机后果的严重性和生态破坏后恢复的长期性。生态安全是相互联系的复杂的体系,其单方面生态环境的损坏,会影响到相关环境和整个生态安全的质量。资源枯竭、环境退化造成的生态危机,通常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能得以挽回。
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是复杂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大自然的支撑力有限,倘若生态破坏的程度超过其环境自身修复的能力阈值,往往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如野生动植物物种一旦灭绝,也便从此消失了,并且会遵循28几何次方的规律致使其他物种的相继消失,最终危及人类的覆灭。
3、 生态安全的外部性与战略性
生态安全的外部性关系着我们实际生活的空间和生态状态,关系着人民切实直接的生态质量,是最外在、最直接、最暴露的危机。
生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生态安全的治理需要战略性思维和眼光,在制定重大方针政策和建设项目的同时,应该把生态安全作为一个前提,只有这样才能立足于当代,造福于后代。
国家生态安全是生态安全的核心
美国著名的环境专家莱斯特•R•布朗1977年在《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一书中提出要重新界定国家安全问题,并将生态安全列入国家安全的行列。现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都把生态安全作为国家重要安全战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生态安全同国防安全、国家政治安全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它是从内部保卫国土平安,事关民族存亡、国家兴衰,古今中外历史上因为生态环境遭破坏导致国家灭亡,家园毁坏,人民流离失所的案例比比皆是。所以要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民族永续发展,就必须保护国家生态安全。
2、国家生态安全与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食品安全成为我国四大安全战略,且前者是后三者的基础与保障,如国土生态安全通过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链,不但影响粮食安全,而且影响食品安全,从而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这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
3、国家生态安全是国防安全的重要基础。国家生态安全涵盖江河山川、天空海洋、水土保持、物种繁衍等,既是国防的对象,又是国防的基础。一是生态环境恶化将增加国防的难度;二是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人民健康,当人民群众周边的生态环境恶化、土壤污染、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严重,那么就容易引发许多疾病,将对国防的人力资源产生深远影响;三是生态环境恶化会产生生态难民,不但影响社会稳定,而且会对国防产生许多负面影响等。
4、生态安全是社会决策和经济政策的基本出发点。要将国家生态环境政策与经济政策统一起来,实现生态效应、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的相统一与最优化,才能有事实上的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5、生态环境问题往往是跨国问题。常常会引发许多外交摩擦,甚至引起战争。
6、要警惕生态侵略。特别警惕一些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生态侵略。如转嫁污染、掠夺资源、获取生态情报,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丑恶行径。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是每一个国家政府最基本职责。建设美丽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作贡献,是我们大国的担当。(文 廖福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