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心寻城市绿魂 筑梦智能池塘 ——访西安泽源湿地总经理郭强
心寻城市绿魂 筑梦智能池塘 ——访西安泽源湿地总经理郭强
作者:秦诗言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5-27 01:06:52 浏览:933
字体:
分享到:

如今,城市池塘几近绝迹。由于城镇道路、地产、管网等开发建设项目挤占了大量的土地空间,导致池塘容积不断缩小和大量消失。因景观需求而建的水池大部分由水泥、混凝土筑成,硬质化现象十分明显,急待解决。今年,凭借“城市绿魂 乡村绿钻”的中国智能池塘一体化设备逐渐为外界所知,变得小有名气,西安泽源湿地的总经理郭强功不可没。

说起郭强,陕西省环保产业协会最年轻的副会长,环境人士都知道池塘情结:赴外地考察学习,有时间总会走大街穿小巷取经测量;下乡调研,总是四处询问、观察、记录各地小微水体如何,大会小会经常谈到如何打造池塘景观。

2017年,西安泽源湿地科技股份公司,这个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绿色中国常务副理事长单位,在郭总带领下携多项发明与专有技术,迎刃而上,立志为美好城市乡村家园添妆增彩。

对园林池塘情有独寄

郭强对池塘工作始终怀有深厚感情,这与其多年来的学习、工作经历有着紧密的关系。郭强生于河北,性格外向,喜欢在水边嬉戏,伴着河流长大。1999年,考入华北电力大学学习,从那时起,他就与环境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天漫步在花园一样的校园里,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抖擞。在校学习期间,郭强就对园林池塘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除了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自己动手将电力技术和水结合,制造小型动力池塘,亲历小水生境的制造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园林池塘工作的认知和理解,这也为他日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研究生毕业后,郭强进入到泽源湿地公司工作,选择投身环境事业。尽管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复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任务很艰巨,郭强深感肩上担子重,但使命感驱使,不忘初心,他决心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从2011年开始担任负责工程及技术的总经理,尽管环境、污水治理项目与传统园林池塘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但郭强始终认为,污水项目也是一种放大版的池塘处理行为,特别是生物基质、漂浮床、专用菌等理念可在池塘处理上融会贯通。在工作中郭强对小微水体的感情不减反增,并且在工作中接触、学习到了更多的关于池塘治水等方面的知识。

在泽源工作期间,郭强先后参与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北京海淀北部新区水环境改善示范项目、周至生态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渭河下游渭南城区段水环境综合治理、成都市温江区水立方公园、周至县集贤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PPP特许经营项目等,均获得社会高度认可,也让郭强从初出茅庐的技术人才成长为管理层人员。

泽源智能池塘

对工作尽心尽力的郭强,对自己所干的行业产生了不可抗拒的使命感,“这是切切实实为我们百姓服务。”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次水塘改造处理中,他来到两位村民的家中,将排污管道和污水处理设备进行了连接。两位是居住多年的老村民,村里的各种变迁发展都在他们记忆中;这次污水一体化设备在进驻之后,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善,他们高度评价:“以前各家各户在没有统一管理和设施的情况下,只能自行处理生活污水,对村民的居住环境、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污水中还有大量的有害物质还会造成疾病的传播;这次村里进行水源环境改造,我们非常高兴也非常支持,今后再也不用担心污水无法处理,以及污水对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了,这真的是一项造福百姓,利国利民的安心工程啊。”

从数次治水经验,郭强深刻认识到,治水仅是第一步,如何与水互动、与景互融,能让科学技术与未来水池发展结合,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境,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绿色发展坚持发声

因为对池塘的热爱,郭强对于绿色发展的理解比一般人要更加深切。西安泽源湿地公司在其带领下则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这家公司成立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生态湿地污水处理项目,他们在陕西参与建设的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周至县花园式湿地污水处理项目,都成了行业标杆。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拥有国家专利6项、专有技术30多项的老牌环保企业,却突然在2017年开始了转型之路——研发中国智能池塘一体化设备。

“目前公司60%的财力、精力继续坚持湿地项目的建设运营,另外40%则进行生态综合体以及智能池塘一体化设备的建设。”郭强认为,转型之路不可谓不艰险,但也势在必行。他深刻意识到,目前污水处理项目的发展空间已经非常有限。生态文明理念提出后,如何使理念变为现实,发展成实体经济,这应该是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2014年,公司紧贴四川温江实施“生态立区、生态兴区、生态优区”战略的理念,按照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参与温江生态文明战略规划、水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的起草出台,为温江区提出建设生态田园型现代化新区的构想。

仅这一次参与规划,公司名声大振。这让郭强再次认识到理念革新的重要性,他更加坚信想要绿色科技的发展,技术和宣传缺一不可。

作为陕西省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郭强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工作原则,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环保经济快速增长为目标,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出产业发展需求,全面整合公司内优质环保资源,编写关键技术研发方案,解决了项目突出的环境问题。在2017年一带一路”西安国际环保产业合作高峰论坛上,郭强围绕环保企业“走出去”做主题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环保和园林产业有可能成为下一轮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陕西省环保产业在西部领先,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我们的未来非常光明。”

郭强不仅将目光放在国内,更展望国际,他积极参与国际会议,投身绿色发展的国际领域。2017年,他作为企业家代表赴英国伦敦参与中欧企业家峰会。

郭强参加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中欧企业家峰会

此次中欧企业家峰会聚集了近500位中欧政要、企业家领袖和专家学者。在为期两天的7个分论坛中,参会代表们将共同探讨“一带一路”战略、境外融资并购、中欧科技创新合作、文化体育创意产业、“工匠精神”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热点话题。郭强表示,参加中欧企业家峰会,让他站在国际的角度,听到很多国内听不到的声音。比如,欧洲企业家对中国市场的消费力非常认可,他们普遍认为中国消费者对高端品质产品的需求已经远远大于对廉价商品的需求。但是国内的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产品的不自信,阻碍了中国企业的发展。

在此次峰会上,他发现,中欧双边互补优势明显,合作潜力巨大。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企业缺乏创新技术和自主品牌,而欧洲经济发展正处于“窗口期”,企业亟待资金注入和市场拓展,盘活中国企业急需的专利、技术、品牌等优势资源。欧洲作为世界工商业文明的发源地,其优势产业如绿色环境、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环保、等也是中欧企业家们探讨合作的重点领域。

英国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也是中国资本进入欧洲的门户,近年来不少中国金融机构来到英国拓展市场,寻找在欧洲的合作机会,在此次峰会上中欧企业家们也对合作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尤其是绿色领域。

郭强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更多中国有为企业的长期努力。作为一家以绿色发展产业为战略布局主要方向的企业,泽源一直坚持极致的产品精神。也因此,他渐渐下定大力投入研发智能池塘一体化设备的决心。

 

亲力亲为前线钻研

在采访中,郭总的手机一直在响,他有礼貌地经记者同意,接完电话后匆匆赶往池塘试验地现场。

在施工地,我们看见现场的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先期管线和底座的铺设,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郭强全程参与了项目施工的协调和指挥工作,看着一座座设备安装成功并开始运行,流出清澈的水流,他的心情很是激动,高兴地对记者说:“以前小时候生活环境中的水池和河流无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乱排乱放,存在各种交叉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现在随着我们主导的智能池塘一体化项目的实施,水池的情况将得到大幅的改善,不仅是景观上,更多在多元效益上逐渐形成“建得起、用得好、管得了”的目标导向,在项目结束之后,当地人民也可以逐步地参与管理运营,操作流程也会逐渐简化,方便后续管理和维护。“

在池塘试验地中,我们看到以层级式带状铺装渐次低向水面,“这里会辅以步道、平台、景墙、花架、水景、密林等元素,可打造一处开放自由,与水互动,与景互融的新型休闲园林。”他自豪地提到。虽然这里只有几座池塘,但其层次感强,层层叠叠,富有变化。他介绍说,在设计建设中,设计人员结合场地标高,还设计了观赏路线和临水游赏路线,打开了沿路可进入空间,从而将人们引入池塘观赏区内,其多层次的景观构成,提供了不同的景观视野,徜徉其中,能让人感受到细腻景观的明秀天成。郭强补充,现有许多城市水景只能看、赏、闻,而不能亲。除游泳池外,亲水已成为城市奢侈品。“池塘作为小微水体具有亲和力,潋滟的清波、摇曳的花草,还有鱼儿、青蛙和不知名的昆虫,为大人和孩子带来无穷乐趣。作为建设美丽城市的小景观表达手段,池塘之美在于水的活力与灵动,风格迥异。可作为硬质城市广场的柔性点缀,可镶嵌于公园绿地,也可不经意间出现在街角路边。可充盈楼间空地,也可静躺于别墅庭院。并与喷泉、跌瀑、沟渠、灯光等充分融合,交相辉映,只有这样设想,才是城市绿色新动力。”

成都温江“地下瀑布”

在产品结构上,郭强介绍,这一切包括一体化设备、配套产品和景观升级产品。一体化设备主要由生态池体、生物净化装置、雨水过滤器、太阳能提升装置、地下水渗滤器、智能检测系统、落叶收集器高度集成于一体,通过快速过滤、深度净化、循环等工艺去除大部分有机物,通过可控渗滤系统保持水量衡平并补充地下水;配套池塘生物基质、植物漂浮床、供氧装置、吸泥机、安全报警器等产品,营造优良水生植物生长环境,保证池塘生态系统健康;通过花草、小动物、景石、廊亭栈道、光雾泉瀑等搭配,打造斑斓水景,形成生动、鲜活的自然景象,实现景观升级。

“池塘,为什么我要做池塘呢?因为池塘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价值啊。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的美誉。池塘属人工湿地的一种,堪称‘肾细胞’。”池塘在平原地区多称为水塘或涝池,多为人工开挖积水而成。在农村呢,主要是作为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为村民提供生活用水。而在城市,主要用于游玩赏憩、景观配置。池塘在山区和丘陵地区称山塘,多为山谷截流而成。”在介绍池塘梦源头时,郭强声音更高了些,“我们的池塘,可做10平米,也可做20000平米,形态各异,可散点分布。”

郭强喜欢研究历史,他也向我们谈到:“纵观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长河,我惊喜地发现既有“半亩方塘一鉴开”,也有“池塘生春草”,更有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墨池”轶事,白居易“晴空星月落池塘”的隐逸文化,也有近代作家朱自清“荷塘夜色”的深情描述,流行歌手传唱的“童年”时光……太多诗词歌赋、名人典故,池塘有着不可估量的文化传承价值。”从古至今,引经据典,结合当下工程,郭强真正发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长时间的前期调研工作并没让郭强深感疲惫,他越战越勇,更加明确池塘的生产是市场所需。

 

智能池塘孕育而生

以十九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引,建设美丽中国为契机,西安泽源湿地科技股份公司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携多项专利、专有技术,荣誉推出中国智能池塘一体化设备,丰满海绵城市建设毛细体系,为美丽城市、乡村建设增加灵动风景。

轻便环保高科技材料筑成池体,与雨水收集过滤器、生物过滤装置、落叶收集器、补充地下水渗滤器、防重物跌落报警器、新型太阳能水泵水质提升装置、安全隔离装置、智能手机APP预警等,高度集成于一体。其模块化设计,特色化搭配,可根据客户需求及地形差异,演绎百变造型,圆如满月、方如棋局、形如折扇、叠如罗汉,风格迥异。具有工期短、用地灵活、安装简便等特点。

智能池塘一体化设备

雨水、市政供水、再生水等来自不同渠道的水源,经过快速过滤,有效去除悬浮物及部分有机物;再通过深度净化、循环工艺,去除大部分有机物,优质水体缓缓注入池塘,并保持平衡状态;当水量过大时,可通过周边溢流孔流入渗滤系统,补充地下水。

专设落叶收集装置快速清理杂物,保证水面清透;搭配植物培养基、生态漂浮床,营造优良水生植物生长环境;清风徐来,花草相映、浮萍涤荡,摇曳生姿;粼粼清波,鱼翔浅底、蛙跃成趣,水生态系统自然天成;岸边七彩卵石铺设、花木成荫,廊亭栈道、光、雾、泉、瀑点缀其间,斑斓美景跃然眼底。

池塘可作为硬质市政广场的柔性点缀,可镶嵌于公园绿地,亦可不经意间出现在街角路边;可充盈楼间空地,亦可静躺于别墅庭院。并与喷泉、跌瀑、沟渠、灯光等充分融合,交相辉映;提供城市赏水、玩水、亲水空间,成为绿色新动力。

大河涛涛,阔湖汤汤,浅池小水星罗棋布,能够填补城市小水面空白,增加空气湿度,改善热岛效应,有效缓解雾霾、调节小气候。打造千渠万塘格局,缔造池塘之都,让城市呼吸、大地润泽。

…………………………………………………………

本期封面人物小档案

郭强,陕西省环保产业协会最年轻的副会长。1980年5月生于河北省邯郸市。2006年4月,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热能工程系。2011年进入西安泽源湿地科技公司。2015年5月至今,任西安泽源湿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他致力于研究中国智能池塘一体化设备,丰满海绵城市建设毛细体系,为美丽城市、乡村建设增加灵动风景。他的心愿是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天然的湿地及池塘生态环境,让绿色环境围绕每个居民。

文 本刊记者  秦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