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建设数字中国 增进民生福祉
建设数字中国 增进民生福祉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5-27 01:03:56 浏览:520
字体:
分享到:

随着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数据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成为社会共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要求进一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让科技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数字经济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利用互联网融合创新,提升经济效率、催化新技术和新业态,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此外,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还被广泛应用在政府管理、社会民生、艺术文化、生态建设、军事科技等领域,对增进公共服务效率、提供生活便利、提升整体精神文明、保障国家安全起到关键作用。

建设数字中国,让创新科技服务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对于解决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主要矛盾、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保证经济健康发展、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22万亿元,数据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据CNNIC统计,2017年前11个月全国移动互联网数据载量达到21.2 EB,接近2015年全年数据载量的5倍。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各级政府已经逐步建立起信息办公网络,医院、学校等其他公共服务机构信息基础设施逐渐完备,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成为现实。

公共数据开放已被证明是提升数据利用效率和私营部门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英国政府在免费公开部分地图数据后,涌现出包括游戏开发、环保、电商等诸多以公开地图数据为基础的移动应用创新。我们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制定统一的公共数据开放规则。在条件具备的部门或地区示范建设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和数据产品流转平台。

建立健全数据市场体系和交易机制,是发挥市场在数据要素配置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专家指出,针对目前国内数据市场良莠不齐、管理较为混乱的现状,应加强数据市场制度建设,确定市场的监管主体,保护数据价值形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组织和个人的权益,完善各类在线交易平台的竞争机制,防范不规范的企业行为破坏市场秩序、损害用户隐私。

数字中国建设是覆盖全社会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除了政府的投入,还需要引入企业、行业组织、高校和科研机构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科技企业崛起,国内涌现出许多具备国际一流技术和开发能力的民营企业,已经具备了用市场化的手段合理组织调动各方资源合作建设数字中国的条件。如果形成社会力量参与数字中国建设的激励机制,有效汇集社会各方力量,数字中国建设将大大加快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