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声,一个认识整整25年的老朋友。提到张宏声的名字,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太熟悉。如果说人们已经逐渐淡忘上世纪80年代末就声名鹊起的著名歌手张宏声,那一定会记得当年热播大剧《渴望》以及那首家喻户晓的插曲《每一次》,“茫茫人海,终生寻找,一息尚存,就别说找不到,希望还在,明天会好,历尽悲欢,也别说经过了……”,而这首歌的演唱者就是张宏声。
张宏声隐退后的动向鲜为人知,直到2017年7月的一天,在天津尚格综艺集团成立大典上,那首《每一次》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时,很多熟悉《渴望》电视剧的人突然被张宏声的歌声调拨出过往的记忆,观众们睁大眼睛,看清楚了原来站在舞台上的就是离开了歌坛近20年的张宏声时,才明白原来他一直生活工作在老家天津,原来他在离开乐坛后就在天津开起了大酒楼。那天持续不断的掌声特别热烈,张宏声的心情也格外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一个当红歌手在鼎盛时期隐退,张宏声意想不到的选择究竟有怎样的“渴望”?
今年2月3日下午,本刊记者接受张宏声的邀请,来到天津,参加了当晚在喜洋洋大酒店金色大厅举办的张宏声重返歌坛“声势再起”2018新春演唱会。并对他再次进行独家专访。张宏声也向记者敞开心扉,诉说自己心中20多年的“渴望”。
少年的记忆
说起对于家庭的记忆,张宏声用一句“贫穷”敲开了记忆里的时空大门,轻轻酌了一口杯中的酒,张宏声说:上世纪70年代的生活不像现在比较富裕,那个时期物资匮乏导致饥荒四生,在那个时期所有生活的物资都要用票置换,所以那个时期的孩子基本都是营养不良。
张宏声兄弟姐妹6个,像其他大多数家庭一样,家里8口人只有父亲一个人工作,父亲干活非常辛苦,但家里的生活也只够温饱,并没有多余的开支用在孩子们的文娱方面。张宏声说,小的时候自己最期盼过年,喜欢听热闹的鞭炮声,更喜欢是有新衣服穿和好东西吃。张宏声儿时比较顽皮,还因此得到了一个响亮的外号“张小嘎”。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天津人,深受曲艺文化的熏陶洗礼,张宏声非常喜欢听相声,经常去听著名相声大师马三立的相声,至今张宏声都能够背出几个马三立的经典桥段。
张宏声的音乐天赋是从小就展现出来的。那个年代人们对于音乐的认知十分有限,父母并不认为学习音乐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因为父母不支持自己学习音乐,张宏声人生的第一管长笛就是他在小学二年级自己用一根塑料管挖了几个箜制造出来的。虽然他的笛子音色比真长笛差好多,但他都非常满足也非常珍惜。
据张宏声的回忆,直到他进入高中以后,他才终于迎来了真正意义上关于音乐的发展,在音乐课上脱颖而出的他,一下就被老师看中,并带着他参加大大小小的音乐比赛,且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至此以后,他的音乐之路慢慢走上正轨。让张宏声记忆深刻的是,当时学校里有一台钢琴,在他眼里钢琴是一种灵魂乐器,如果能够触摸到那架钢琴对张宏声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满足,但钢琴室的门都是锁着的,张宏声只能透过窗户望琴止渴。终于在某一天张宏声发现琴房窗户的玻璃碎了,他顾不上可能被碎玻璃划伤的危险,从窗户翻进了琴房,当时手指终于放到琴键上时,那种被电到的感觉他至今仍记得。
张宏声和父亲
尽管拥有音乐天赋,但最终张宏声没有考上音乐学院,这样结果让他非常沮丧。高中毕业后张宏声在家调整了近两年时间。这期间,自己的哥哥姐姐以及家族里的兄弟姐妹纷纷都参加了工作,一直没有支持态度的家里人此时也为张宏声安排了工作。在那个年代,能安排进工厂工作非常不容易,但是性格倔强的张宏声偏偏不走寻常路。无论家人怎样劝,坚决不进厂工作。或者正是因为他的这份不甘平庸的心,也才有了后来在音乐上获得了巨大成就的机会。
那时候的张宏声知道,想要追求音乐梦想,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支撑。为了坚持学习音乐,他第一次尝试下海经商,他的第一庄生意是搞了一个熟肉制品加工厂。张宏声起早贪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成为了当地的第一个万元户。父亲为此感到十分欣慰和骄傲,希望他在这条路上可以继续走下去。但是将音乐当作毕生追求的张宏声悄悄约了同好,一起买琴,一起排练,搞起了“地下”音乐。
在那个把音乐当作下九流的年代,人们是瞧不起玩音乐的人的。张宏声不敢告诉父亲自己在做什么。有一次排练完回家,张宏声正好在家门口碰到父亲,父亲二话不说,将张宏声手里的琴抓过来,狠狠摔到了地上,并且将他也狠狠揍了一顿。这次的矛盾让倔强的张宏声再一次下定决心,要在音乐路上闯出一片天地,证明给家里人看,音乐是他的生命,也是可以让他找到自我价值的唯一方式。“我知道,父亲再生气,他也不会打死我,但是没有音乐,我想我会死。只要我不死,我就要将音乐梦想坚持下去!”张宏声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分明看到了他眼里透露出来的坚定。
张宏声后来进入了天津广播艺术团,并且随团在全国演出,收入比较可观,最多的一次演出费达了700块钱。在当时的700块钱是很多人一年的工资。当他自豪地交给父亲这700块钱时,他认为自己成功了,用他的坚持,换来了音乐道路上的成功,也向父亲证明了他所热爱的音乐,可以让他很好的生活。但是父亲依然认为他是不务正业,希望他继续打理家里的生意,张宏声还是拒绝了。
当我问起他,有没有因为家人的不支持,而怨恨家人,他摇摇头说,“没有。怎么会有恨呢,一个人心里都是负能量,还能把音乐做好吗?那时候看到别人站在台上,我有的只是羡慕和嫉妒,他们有专业的舞台、专业的灯光音响、专业的团队、专业的设备,这都是我所不能比的,但是我只能继续走自己的路。我能怎么办呢,家人对这个行业有很大的抵触,我只能说,家人的不支持,是我最大的无奈吧。”
《每一次》唱红大江南北
真正为张宏声打开音乐事业大门的是中国轻音乐团。就职于天津广播艺术团的张宏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参加了1988年的央视第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并获得了大赛的优秀奖以及荧屏奖。担任大赛评委的导师里就有王明、凯传两位著名音乐人,因为王明是著名歌唱家李谷一的恩师,当时也正巧中国轻音乐团在扩容招收演员。王明老师将张宏声极力推荐给了时任中国轻音乐团团长的李谷一,张宏声的实力打动了李谷一。自此张宏声成了中国轻音乐团里的一分子,也和那英、韦唯、付笛声、于文华、刘欢等成为了兄弟姐妹。李谷一曾说:“我当年发现宏声的歌唱天赋后,立即把他招入中国轻音乐团,他与当时的韦唯、付笛声等演员不同,因为他有很丰富的表演经验,而且天赋出众。”
1988年,张宏声参加《中国十大青年作曲家暨十大歌星演唱会》演唱的是作曲家伍嘉冀的两首作品《梦诉》、《颤栗的感觉》,演唱会上雷蕾听了张宏声的演唱之后,被他的歌声打动。因此,张宏声在那个演唱会上得以结识作曲家雷蕾。他们在攀谈是时候,雷蕾说,可惜可惜!《便衣警察》这个电视剧已经播出了,如果早认识你,《少年壮志不言愁》这首主题歌我一定会请你演唱的,你的声音更具有磁性,一种正能量的磁性。有了这一次的邂逅,于是在中国第一部大型室内连续剧《渴望》拍摄中期,作为本剧的作曲,雷蕾便邀请了张宏声为电视剧《渴望》演唱插曲《每一次》,随着《渴望》的播出,张宏声和毛阿敏、李娜以及他们的歌一夜之间响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舞台上的张宏声
多年以后,张宏声在一次央视的音乐专辑中,雷蕾和先生著名词作家易茗一起做张宏声的专辑特约嘉宾,易茗说出了他的肺腑之言。
起初《渴望》找男生唱《每一次》的时候,易茗并不看好张宏声,觉得他这么年轻的一个毛头小伙子能理解这首歌的深度吗?能唱好《每一次》这首歌曲吗?直到宏声录制完了这首歌,他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并十分的认可了张宏声的演唱。
1989年末,中国电视剧史上第一部大型长篇电视剧《渴望》播出后轰动了全国。这部集结了张凯丽、黄梅莹、孙松、李雪健、韩影等一大批实力派表演艺术家的长篇连续剧在两岸三地一炮而红。片中插曲《每一次》也因此被人广为传唱。随着《渴望》一举拿下电视剧界包括飞天奖在内的七项权威大奖,取得骄人成绩,《每一次》的演唱者张宏声也在当时红透了两岸三地。
张宏声走红后便成了各大电视晚会的热门艺人。1993年张宏声和刘欢、韦唯、毛阿敏、那英、解晓东、蔡国庆、屠洪刚等入选“观众最喜爱的全国十大歌星”。与此同时,因为电视剧《渴望》巨大影响的衍生效应,当时许多的电视剧主题曲、片尾曲,也不断的找到张宏声。张宏声先后为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京都纪事》、《颖河故事》、《淮阴侯韩信》、《生活挺有意思》、《多情剑客》、《中国缉毒警》、《中华第一街》、《市民天秀》、《青春卡拉OK》等百余部电视连续剧担纲了主题曲以及片尾曲的主唱,并且同时在《京都纪事》中成功饰演了夏明华一角,成为了当时歌手大胆涉足影视的尝试者之一。1996年张宏声荣获中国十年歌坛成就奖。
然而就在张宏声事业如火如荼达到巅峰时,让许多歌迷意想不到的是张宏声却突然选择了隐退,歌迷们便逐渐的失去了张宏声的消息。直到2017年7月的一天,在天津尚格综艺集团的成立盛典上,那首《每一次》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时,很多熟悉《渴望》的人的记忆忽然被唤醒,观众们睁大眼睛,看清楚了原来站在舞台上的就是离开了歌坛近20年的张宏声。原来他一直生活在老家天津,原来他离开乐坛后就在天津开起了一家大酒楼。
起起伏伏从商路
张宏声说“其实,我做生意做了20多年,其中也有失败过,但却一直提醒自己,不要害怕从头再来。”退隐歌坛后不久,张宏声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天津,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在河东区开了一间酒楼,并且给酒楼取了一个较有寓意的名字“喜洋洋”。
张宏声和喜洋洋大酒楼的员工们
谈起开酒楼的初衷,张宏声坦言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他一直都没有忘记重回歌坛的愿望,希望可以把酒楼经营好,有了经济基础才能做出完美的音乐。其二,天津是故乡,在这里开一家味道好又价格公道的酒楼,也算得上是造福百姓。
虽然是在自己的家乡,但万事开头难。在酒楼运作的初期,问题便一个接着一个的出现。怎样才能在最少的预算里,装修出宽敞明亮的用餐环境?要抓住客源就要先抓住食客的味蕾,该使用什么样的菜系菜色,才能吸引和留住食客?在会吃的天津餐饮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价格定在什么位置才算公道?又比如酒店的构成部门较多,管理人员及员工如何调度管理?又怎样才能去保持卫生标准?对于初入餐饮行业的“新手”张宏声来说,这些都是挑战。他只能事事躬亲,慢慢在摸索中前行。
作为酒楼老板,人事管理应该是经营难题中较为突出的一个了。众所周知,服务行业的人员流动大,很难能够培养出核心的酒楼管理班子。对此,张宏声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他认为,之所以留不住工作人员是因为企业的凝聚力不强。而加强凝聚力的方法就是在老板和员工之间建立一个信任的关系。在员工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施以援手,帮助他渡过难关。那么,这个员工自然就会心怀感激,并且还会努力工作。而其他的员工也能从中认识到,这是一个有爱的集体,是一个值得为之付出的集体。有了这样稳定牢固的信任关系为前提,又何怕人会走呢?所以,在张宏声的酒楼里,一直都有着对家境贫寒的员工进行补助的传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以善为先,以人为本”这大概也是张宏声的内心深处的处事原则的写照吧。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理念和修为,今天在喜洋洋工作的大部分员工,都平均有了六到七年的工龄。问及一位来自陕西的姑娘王霞,她告诉笔者很多人不愿意离开喜洋洋,都是因为舍不得张总,“他待我们像自己的家人”。
有人说,张宏声是被商业耽误的歌手。当他毅然决然决定从商开酒店,本身音乐市场已然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是他依然默默关注着音乐趋势,
他经人介绍,接到了一个电视剧配乐的工作。在张宏声而言电视剧音乐领域同样是梦想的一部分,也可以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施展拳脚,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并且抵押了北京的两套房子,找来李谷一等一众前辈明星,制作音乐。这么大的明星阵容,配上顶级的录音设备,本以为可以有个好的结果,可惜,他再一次失利。制片人在收到歌曲之后,并没有按照之前说好的给他相应的酬劳,反而销声匿迹了。
经过一连串的阻力和不顺,张宏声又再度把精力放回到了酒店经营,2006年7月13日,喜洋洋大酒店连锁分店开张了。这家营业面积超过五千平方米的酒楼位于天津市河东区六纬路上,功能集合了大型宴会、KTV、餐厅等于一体,开业的当天张宏声娱乐圈的一众明星好友到场祝贺,其中包括歌手那英,齐秦,迪克牛仔,文章,王洁实,张凯丽,孙松,李雪健,韩红,付笛声、任静夫妇,周华健,游鸿明,刘欢,周艳泓,以及他的恩师李谷一夫妇等。据酒楼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从《喜洋洋大酒楼》开业直至今日,时常都会有很多演艺界明星来酒楼吃饭。如当初给酒店取名所寄予一样,几年间酒楼的生意也如其名字一样越来越好。也可能真是应了那句老话,花无百日红,就当酒店生意如日中天的第六七个年头,酒店所在的区域因为受某市政建设影响,生意就渐渐回落了好多,但即便这样也没有丝毫影响张宏声的壮志。
2014年年底,张宏声到上海办事,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自己忠实的歌迷季东晨。张宏声与季东晨一见如故,有心的小季在张宏声离开上海的前夕,将一份企业股权转让书交给了他,按照股权书载定,张宏声将以无需实际入资的情况下,持有季东晨企业的百分之三十的股权,当时只要他签下字,就意味着他拥有了生平第一家文化类型公司,但张宏声婉转谢绝了季东晨的好意。
现在,张宏声不仅拥有了自己的文化公司、影视公司,同时他的喜洋洋在经历了一段灰暗岁月后,也渐渐在复苏。回顾20多年的从商之路。张宏声身上有两个优秀的品质是不能被忽视的。第一就是不惧归零,努力坚持。第二就是永远怀抱着回报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心。
初具规模的大树开心农场
也许是因为多年从事餐饮行业的缘由,张宏声非常注重食材来源。有机时蔬不仅让菜品更加可口,更要为每一个客人的健康负责。“将所有酒楼里的食材都换成有机绿色。”这成了他下一个想要实现的目标。
想法虽然是好的,但是实施起来却是苦难重重。首先,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问题。市面上的有机蔬菜都会比普通蔬菜的价格贵上一成。如果将所有的食材都变成有机的话,就会大大增加运营成本。其次,就算能够解决成本问题,酒楼每天食材的需求量是很大的,这就需要有一个固定的有机蔬菜供应商。这,又到哪里去找呢?
正在张宏声对这个难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他曾经的学生向他提出了一个建议。“老师,既然这样的供应商这么难找,不如我们创办一个自己的农场吧。”说这话的是一个叫王彦懿的小姑娘。她从小就跟张宏声学唱歌,两人说是师徒,却也无话不谈,算得上是“忘年交”,而他的妈妈也是正是张宏声的发小邻居李华洁女士。先期李华洁经营过一个小庄园,张宏声觉得这个想法很有建设性,将这个小庄园扩大成一个有机绿色农场也不是没可能的事。
说干就干,在确定了这个想法之后,张宏声就和他的学生来到了天津市西青区的第六埠村,考察在这里开农场的可行性。正值秋天,第六埠村到处都是收获的景象。他们先参观的是一个果园,随手摘下一个苹果尝尝,甘甜适口。旁边的老乡还介绍说,这个苹果之所以这么甜,就是因为没有打过农药,是无公害的。然后,他们又去稻田,看到了机器收割的场面。旁边有一个指挥的人,一问,才知道是第六埠村的村长——郝庆水。村长听说张宏声想要在第六埠建立绿色农场的想法之后,随即表示支持。他说“我们第六埠村热烈欢迎每一位想要来这里共同建设家园的投资者。来了这儿,大家就是一家人,有问题就积极和当地政府沟通。我们能提供的帮助一个都不会少。毕竟,不管是我当这个村长也好,还是您想要建设绿色农场也好,归根结底是为人民服务的嘛。”村长的一番话,让张宏声很感动,也更加确定了要在这儿建立一个大型绿色农场的想法。
“我是一个行动力很强的人。只要是说出去的目标,只要这个目标是利国利民的,我一定会坚持不懈的完成”。
张宏声憧憬着大树开心农场的美好未来
在各方的努力下,凭借李华洁女士对庄园的这些管理经验,张宏声终于和李华洁女士在第六埠村开始建设他的有机农场——大树开心农场。时至今日,农场已经初具规模“生态养殖”是农场的主要管理理念。为此,农场内专门开辟了河沟,用于养殖鱼虾。另外,整个农场种植40多种应季蔬菜,20多种果树。在培育的过程中,不打农药,争取产出真正的无公害有机蔬菜。如今的农场已是硕果累累,并源源不断的供给喜洋洋大酒楼,上到了食客的餐桌。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创建一个绿色农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张宏声做到了!这份成功大概是来自于他骨子里的执拗与对世界的真诚吧!
天津市西青区第六埠村的村长郝庆水(左)和张宏声在农场里一起采摘西红柿
“我的年纪已经不轻了,但是,我还是想要继续发光发热。”从早年当歌手,到如今成为一个生意人,拥有自己的酒楼和农场。张宏声始终对将来充满激情,好似全身有使不完的劲儿。他还像当年那个唱《每一次》的小伙子一样,永远深情,永远满怀希望。
“茫茫人海,终生寻找,一息尚存,就别说找不到”。也许冥冥之中,这首歌就预示了他的人生。总是在寻找,只要有一线期望,就不会放弃自己的目标。
“《渴望》和我是一生的缘分,认真坚持、永远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只要认准了就不放弃,即使累些也值得。”望着整齐的大棚、绿油油的农场和如士兵般挺立的树苗,张宏声不自觉地又哼唱起那首歌“每一次微笑都是新感觉,每一次流泪也都是头一遭……”如今的张宏声不仅是优秀的企业家同时还担任着天津市红桥区第十八、十九届人大代表。虽然隐退的时间里没有再登台为歌迷唱歌,但他却经常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向有需要的人捐款捐物。说到歌迷;张宏声眼涩了瞬间说;我想他们,我选择回来继续为大家唱歌。
重返歌坛的未来计划
2018年2月3日,张宏声“声势再起”新春演唱会的消息,几乎刷爆了天津的大半个朋友圈,张宏声在他名下的喜洋洋大酒店金色大厅举办他阔别歌坛,阔别歌迷20年的重返演唱会,期盼了他20年的歌迷终于在狗年新春前夕迎来了他的复出演唱会。一段段经典资料重现屏幕,一首首经典老歌重现舞台,前来助阵的嘉宾有王洁实、宋薇、张鹤等实力派演唱家,也有当下流行歌手木子烁、郑知文等,都给台下的观众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视听盛宴。可是张宏声却始终认为自己并没有把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观众朋友。因为身体原因,这次的演唱会他坚持带病演出,不想给前来捧场的观众留下一丝遗憾,可天不遂人愿,嗓子一度险些失声。演唱会进行中途,张宏声不禁多次落泪,表示愧对于前来支持他的歌迷朋友,没有调整好自己的最佳状态,辜负了歌迷对他的信任。尽管这场演唱会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尽管身边的朋友、歌迷一再表示演唱会十分成功,但是严于律己的张宏声还是认为自己可以做到更好。
张宏声在大树开心农场里劳动
重返歌坛对于张宏声来说,是对歌迷的一种不离不弃的感恩,对音乐的一种忠贞不渝的态度,但在华语歌坛新人辈出的今天,张宏声需要太大的勇气,也需要太多的鼓励,用张宏声的话说这次他会尽全力,尽全力去回报歌迷,尽全力去回报朋友,尽全力去回报恩师,也尽全力去回报音乐。
现在,张宏声身边有了一个新团队护航。这个团队来自上海,契合在老音乐和新华语音乐的时代接点之间的一个团队,它的主要负责人是中国著名音乐人吴颂今门下蒋文华。今年2月3日,张宏声的复出新春演唱会正是蒋文华担任的艺术总监,同时也是演唱会现场的总指挥。据了解,张宏声2018年将在天津体育馆开演唱会,定名为“此声相伴”的这次演唱会目前已经提上日程。在喜洋洋酒店笔者也有幸见到团队里的一位北方姑娘名字叫小麦,她告诉记者今年7月对于张老师的歌迷来说,应该算是个惊喜的月份,张老师将在复出后发行他20年后的第一张专辑大碟,这张专辑不仅有张老师的老歌,也会为张老师推出一些新歌,为张老师亏欠了歌迷20年的感情做个小小的弥补,相信歌迷会看到一个全新归来的张宏声。
张宏声的音乐道路上,有太多朋友的相助,之所以想要重返歌坛,也是在众多朋友和歌迷的关心和支持下,才有信心继续将音乐做下去,把歌唱下去。用张宏声的话说;要感谢的人还是有很多,支持了我那么几十年的歌迷,曾经为我写下《每一次》的雷蕾老师夫妇,我现在的音乐团队,我酒店的所有员工,我最重要的领路人恩师李谷一,好朋友王洁实,周艳泓等等,我的父母,哥哥姐姐,好多好多,如果可以我还是想用我最擅长的方式,都放进我的音乐里,唱在嘴里,永远记在心上。
本期封面人物小档案
张宏声,男,出生于天津,著名歌手,音乐人,乐评人,天津湖北青年创业商会名誉会长,天津市政协海外委员,天津音乐家协会会员。代表作:电视剧《渴望》插曲《每一次》。现任天津喜洋洋餐饮连锁集团董事长,天津大树开心农场庄园联合创始人、董事,上海精岳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天津正航影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股东、董事,甘肃泾川守娟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股东、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