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4日上午,在首届川商返乡发展大会项目签约仪式上,好彩头食品股份公司与巴中恩阳区政府正式签订协议,在巴中恩阳区新注册投资主体——四川好彩头食品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该项目总投资16.5亿元,选址恩阳区柳林镇。
2017年3月,四川巴中基地实现试生产,5月在恩阳正式实现大批量生产,不到一年时间,项目完成投资6.27亿元,产值已达4亿元,发展成为巴中市食品行业龙头企业。据了解,好彩头一期项目实现了300余个就业岗位,随着二期、三期、四期的项目的投产,将实现2000余个就业岗位。在“好彩头”全部投产后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20亿元以上,年纳税也不会低于1亿元。2019年好彩头公司计划在主板上市。
在外奋斗20多年,割舍不断的乡情,将何敏这个四川巴中的“女儿”唤回了家乡。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好彩头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敏的奋斗史堪称跌宕起伏:从产值过亿到破产负债,最后“东山再起”,她用亲身经历证明,这是一个属于奋斗者的时代。
跌宕起伏的经商路
“一个人没有上过舞台,你永远都不可能拥有舞台。”全国两会期间,何敏畅谈了她的创业故事和幸福感悟。在她看来,奋斗背后的幸福感除了来自财富与成功,还有一份对家乡感情的回馈和对责任、承诺的坚持。
42岁的何敏如今已经是食品饮料加工行业里知名的企业家。但在这份成功背后,她和家人走得并非一帆风顺。
19岁那年,在重庆读书的何敏认识了陈忠实,两人相识、相知,最终结成伉俪并一同在福建发展。“1998年时,我们的企业就有过亿的产值了。”回忆起过去,何敏难掩自豪,但危机总是悄然而至。伴随着事业蒸蒸日上,她和丈夫遭遇了一次重创。
“感觉生意很好,但资金却出现问题。”何敏说,当年缺乏防伪概念和知识产权维权意识,企业开展的兑奖促销活动遭遇了“李鬼”,凭空多出的兑付金从一开始的资金“小窟窿”很快演变成了整个资金链的断裂。何敏的企业破产了。
“当时欠了几千万的债务,那是在20年前,你想想这个压力有多大。”何敏告诉记者。谈到那一次破产经历,何敏感慨颇多,她坦言那次经历给她和家庭带来的压力和震动很大,但她从没有因此萌生过一丝退却的念头。
“骨子里有一股气,我不能认输,我要去拼。”何敏说,也许因为她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人,所以更能理解成功来之不易。而大山的滋养更是造就了她不服输的个性,“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年轻,有什么不能去拼的,不就是从头再来嘛。”何敏说,那时候她只能忍辱负重与债主沟通,“希望他们相信我,我们不会逃避,我会一点点努力,把钱都还上。”背负着沉重的欠款压力,背负着曾经的商业伙伴离去的现实,凭着从亲友中东挪西凑的一点启动资金,何敏和家人决定重新开始。
“每天一大早就去公司,天黑才走,带孩子、做事业,过年都在忙工作。”回忆起再次创业的那几年,何敏感慨良多,尽管也遇到了很多挫折,但每次她都靠着骨子里的那股气顶了下来。
“绝不能放弃!我要把以前的欠款都还上,我厂里这么多人要吃饭要生活,这是责任,也是动力。”何敏说。
2005年前后,不服输的何敏终于成功东山再起,福建好彩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逐步成为了国内知名企业。
在外闯荡的日子里,何敏始终没有忘记家乡父老和社会,没有忘记生她养她的这块红色土地。在何敏眼中,家乡巴中的乡亲对她的爱护是无价之宝。从每次见面脱口而出的昵称,到廉价但美味的乡村馈赠,何敏对家乡和乡亲有着质朴的感情。前几年,何敏再次回到家乡时突然感觉到,记忆中曾经年富力强的叔伯们如今已经老去,“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思绪让何敏下定了决心,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去。
“我回乡创业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要把厂建在这里,让年轻人能够就近上班,这样他们既可以赚钱,又方便照顾自己的长辈和孩子。还有一点,我觉得把企业放到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既是一种有效带领当地老百姓脱贫的方式,也可以实现持续造血。”
2016年,何敏和丈夫响应国家返乡创业的号召,在巴中建立四川好彩头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16.5亿元。对于取得的成就,何敏不掩饰她的自豪感,未来她还计划建立专门的职业技术学校,为家乡的人才培养贡献更多力量。
“我希望能为家乡做更多贡献,这就是一种幸福。”何敏说。
作为人大代表的建议
今年3月8日,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开放日,何敏获得了发言机会。虽然自己在家乡的产业已经做得有声有色,但她希望能为更多的创业者争取政策和支持,让所有希望通过创业奋斗的人,能够免去后顾之忧。
何敏建议,进一步加大对革命老区和边远贫困地区的政策、金融、项目支持力度。“建议国家有关部委牵头协调,发挥中东部科研机构在企业转型升级、技术信息服务、新能源、乡村旅游产业规划实施等方面的研发优势,探索中东部与西部对口支援共享模式,创建专门科研机构、孵化园区和投资顾问团队,储备项目库,供返乡创业人士投资选择。”
“家乡就是我们的根,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不仅企业要发展,更须要生态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才能真正留住人才。”何敏认为,实现乡村振兴大战略,打好乡村脱贫攻坚战是大前提。
那么如何打好乡村脱贫攻坚战?何敏代表提出,要发展地域优势特色产业。实体经济及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内生动力,是重要力量。“我们四川好彩头食品公司正努力把家乡的好山好水好食品,研发好、生产好、营销好。”
秉着扎根家乡建设的态度,好彩头食品集团站在市场经营及其市场规则的角度,负责任专业化前瞻性地,把市场机会、风险危机控制点、如何节约资源减少损失更大增效的思路和方案,积极主动与家乡政府和乡亲们交流分享,甚至培训教育等。“让家乡人民和我们一同投入到美丽家乡的建设中。”何敏说。
“巴中的交通方便,可以辐射成都、西安、重庆三市,物流一天就可以到货,对企业来讲非常方便。”何敏对记者表示,近几年巴中的交通发展迅速,区位优势日益凸显,投资软环境日益成熟,让企业投资巴中更加有信心。2016年12月,何敏更是将“好彩头”总部从福建晋江迁至四川恩阳。
“脱贫攻坚需要产业支撑,如何结合本地实际来培育产业是贫困地区面临的重要课题,巴中同样面临这个挑战。”对此,何敏认为,应该打好“公司+基地+农户”这张牌,充分发挥巴中空气质量好,农产品生态无污染的特点,重点抓好市场需求大,又适宜巴中农村种植的绿色食品,为当地的脱贫攻坚提供助力。
“比如魔芋。魔芋作为联合国卫生组织推荐的十大保健食品之一,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大巴山、米仓山等海拔700-1500米中高山区是魔芋的最适合生长区,当地群众也有种植习惯,巴中发展魔芋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何敏告诉记者,她们已把魔芋产业发展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之中,全力助推脱贫攻坚,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为此,何敏建议,发展农业产业过程中,在产业培育、科技支持、金融贷款、农业保险等方面,相关部门应给予多种途径和方式的协调支持,消除农户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国家一直鼓励和支持西部发展, 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政策号召下,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城市回到乡村。今年两会,何敏还带来了“希望加大西部欠发达地区返乡创业扶持政策”的建议。她认为,要充分发挥西部省份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 通过国家政策扶持, 形成特色产业化经济, 为优秀人才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 并建立市场化的激励制度和落户政策, 让他们把根扎下来, 和企业一起成长。
对企业来说,要充分了解并解决员工的需求,让每个人都像回家一样,以主人翁的心态留在企业,共同为西部开发贡献力量。比如通过股权期权激励、住房补助、解决子女教育和老人赡养等等,消除核心人才的后顾之忧,安心落户西部,支持西部。“让人才把根扎在西部,和企业一同成长,这也是好彩头一直做的。”何敏代表说。
在谈到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时,何敏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包括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专注品质、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等在内的多维度、立体化的精神特质。其中,敢于担当、服务社会尤为关键。
返乡创业是近几年很多地区实现脱贫攻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振兴乡村离不开人才,更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支撑,创业人才的回流,可以将较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技术、人才和资本等引入家乡,反哺家乡,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四川巴中地区来说,其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区位优势凸显。最近几年,在巴中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出台了不少支持招商引资的政策,巴中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好,交通也越来越便捷,区位优势日益凸显,这让我对家乡投资更加充满信心。”何敏如是说。
作为一个从四川巴中大山走出来的企业家,是四川巴中养育了我,反哺家乡也是我的一份责任。在此,我呼吁更多在外的四川儿女,回家乡建设。家乡的发展,离不开我们的努力,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不论年轻年老,永远都要去奋斗。一个人没有上过舞台,你永远都不可能拥有舞台。”对于想要创业奋斗的人,何敏送上了她的祝福。(文/本刊记者 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