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刘东生:新时代林业期待破茧化蝶
刘东生:新时代林业期待破茧化蝶
作者:耿国彪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5-26 23:20:16 浏览:409
字体:
分享到:

 

       林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主力军,关于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还有哪些领域和环节值得重视?面对新时代,林业又会有怎样的新作为?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刚刚闭幕,走出人民大会堂的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乡村振兴离不开林业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刘东生认为,党的十九大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们党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林业主要工作领域在农村,主要从业人员是农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可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也必将有力地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振兴乡村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林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生态支撑,满足城乡居民对绿水青山的巨大需求,必须依靠乡村这片广阔天地,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能够安居乐业,让城镇居民方便寻找乡愁。

       刘东生表示,乡村是中国的根本,乡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需要攻克的堡垒。五千年中华文明承载着中国乡村发展的漫漫长路。乡村振兴是中国农民分享改革红利,脱贫致富的需要,也是中国古老农耕文明的再次复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必须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把广大乡村建设成生态美、百姓富的现代化乡村。而其中,林业大有作为。

       刘东生说。乡村绿色发展,质量保证是关键。他认为,要加强绿色发展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现在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是短板。刘东生建议,要在林业方面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是新业态,规划要先行,管理需强化;中央要求推进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标准、程序、规范亟须建立;乡村经济林、木本油料产品关系产业振兴和民生安全,需要加强质量标准化、评价规范化、管理法制化等工作;乡村农林业产业园区建设方兴未艾,要建立绿色评价和进出机制;人造板作为一个体量大、范围广、贡献多的传统产业,污染治理和绿色发展是一个重大课题。这些都需要从国家层面加强战略指导,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标准规范,强化政策支持。

       刘东生此次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行动》的提案。刘东生说,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可以发展乡村林业特色产业,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建议将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纳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在全国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原真自然、环境优美、富裕和谐的绿色生态乡村。

       刘东生说,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需要解决投入和投入机制问题。现在的情况是,国家没有针对乡村绿化美化安排专项资金,现有的投入也是以政府投入为主,投入机制单一,社会力量调动不够。在扶持新型经营主体时,还没有与其带动小农户数量的多少挂上钩,引导社会力量投入的优惠政策缺少持续性和稳定性。他建议,中央财政设立乡村绿化美化工程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各级政府统筹整合相关资金渠道,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保障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实施。通过发放抵押补贴贷款等方式,加大金融支持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的力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的乡村绿化体系。

       刘东生说,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国乡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民收入也不断提高。但还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东南地区乡村绿化程度高,但可造林地有限;西北地区大部分乡村绿化水平较低,甚至还有无树村;经济实力较强地区的乡村面临提高森林质量问题,经济实力较弱的地区则处于增加绿量阶段。要解决乡村绿化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高全国乡村绿化美化水平,非常需要通过实施全国范围的乡村绿化美化工程来推动。

       刘东生认为,以往的乡村绿化美化行动,由于缺乏规划指导,有的乡村搞大拆大建和过度整治,忽视了人居环境改善;有的盲目照搬城市模式,绿化采用城市园艺手法,造成后期管护成本高;有的乡村推山削坡、填塘造地,对乡村原生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破坏;有的配置乡村土地资源时还不够科学,乡村生态用地缺乏保障。因此,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要强化科学绿化理念,坚持因地制宜。

       刘东生说,在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时要保障绿化美化用地。各级政府在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时,要加强国土与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在配置乡村土地资源时,至少要留出不低于30%的生态用地用于乡村绿化。村庄整治增加耕地获得的占补平衡指标收益,通过支出预算统筹安排支持乡村绿化美化。鼓励以宅基地腾退、盘活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方式,为发展绿化美化以及森林旅游等实施点状供地。

       刘东生建议,乡村绿化美化要与发展林业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应以林业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在推进乡村绿化美化的同时,努力打造地域特色突出、品牌效应显著的林业特色产业;鼓励引导农民利用乡村周边空闲土地发展珍贵树种、经济林等林业特色产业,依托山水生态、田园风光、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等,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兴业态;培育一批专门从事生态保护修复的专业化企业,推动建成一批带动能力强的林业特色产业基地。

壮大林业产业是兴林富民的保证

       中国的山区占了70%的国土面积,而绝大部分山区与林区都是交叉重叠的,据统计,在山区林区,林业在农民收入占比平均为20%左右。在南方的一些集体林区,林业占农民的收入约1/3,甚至有的高达2/3。十八大以来,我国林业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在加强生态资源保护的同时,积极发展绿色富民产业。2017年全国林业产业总值首次突破7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1500亿美元,五年来林业产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速达12.1%。刘东生说,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等伟大进程中,最突出的优势和最大的难点是生态,最适合的举措和最具潜力的领域是林业,林业完全可以在绿色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拉动农民增收。

       刘东生着重向记者介绍了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他说,森林康养是以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沁人心脾的森林空气环境、健康安全的森林食品、内涵浓郁的生态文化等为主要资源和依托,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修身养心、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活动的统称。在老龄化加剧、生活压力加大、空气污染严重的当下,森林康养开始受到关注。自2012年,北京率先引入森林康养概念,各地也加快了森林康养设施的建设。刘东生提到,日本的研究人员经过十多年的跟踪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日本通过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每年减少了近30%的公共医疗开支。大量科学研究也表明,森林环境对于改善人类健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森林康养的一个重要载体,森林旅游近年来在全国的全域旅游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刘东生指出,森林旅游人次占全国旅游人次的比重从2015年的25%上升到2017年的27%。森林旅游收入占全国旅游收入的比重基本达到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预计未来十到二十年,这一数字可以达到50%。他建议,发展森林旅游,一要树立品牌,二要开展部门和行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他举例说,20171210日在浙江衢州召开的“首届中国森林康养与乡村振兴战略论坛暨第二届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康养促进会”,就是森林康养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次成功对接。

       在这次全国两会上, 刘东生还带来了一份关于竹缠绕复合材料的提案。他介绍说,竹缠绕复合材料是一种将竹子剖成篾,采用缠绕的工艺加工成型的生物基复合材料,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竹子轴向拉伸强度高的天然属性,将竹材的轴向拉伸强度应用至最大化,并在产品结构中形成无应力缺陷分布,从而使产品达到承压等工程技术要求和满足成本最小化的经济要求,可广泛应用于城建、市政、交通、水利等领域,能大量替代金属、塑料、水泥等传统材料,还可望应用于航空、国防产业等领域。

       “竹缠绕复合材料是‘中国制造’行列里的明星产品,可加工成具有弧线形态特征的诸多产品。例如竹缠绕复合压力管,就是人类使用压力管道以来第一款可工业化的生物基材料的压力管道产品。目前钢管、水泥管、塑料管等所有压力管道都是舶来品,竹缠绕复合压力管则是中国原创的、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中国创造’产品。” 刘东生说,竹缠绕复合材料是节能减排的生力军,将会高效助力中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行动、兑现节能减排的国际承诺。

       刘东生为记者算了一笔账,钢材、塑料、水泥等传统建筑基本材料的原材料均为不可再生资源,且生产过程耗能高、污染多、不可降解。竹缠绕复合材料产品生产及应用各个环节“绿色”特性明显,按1000万吨竹缠绕复合管替代钢管计,可节约2000万吨标准煤,减排6400万吨CO2。如将每年1.1亿吨可利用竹资源利用起来做成竹缠绕制品,替代钢材、水泥、塑料制品,将可节约1.4亿吨标准煤,减排3.5亿吨CO2

       目前,竹缠绕复合压力管已在新疆、黑龙江、浙江、湖北、山东等地进行了初步应用及市场推广。这对于盘活中国竹林资源、解决“三农”问题和精准扶贫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东生建议:由于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亟需国家层面的重视和政策扶持。一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发布关于竹缠绕复合材料及产业化发展指导意见或发展规划,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将其列入了《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中,后续还需要一些政策跟进,比如以后在制定与产品有关的行业规划或者专项规划当中,充分到考虑复合材料的优势,可以适当纳入其中。

       二是由财政部出台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制造设备及产品市场应用的补贴政策,产业化的金融扶持政策、原料林基地建设资金补贴政策,以及在新产品面世几年内,提供税费优惠、专项基金支持等。

        三是由商务部将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项目纳入“南南合作”,由国家发改委将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项目纳入“一带一路”推广项目库。目前,国内竹缠绕复合材料相对做得好一些的企业已经开始“走出去”了,将这个中国原创、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带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对于推动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实施,意义深远。

文|本刊记者  耿国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