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洒遍深山爱 守护那抹绿
洒遍深山爱 守护那抹绿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5-26 20:49:55 浏览:439
字体:
分享到:

       杨春友,1994年参加工作,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千层板林场一名普通的森林巡护员。作为一个皮肤晒得黝黑、朴实而又显得有些腼腆的林区汉子,他生在山林,长在山林,在森林巡护工作岗位上时常身着简朴的迷彩服,脚蹬一双农用的胶底鞋,一双热情又长满老茧的手掌,证实着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林业工人的形象。他的性格淳朴憨厚,任劳任怨。在巡护工作中,始终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把自己的青春和心血奉献给了森林巡护事业,其中的甘苦只有自己才有切身的体会。

       起初的巡护生活,新奇刺激,森林巡护责任区里,万壑松风、芳草萋萋,鸟鸣花香。身处此境,让他乐此不疲,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巡护生活更多的是艰苦和寂寥。每到秋天巡护,都要忍受蚊虫的叮咬,春天更不用说,迎着刺骨的寒风,踏着没膝盖的大雪,每一天都累的腰酸腿疼才能回到家。茫茫林海,常常就他一个人,陪伴他的只有呼啸的山风,可多年的巡护生活,对这里的一草一木结下了深深的情谊,让这里的山更青、水更蓝,景更美,已成为他最大的乐趣。

       他的工资微薄,妻子又无稳定工作,一家人日子过得十分清苦,每年春秋两季防火紧要期,时常是照顾不到家,一些繁重的家务活落在了妻子孱弱的肩上。妻子多次劝说让他调换工作,可他就是个一根筋的人,巡护工作不仅要干而且还要干好。这一选择整整坚守了20年。这20年的爱给了大山,给了绿树,面对妻子和孩子,更多的是愧疚。当他巡护在青山碧水之间,不得不将烦恼抛之脑后,因为一种责任,让他无怨无悔,有的只是能够为守护家乡生态屏障多作一些贡献的自豪和坦然。

       天刚蒙蒙亮,身为森林巡护员穿上厚厚的雪地靴,怀里揣着一块面包,拿着一根粗糙的“拐棍”,便开始了一天的森林巡护工作。作为森林生态的守护者,凭着对大山执着的酷爱,很难想象,在二十年的春秋里,磨烂了多少双胶鞋,多少次被荆棘划伤,多少次默默承受妻子的怨言,都已经记不清了,值得欣慰的是看到巡护区那满眼的葱绿,他的心一下子敞亮了。

       干一行,爱一行。多年来,杨春友凭着踏实肯干的精神,在本职岗位上获得了巡护区同事的好评,“一起共事这几年,杨春友给我的印象是,做事非常踏实认真,和同事们相处也很融洽。”当林场的同事提起共事多年的他时,都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和他一样,有许许多多的青年在这个岗位上默默无闻的诠释着塞罕坝精神,这也是塞罕坝务林人自身理解的忠诚,他们的身心归属于塞罕坝,就要尽职尽责。虽然年复一年的干着一件“小”事情,但却是常人难以做到的:面对危险、面对困难,更要面对孤寂。即便这样,没有埋怨,没有气馁,用高度的责任感和对林区绿色深沉的爱,认真履行着看似寻常却很神圣的森林巡护员的职责。

       虽然条件艰辛,但杨春友并不觉得辛苦。“这片林子里有着我大半辈子的记忆,对它的感情是无法割舍的。”

       杨春友坚持每天跋涉百余里山路。在深山里,用扩音器向周边村民宣传防火常识和重要性,用携带对讲机和北斗定位系统,在遇见火情的第一时间向防火指挥部及时汇报火情的精确地点和实际状况,组织防火人员前来灭火。渴了喝口矿泉水、饿了就吃口自带的干粮、累了便找棵树干靠一会儿,虽然很辛苦,但却从无怨言,用他的话说:“不就是多走点路嘛,就是给子孙的福,可要一见了火星子,烧的是一会儿,可子孙们就得遭几十年甚至是几辈子的殃,所以,今个我累得值!”

       有一本书叫《态度决定一切》。这本书指出,在成功因素中,先天的素质和机遇占7%,后天知识和能力占13%,积极的态度却占到了80%。这些数据足以说明,积极的态度决定良好的行为,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埋头苦干,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孤寂和艰辛,把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就是最好,这也是塞罕坝务林人默默守护这片绿的心声,塞罕坝务林人将挥洒心中热血,让屹立在河北北部这颗璀璨明珠大放异彩。 

编辑:顾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