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午小长假,贵州铜仁市以传统龙舟大赛为引爆点,让更多的游客体验铜仁端午民俗,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双提升。除传统特色的龙舟艺术、端午文化等活动吸引游客之外,梵净山、大明边城、万山彩虹海等热点景区游客络绎不绝,小长假期间共接待游客155万人次,综合收入8.65亿元。
端午节小长假期间,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游客,他们就是前来参加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铜仁”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启动仪式的嘉宾们。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春良对梵净山的保护成效给予了肯定,并表示铜仁在生态保护问题上立场坚定,坚定不移走生态富民的绿色发展之路,“我相信在若干年后,铜仁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并行的社会实践,将更加证明走绿色发展之路是十分正确的选择。”
回首申遗之路
从2013年起,铜仁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将梵净山申遗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到2018年申遗成功,梵净山的申遗之路走了5年,一路披荆斩棘。
几乎所有的铜仁人都能记得那个时刻——2018年7月2日北京时间16时36分,在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梵净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如同她的名字一般神秘,独特的亚热带孤岛山岳生态系统,成为大量古老孑遗、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最后的“梵天净土”。
梵净山申遗是铜仁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也是铜仁市实施“一带双核”战略的重要支撑。梵净山最高峰海拔2570米,山体垂直高差达2000米以上,有着悠久的地质演化历史,周围被广阔的喀斯特地貌环绕,成为伫立于喀斯特海洋中的变质岩“生态孤岛”,展现了独特的地质、生态、生物和景观特征。
一把垃圾钳、一个簸箕和几个垃圾袋、一把扫帚、一辆垃圾车、一件“绿马甲”,就是梵净山景区环卫工龙满园的全部家当。每天清晨6点就起床,穿上印有“梵净环卫”字样的绿色工作服,带上扫帚、簸箕,推着垃圾车,开始一天的工作。“大家一起努力,只要人人都献出一分力量,申遗一定能成功。”说到梵净山申遗,龙满园回想起来仍然很开心,在她看来,身边的人都攒足了劲,为申遗创造好的环境,作为家乡人,再苦再累都值得。
“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梵净山,要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好梵净山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这是当时的铜仁市委、市政府发出的指示,直到现在,仍然是铜仁人行动的指南。
加强保护管理
参加活动的嘉宾们不仅在梵净山野生动物救助站观看了救助站金丝猴,还在梵净山展示中心观看了梵净山地形地貌沙盘和宣传片,了解梵净山概貌和整体概况,还参观了美学厅、生态过程厅、生物多样性厅、保护管理厅,了解梵净山形成原因和方式、梵净山各类珍稀动植物及梵净山各类保护管理机制和措施。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刘嘉麒表示,梵净山有很高的科考价值,具有不可复制性、不可替代性,梵净山申遗成功,不仅仅是荣誉,更是为人类生态保护工作做出了贡献,要充分发挥山区优势,科学保护、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李春良也指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物产资源丰富,有“天然氧吧”之称,是避暑休闲的好去处。他强调,要继续加强对梵净山的保护和管理,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共赢;要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理事会总裁兼理事会主席、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秘书长章新胜说,世界自然遗产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和财富,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很大影响,希望各地继续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为本、绿色转型原则,倍加珍惜世界自然遗产品牌和荣誉,努力把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呵护好世界自然遗产的原始性、完整性、生态性,吸引更多的教育、科技等领域人才参与生态保护,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黄山市委常委、黄山风景区党工委书记吴文达表示,希望与铜仁加强沟通交流,共同探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不断提升世界自然遗产管理水平。
推广铜仁经验
铜仁民族多元、文化多彩,生态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生态底色、人文魅力,赋予铜仁无尽的财富,孕育铜仁无限的希望。据介绍,铜仁近年来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全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内陆开放要地、文化旅游胜地、安居乐业福地、风清气正净地。
“此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好机会,希望大家借此深入考察铜仁、了解铜仁,多为铜仁的绿色发展提宝贵意见,生动记录铜仁前进的步伐,对外展示铜仁美丽的形象、蓬勃的发展态势和投资兴业的机遇,助力铜仁更好地实现绿色发展。”铜仁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少荣表示,铜仁确立生态优先、志在践行“两山”理念的发展思路,是牢记嘱托的政治责任,是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是后发赶超的现实选择;铜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铜仁严格坚持在“梵净山保护区内做减法、保护区外做加法”的原则,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我们将进一步凝聚共识和力量、付诸实践和行动,为建设美丽中国、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做出更多的铜仁贡献。”据了解,为了更好地保护梵净山景区,从6月7日起启用实名制分时票务系统,每天限购8000张门票。
在此次活动中受邀成为绿色中国形象大使的周恩来总理扮演者刘劲说,作为“绿色铜仁推广大使”,有责任、有义务把铜仁的绿色发展经验推广出去,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全力以赴宣传好铜仁的绿水青山,讲好铜仁的绿色发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