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  图文首页 |  《绿色中国》目录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首页 > 杂志目录 > 《绿色中国》(B)2022年第3期 > 保护自然遗产 建设美丽中国 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主题宣传活动在铜仁举行
保护自然遗产 建设美丽中国 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主题宣传活动在铜仁举行
作者:耿国彪 来源:绿色中国 时间:2022-05-26 17:51:53 浏览:470
字体:
分享到:

       6月8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霏霏细雨中,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贵州省人民政府、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办的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主题宣传活动暨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铜仁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在世界自然遗产地贵州省铜仁市举行。

 

  本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是“保护自然遗产,建设美丽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春良,贵州省政协副主席陈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裁兼理事会主席、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秘书长章新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周家贵,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刘嘉麒,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工团著名表演艺术家、绿色中国形象大使、周恩来总理扮演者刘劲,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驻贵阳专员办专员李天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副司长周志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副司长马大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副主任王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菅宁红,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王晓婷,中国绿化基金会副秘书长陈美娜,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秘书长高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主播、绿色中国行公益大使郭志坚,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黎祖交,贵州省林业局局长张美钧,铜仁市委书记陈昌旭,铜仁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少荣,铜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达新,铜仁市政协主席陈康等领导嘉宾500余人出席本次活动。

  启动仪式由周志华主持。陈昌旭致辞。章新胜、周家贵、陈坚、李春良先后讲话。 刘劲带领少年儿童朗诵《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倡议》。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既承载着人类的精神文化价值,又关乎着地球生态安全。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履行公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建立了中央、地方和遗产地三级管理机构和队伍,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规划、建设、管护、监测、执法等综合管理体系。目前,全国已拥有53项世界遗产,其中自然遗产13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数量均居世界第一,总面积达6.8万平方公里,有效保护了一大批珍贵的独特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既维护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丰富性,又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就业增收,还为全球遗产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成为我国生态文明理念在全世界推广传播的重要载体。

李春良

 

  李春良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按照《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各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承接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质公园、海洋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管理职能已基本到位,为履行好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的新职责,保护好、管理好自然文化遗产这些举世瑰宝,我们将以此为新的起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履职,扎实工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为目标,以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基础,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进一步加强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推动我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科学发展。

  李春良就推动我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提出五点意见,一是全面加强遗产资源保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荣誉,更是责任,必须保护好人类共同遗产。要有全球化思维,从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的高度,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使严格保护、永续传承的遗产理念落地生根。要继续通过林业和草原工程、项目和资金,加大对遗产地生态保护修复的支持力度。各遗产地要坚持遗产公益属性,杜绝盲目利用和过度开发,防止资源退化和生态破坏。目前,各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要抓住自然文化遗产职能转隶的契机,主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接,摸清家底,强化监督,严格监管,无缝衔接。要利用卫星遥感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遗产地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遗产地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二是努力提升申报管理水平。近年来,国际上对世界遗产的监督日趋严格,世界遗产申报规则也做出了重大调整,今后世界遗产申报难度会更大、竞争会更加激烈。要主动适应形势变化,认真组织开展遗产申报工作,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完善专家参与咨询和决策的机制,强化遗产申报梯队培育和预备项目库建设,实施动态更新和管理。把我国最典型、最优秀、最具保护价值的遗产资源推荐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地要加强交流学习,互相借鉴,保护管理水平高的省级主管部门和世界遗产地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国遗产保护管理水平整体提升。三是妥善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自然遗产承载着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使命,也是遗产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依靠。我们要协调处理好保护与发展、遗产地与周边社区的关系,争取各方面加大对遗产地及周边地区的支持力度,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引导可持续利用,减轻和化解经济高速发展对遗产地资源的威胁。要坚持科学合理利用,建立多方合作共赢机制,使遗产地和周边社区群众获得更多利益,增强他们保护的自觉性。四是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加强遗产履约、推动交流合作、实现文明共鉴、自然共享是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路径。要认真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加强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要进一步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和政府机构的交流合作,全面掌握世界遗产的法律法规和发展趋势,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理念和成熟技术。要积极宣传我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成就、经验和模式,主动参与相关国际事务,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推动我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创造良好外部条件,为全球遗产保护管理提供中国方案。五是大力加强自然遗产保护宣传。要积极弘扬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提升遗产地的科普教育功能,深入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广泛宣传遗产保护理念和成果,普及遗产保护知识,展示遗产珍贵价值,让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遗产、热爱遗产、保护遗产,不断提高全民族的遗产保护意识。

陈坚

 

  陈坚说,近年来,全省上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五大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理念,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像保护心脏一样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成为全省最耀眼的一道道风景,最显目的一个个成就。全省上下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感恩奋进,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好、爱护好,把贵州建设成所有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建设为人生中的诗与远方。

章新胜

 

  章新胜说,生物多样性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环境状况的重要标尺。去年,铜仁梵净山成功申遗,得益于当地人民质朴的生态保护理念,得益于贵州省、铜仁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生态文明的深刻认识和对自然环境的有力保护,得益于国家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我们要继续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为本、绿色转型原则,正确处理好申遗后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和生态富民的有益路径,全力保护好世界自然遗产的原始性、完整性、生态性,充分发挥世界自然遗产地优势,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周家贵

 

  周家贵说,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自然遗产与人、文化遗产与文明多样性、文化和自然遗产与对外交流的关系,把遗产保护和有效利用结合起来,为推进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事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陈昌旭

  陈昌旭在致辞中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转化好、运用好本次活动成果,学习好、借鉴好国内外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先进经验,严格履行《世界遗产公约》义务,积极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厚植绿色屏障、壮大绿色经济、做美绿色家园、健全绿色制度、培育绿色文化,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文脉绵延、薪火相传。真诚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一如既往关心支持铜仁发展,多为梵净山遗产保护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共同呵护这一世界瑰宝永远绽放“中国精彩”。

刘劲和少年儿童共同发起《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倡议》

 

  刘劲和少年儿童在《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倡议》中指出,在广袤的大地上,无数的绿色森林、山川河流,使人类居住的地球多情而美丽。每一处自然遗产都是人类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在这里,各种珍奇的动植物资源争奇斗艳,展示着各自的风姿和美丽。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和自然对话,还可以和自己的心灵低语。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遗产更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5000年的历史传承,使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一处处文化遗产展现着先辈的智慧和对世界的认知。中国素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我们的先辈对自然充满敬畏和理解。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遗产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类和环境协调发展等都有重大意义。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她很大,但不是无边无涯;她很美,但不是青春永在;她很富,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生态系统不可再造。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我们人类需要世世代代向下传承的珍贵财富。

  随后, 刘劲和少年儿童向全社会发出倡议:一、自然遗产是地球赐予人类的宝藏。她秉承天地造化,日月精华,是钟灵毓秀、滋养万物的自然遗存。她护卫着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生命,传承着物种的基因、地球的密码,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源泉。人类是地球大家庭的一员,我们要了解她、珍惜她、爱护她,要参与到自然遗产的保护之中。二、提高自身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正确认识和保护意识,主动加强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宣传,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事业中来。三、文化和自然遗产无价,保护遗产从我做起。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我们要认清人与自然的关系,做既有益于人类又有益于自然的事;我们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让文化和自然遗产一代一代向下传承,造福人类!

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开幕式上,播放了《奇境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片》,李春良向铜仁市人民政府授予“绿色中国行旗帜”,陈少荣向刘劲颁发“绿色铜仁推广大使”证书,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大型电视纪录片——《梵净山》总导演屈维良向铜仁市赠送“首发光盘”并播放《梵净山》纪录片片花。最后,与会领导以触摸屏幕手印的方式,正式启动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宣传暨“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铜仁”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参观了各地自然遗产保护成果展览。

 

  据了解,2018年7月2日,本次活动的举办地铜仁市境内的梵净山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3项世界遗产、第13项世界自然遗产。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核心区水质常年保持一类可直接饮用标准,空气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高达12-18万个,是“中国十大避暑名山”、“天然氧吧”和“养生天堂”。梵净山是中国中部最早从海洋中抬升为陆地的古老地区,处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的过渡地带,海拔高差达2000米,是乌江、沅江的分水岭。历经14亿年的沧海桑田,梵净山保留着第四纪冰期和全新世以来的重要生态过程,保存了地球同纬度唯一完整的原始森林,有着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和完整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是珍稀濒危动植物的栖息地,古老孑遗植物的避难所,是黔金丝猴和梵净山冷杉的唯一栖息地,水青冈林在亚洲重要的保护地。这里繁衍着野生植物和动物7154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植物49种、动物35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7种、动物38种,是地球的“动植物基因库”。

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铜仁公益活动启动

 

  在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同期举办的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铜仁”内容包括:1、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幕式暨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铜仁启动仪式;2、大型电视访谈节目《绿色中国十人谈》:“两山”路上看变迁(铜仁篇);3、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铜仁公益晚会;4、中央媒体绿色铜仁行(走进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梵净山)。

 

与会嘉宾参观自然遗产展览

 

  绿色中国行活动组委会秘书长、绿色中国杂志社社长缪宏说,绿色中国行活动开展10年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先后在17个省、市、自治区、46个地区举办,共有3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30多位院士、专家、学者,500多位公众人物加入,人民网、绿色中国网络电视面向全球现场直播,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10多家省级以上电视台实况转播,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100多家媒体记者随行并做了同期专题报道,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目前,这项活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赞誉度越来越高,已成为面向全社会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绿色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平台和宣传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