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地处武陵山深处,千百年来,重重大山阻隔着彭水与外界的联系。
“彭水的出路在山,优势也在山!”彭水要发展,关键是人们要重新认识大山,走出大山,依靠大山!
彭水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盐丹文化、黔中文化,赋予了彭水厚重的历史人文。近年来,彭水立足“山、水、情、史、节”5篇文章,突出“民族、生态、文化”3张名片,坚持全域旅游规划,打造生态旅游精品,深入实施“旅游+”战略,将品牌赛事、自然资源与特色文化相互结合,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把生态旅游产业做成了第一支柱产业。
峡谷听音、竹筏放歌、碧潭戏水、浪遏飞舟……每到节假日,阿依河景区总是游人如织。2013年,阿依河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量突破200万游客。在阿依河、蚩尤九黎城、摩围山等知名景区的影响和推动下,彭水持续推进城旅、农旅、商旅、文旅等深度融合,不断增加生态旅游产品有效供给。
“山歌不唱哟就不开怀哟,娇阿依……”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上万苗乡儿女便齐聚蚩尤九黎城,同唱《娇阿依》,共舞踩花山,欢庆苗族盛大的传统节日。
乌江江畔,发令哨响,一艘艘摩托艇犹如万箭齐发,上演速度与激情的对决。自2011年水上运动赛事走进彭水以来,市民每年都能尽享一场水上激情盛宴。
踩花山节和水上运动大赛,如今已成为彭水两大旅游品牌。近年来,彭水以“节会”为媒,唱响“文化”大戏,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把大美的山、湛蓝的水、浓郁的情、深邃的史,演绎成天人合一的文化旅游盛宴。
以节赛为载体,彭水将苗族文化、体育运动与发展乡村旅游充分融合,每年策划了以“世界苗乡·养心彭水”为主题的一系列乡村旅游活动,举办乡村旅游的乡镇、街道也从2013年的3个增加到2018年的14个。
彭水大力培育一批生态旅游特色村,建成一批生态养生、民俗风情、商贸财物等旅游小镇。按照“三线三片多点”发展布局,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扎实推进旅游扶贫。深入推进原生态全域旅游和“旅游+”发展战略,整合城乡人文自然旅游资源,积极开发观光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休闲旅游等多种生态旅游产品。
数据显示,彭水接待游客量从2011年底的220万人次增加至2018年的252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5亿元提高到111.8亿元。旅游业正逐步成为拉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