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实施绿色新政、推动绿色增长、发展绿色经济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同选择,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绿色贸易壁垒也成为一些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在技术创新、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尚存一定差距,工业总体上处于产业链中低端,长期形成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还未得到根本转变。面对世界绿色发展趋势,加快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绿色发展,就是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绿色是发展的全面要求和转型主线,循环是提高资源效率的途径,低碳是能源战略调整。三者目标都是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制造业总体上处于产业链中低端,产品资源能源消耗高,劳动力成本优势不断削弱,加之当前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下行压力较大,在全球 “绿色经济”的变革中,要建设制造强国,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迫切需要加快制造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更加迅速地增强绿色综合国力,提升绿色国际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生产方式,建立投入低、消耗少、污染轻、产出高、效益好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这既是强国制造的基本特征,也是制造强国的本质要求。只有制造业实现了绿色发展,才能既为社会创造“金山银山”的物质财富,又保持自然环境的“青山绿水”,实现制造强国的梦想。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绿色制造相关政策,推动绿色制造的发展。但目前推动绿色制造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从企业的角度看,无论是优化生产工艺、研发绿色产品,还是运用先进的节能、节水、污染处理设施,都需要增加成本开支,加大短期投入,制造企业主动实现绿色转型的意愿不强。从市场的角度看,绿色消费尚未成为主流消费理念,消费者更加在意产品价格,绿色产品未能在市场上获得相应的竞争优势。从资本流向看,由于绿色产业资金前期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投资回报率低,社会资本投资绿色产业的意愿不强。只有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按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革新传统设计、制造技术和生产方式,加快构建起以绿色为特征的制造体系。
推动绿色制造发展,就要把加快发展绿色制造产业作为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抓手,积极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一批百亿级规模的龙头企业;鼓励发展节能服务、节水服务、环保服务、绿色数据中心等新兴业态,培育引领行业发展、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新模式,不断提高绿色新动能在工业经济高质量运行中的动力支撑作用。
推动绿色制造发展,就要研究出台有利于绿色技术推广应用的政策体系,加快推广领先企业在绿色领域的知识产权和先进做法。通过深入推进绿色工厂及绿色工业园区示范建设、开展绿色设计产品评价、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加快绿色制造标准制修订、继续实施能效领跑者评选发布等手段,加强对领先企业的绿色技术、做法进行推广,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推动绿色制造发展,就要制订国家重点推广的绿色技术和工程目录,鼓励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来支持重点行业的系统改造和转型升级,提高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授信额度,把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物排放等指标纳入贷款审批体系;积极发展水权、用能权、排污权、可再生能源配额(绿色证书)以及碳排放权等能源和环境权益类产品交易市场,推动建立正向激励的绿色金融政策。
推动绿色制造发展,就要充分发挥高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优势,拓展绿色制造技术和解决方案。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先进工程控制等技术应用,通过“互联网+”资源回收等推动资源利用和能源管理智慧化,实现生产方式绿色精益化;以推进绿色制造服务平台建设等方式,促进绿色制造各行业、各领域、各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破壁垒和孤岛,打造融合政府服务、企业需求、产融对接、案例展示、数据基础搭建等功能的网络平台,共建绿色制造的大系统、大生态。
推动绿色制造发展,就要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的作用,支持做大做强绿色制造服务平台和中国绿色制造联盟等公益性公共服务平台,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绿色发展,形成良好社会氛围。鼓励企业以绿色自我声明、发布绿色发展报告等方式,公开绿色制造相关业绩和经验,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和创新仍将是决定性因素之一。未来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绿色化、智能化,而绿色化、智能化关键在于重大绿色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推广应用。欧美发达国家经验和我国发展实践表明,工业是研发投入的主要阵地,是创新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我们要实现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绿色化、应对资源能源约束和生态环境压力,只有坚持把创新摆在工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进一步强化工程科技的支撑地位,才能够实现质量更优、效率更高、消耗更少、污染更小、排放更低的绿色发展。(文 韩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