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于少芳 刘生有 陈琳 沈国新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与乌柏、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我国具有2000多年的油茶栽培种植历史,主产区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油茶油营养价值极高,富有“东方橄榄油”的美誉,是一种优质健康、保健功能强大的食用油。油茶是一种长寿树种,收获期长达百年,且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耐干旱痔薄,适生能力强,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一举多得,既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又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美好优质生活的需要,同时能够绿化荒山、改善农村土质。总而言之,发展油茶产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由于国家政策扶持以及经济效益增加,全国油茶种植面积正继续扩大。但是油茶单位面积产量与质量并未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及生态环境已进入瓶颈阶段。究其主要原因,一是油茶秋花秋实、抱籽怀胎,常年花果不断,树体生长缓慢,养分需求大,造成逐年收成不均的情况;二是油茶种植地土壤瘠薄、酸性强,春夏多雨,而油茶的抚育措施以清耕为主,导致油茶林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不断衰退,直接影响了油茶质量与产量下降;三是管理粗放,长期连作,掠夺式经营使得油茶林的土壤养分含量大幅度递减;四是油茶种类的老化,油茶良种选育速度慢,技术水平保持低水平,当前很多油茶品种出现退化问题。这些原因严重制约着油茶产量与茶油品质的提高,改变油茶产业现状迫在眉睫。随着油茶经营理念的更新,经过研究者的多年努力,油茶生态栽培等高效经营应运而生,以期改变过去的粗放式经营。我们将综详细论述油茶生态栽培的概念以及对油茶生长及其林地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希望能够为油茶生态栽培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1.生态栽培
十八大以来,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以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为重点。
进入现代农业后,资源破坏、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膨胀、已成为严重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枷锁。生态农业是重要的农业发展模式,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按照生态经济学、生态学的规律,运用现代科技和系统方法,开展集约化生产经营。生态栽培是生态农业中的一个分支,即运用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利用光、热、水、养分等自然资源,提高太阳能和生物能的利用率,有效、持续地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极大地提高林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益的一种栽培模式。生态栽培的本质为通过实施高中低多层次立体复合栽培的人工调配措施,以低投入获得高输出,改善环境污染和土壤肥效退化的现状,促进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发展,追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如今,发展生态栽培对于加快农业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意义。生态栽培的模式主要有覆草模式、绿肥模式、林下间作、大棚及地膜覆盖模式等。
油茶生态栽培,是一种高效的栽培模式,是在油茶的生产过程中,将油茶适应改善地理环境作为实施栽培技术的根本,以耕代抚,以耕代管,提高油茶林土地资源及能源的利用效率,使林间物种多样化,分布层次化,建立一个栽培作物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的生态系统,节省大量抚育和管护经费,以促进油茶林的低耗、优质、丰产、稳产。并在油茶林生长过程中,促进其生态环境的优化改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目前出现的油茶生态栽培模式多种多样,如油茶套作花生模式、油茶立体栽培模式、油茶套作决明模式、油茶园生态养鸡模式、油茶套作金银花模式等。这些模式均有各自的优势,在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油茶综合效益等方面起到不同作用。油茶生态栽培在环境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2.生态栽培对油茶生长发育及效益的影响
在油茶林种植豆科植物决明的生态栽培试验说明不同套种模式对油茶影响最大的是单株产量,其次是新梢生长,最后是出油率,套种促进了油茶的营养和生殖生长。种植决明对油茶树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油茶生长,油茶苗的高度、冠幅和地径生长指标分别提高7.70%、12.15%和10.93%。
有研究表明油茶幼林套种黄花菜是适宜丘陵红壤地发展的良好油茶生态栽培模式。与油茶纯林栽培相比,油茶套种黄花菜后树高、地径、单株结果数增加了9.89%、14.66%和33.96%,其显著促进油茶生长结实。而且油茶套种黄花菜,可收获花、花粉和根等产品,不仅经济效益好,且生态价值高。
3.生态栽培对油茶生态环境的影响
油茶生态栽培模式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冯金玲等研究表明套种模式可使土壤总孔隙度均超过50%,提高土壤含水率,增加油茶根际土壤通透性,以此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柏明娥等研究发现油茶幼林种植豆科作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油茶幼林土壤的物理状态。套种豆科作物在高温季节形成的地表植被保护层,缩小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层的含水率。豆科作物根系发达,其穿插能力可促进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了土壤疏松性、和通透性,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油茶林地种植决明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全磷、速氮、速磷都有所提高,土壤的全钾和速钾降低,这说明种植决明后能提高土壤养分能力,改善了土壤的肥力条件。
油茶幼林栽培模式能够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及潜在养分含量。刘丁林等研究表明,在油茶幼林内套种绿肥作物可有效提高土壤速效氮、速效磷等含量。白玉娜等研究发现油茶幼林套种豆科作物通过增加地表遮盖和增加有机质,可有效降低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容重,提高土壤通透性和持水性,不同深度土层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速效氮含量提高12.18%〜32.96%,速效钾含量提高6.58%〜56.58%,速效磷含量提高1.95%〜 78.12%。尤其油茶+圆叶决明模式对改善土壤物理特性和土壤养分的效果最好。
罗艳梅等指出在油茶林下套种黄花菜,既能提高经济收益,又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黄花菜生长茂盛,有效地降低了土壤温度,减少水分蒸发,维持林地小气候环境;黄花菜根系发达,可固定土壤,缓解雨减少了水、土、肥的流失;其能充分利用光能,增加林地生产力,改善林地土壤养分状况,有效地促进油茶生长。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栽培的关注度越来越被高,油茶生态栽培的呼声与作用越来越大,对油茶生态栽培技术与模式的研究与推广也将不断深入,但仍存在一些各种各样的问题。油茶生态栽培不只是简单的覆草、套种等模式,只有根据油茶自身特点,结合种植当地实际情况,加深研究,找出适合油茶实际种植地的模式,才能建立一个真正的投入少、效益高的优秀油茶林生产体系,促进油茶高效、稳定、健康发展。